《我的前半生》算是2017年上半年真正的热剧,全民讨论。朋友圈每天被各种热文刷屏,扮演第三者的演员吴越被骂到关了微博评论。
截至到大结局,所有主要角色在剧中的所做所为都被骂了一圈,无人幸免。
这个剧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罗子君的人设改写。原本属于标准亦舒女郎的罗子君,在剧里变成俗气无能的家庭主妇。除了品味差、乱买东西、一心抓丈夫出轨外,剧里对罗子君教育小孩的方式也进行了夸张的负面描写。
剧里罗子君在老公给儿子辅导功课的时候捣乱的那场戏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陈俊生拿苹果教儿子做算数题:
平儿算不出来,张口就叫妈妈。罗子君趿拉着拖鞋闻声而来,看了眼桌上的红苹果,对这样的辅导不以为然。她认为:
对于教具,她处理得更干脆:
拿起一个就吃了。这晚的家庭算数小课堂就此下课。
期间老公陈俊生试图阻拦了一下,说苹果是教具,不能吃。罗子君往果盘里的橙子一指,说那你再拿个橙子嘛!与此同时,罗子君的情敌凌玲正在家里检查自己儿子的作业,她甚至给儿子编写了一本自己搜集的习题册。
罗子君是怎样一个母亲我们大概有了轮廓,排除电视剧前期对她主妇身份的刻意矮化,我们可以知道,罗子君对子女教育的一大原则是:顺其自然。
我不禁开始回忆自己的学龄时光,我的母亲对我是怎样的态度呢,是像罗子君这样完全放养,还是像凌玲那样虎妈训练。
好像两者都不是。我妈妈会教我识数,给我布置家庭作业,检查我的作业本,逼我练字,但入学以后就不再给我加题了,做完老师规定的作业就好。启蒙之初,我妈妈带我去了邻居小哥哥家,由他的妈妈用事前她们选好的教材给我和小哥哥上课。显然,这些安排都不是“顺其自然”的意思。
再长大一点,我妈妈又决定让我学一个兴趣爱好——我用“决定”是因为那个年纪的我只想玩,所有选择都是我妈妈一个人的决定。我尝试了很多没有兴趣的爱好,最终都一一放弃。但成年很多年后,我得承认,了解、学习那些东西得过程确实让我获得很多知识。如果时光倒流而我心智成熟独立可以自己做选择,那么我还是愿意学。
这就会有个问题:父母要不要在小孩懵懂的年纪替他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向。
我相信关注了马伊琍微博的人都知道,她向来在育儿方面会下很多功夫。
她的女儿爱马在七岁的时候独立能力就很强:
我们知道,这样的能力是家长精心培养训练的结果,这可不是什么小孩子的天性。
跟平儿一样的一年纪,爱马写的祝妈妈妇女节快乐的贺卡已经是英文表达了:
而爱马的中文表达,已经非常流畅完整:
马伊琍也直接点赞过这样的育儿微博:
不像罗子君那种顺其自然的态度,马伊琍生活中,在女儿的教育上应该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亲历亲为地去为女儿做了许多事。
比如为了做好故事妈妈接受了培训:
讲男孩与狗的故事,故事里讲了爱,也讲了离别,而且是死亡那样的离别。
我有些吃惊,现在的小朋友听故事已经这么成熟了?
有网友和我说,马伊琍的教育理念,就是会给小孩说这样的故事。在
荔枝FM
上,还有一个马伊琍自己开的,专门给女儿说故事的电台。我搜了一下,它是
荔枝FM
里一个讲故事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