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检在线
“京检在线”立足彰显法律监督职能,致力于传递法治精神、推进检务公开、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增强社会交流互动,向公众提供最权威、最及时、最准确的首都检察资讯和最全面、最优质的法律服务信息等内容。欢迎您的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京检在线

《新京报》整版 | 知识产权行政裁判监督案件占全国七成

京检在线  · 公众号  ·  · 2025-01-17 15: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章来源 | 《新京报》2025年1月17日整版报道

◆ ◆ ◆ ◆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雅频作工作报告,去年检察机关受理“四大检察”案件13万余件

知识产权行政裁判监督案件占全国七成

◆ ◆ ◆ ◆

1月16日,在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雅频作工作报告。

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受理“四大检察”案件133420件,同比下降6.7%;其中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案件分别为80628件、27798件、20410件、4584件;办结124804件,同比下降8.3%。

报告提出,2025年,北京市检察机关进一步全面深化检察改革,为北京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提供检察保障。

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大局大势,围绕市委关于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十项重点任务,指导分(区)院立足辖区功能定位、完善差异化加强检察服务保障的体系,强化与宏观政策取向保持一致的工作指引,更好发挥检察职能在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障作用中的要素功能。

服务“四个中心”建设

以法治方式推动长城流浪城砖“回家”

服务保障全国政治中心建设。 2024年,批准逮捕14933人,提起公诉20105人。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涉黑恶等犯罪57件176人。发挥反腐败检察职能,起诉监委移送职务犯罪512人,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22人。

服务保障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骗取文化补贴等案件73件。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以法治方式推动城体线杆移除、流浪城砖“回家”、柏峪燕歌戏非遗保护等。着眼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市检二分院、东城院等协同推进京师大学堂修缮、天坛古树保护、南中轴文化带生态修复。积极融入“博物馆之城”建设,北京检察博物馆成为全国检察机关首家省级院备案运行的行业博物馆。

服务保障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把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的特性,办理涉外检察案件232件。融入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中关村论坛、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等国际性平台。随团出席金砖国家总检察长会议,深化同域外检察机关法治文明交流互鉴。

服务保障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办理融资诈骗、网络攻击等侵犯高新技术企业合法权益案件108件。办理知识产权检察案件1083件,包含全市首例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模型侵犯著作权案。办理的知识产权行政裁判监督案件占全国的77.4%。惩治新型网络传销、电商平台用户套利诈骗、侵犯数字权益等犯罪141件219人。

保障营商环境

监督纠正不当执法司法问题

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市检察机关把握“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取向,办理涉各类市场主体案件8426件,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统一。

检察保障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建设的履职要求,成为修订后的《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新增条款。去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坚持依法惩处与平等保护相结合、打击犯罪和保障发展相统一,惩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539件2715人,挽回经济损失24.8亿元。办理相关法律监督案件5595件,监督纠正过罚不当、挂案未结等不当执法司法问题。

起诉非法集资、洗钱等金融犯罪713件1277人。“零容忍”打击证券期货犯罪72件165人,首次联动行业协会对44名涉刑人员终身禁业,暂停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新增业务申请。协同外汇监管部门打击整治“地下钱庄”,推动刑事立案27人、作出行政处罚9000余万元。

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建设,惩治中介服务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犯罪18件88人,通过移送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问题线索,累计推动相关部门依法吊销5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对9名注册会计师作出行政处罚。惩治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等犯罪125件153人。

保障民生

办理相关案件33361件

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办案导向,做好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办理相关案件33361件。

起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两抢一盗”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6851件7883人,通过追赃挽损11亿余元,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强化网络检察履职,严惩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1076件1648人,推进打击整治造谣引流、刷量控评的“网络水军”。

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964件。办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119件,聚焦预付式经营企业闭店逃债问题履职,推动开设资金账户上千个、累计存管资金8000余万元。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开展骗取粮食运费补贴、伪造农机牌证专项监督,追回补贴金234万元;围绕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大兴等院督促建设与管护高标准农田3400余亩。

保障法律实施

注重适用新法条款与激活“沉睡条款”并重

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市检察机关以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为牵引,强化检察办案“全周期管理”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推动检察业务管理的宏观质效分析与微观案件评查有机统一,以高水平管理促进高质效办案。对各类诉讼活动违法情形提出监督意见20092件,采纳率99.3%;提出各类抗诉175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98件,法院已结案件采纳率分别为75.5%、99.1%。

在保障法律实施中注重适用新法条款与激活“沉睡条款”并重,办理适用《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处罚高空抛物行刑反向衔接案等全市首例性案件24件。《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九十八条第(七)项为高空抛物处罚条款,自2020年5月1日施行以来该条款一直未适用。2024年,通州院在办理一起涉嫌高空抛物案时经审查认为,该案嫌疑人犯罪情节轻微,具有自首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对其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并向公安机关制发检察意见书,督促其依照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特定群体权益保护

完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矫治机制

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加强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办理维护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统一正确实施的案件1288件,其中惩治养老诈骗犯罪19件24人,涉案资金13.9亿元。

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3035件,联动市教委提请成立市区两级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8个,完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矫治机制。其中,东城院依托数据碰撞,分析近五年辖区内外未成年人犯罪已决案件,分级分类制定心理辅导、控辍保学、矫治性处分等十余项工作措施,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建议开展关心工作单”。

强化进城务工、新就业形态等劳动者权益保障,办理相关案件6391件,帮助讨薪7400余万元、101名“快递小哥”及时办理工伤保险。对因案致困的591名当事人,应救尽救发放司法救助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