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是经济日报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以经济报道、资讯传播和经济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大最权威的综合经济类网络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个儿子一个妈妈  ·  手机打字,随便聊几句 ·  昨天  
三个儿子一个妈妈  ·  手机打字,随便聊几句 ·  昨天  
钱币圈  ·  秒空!昨晚到底谁抢到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网

传奇女特工黄慕兰辞世,曾救周恩来于危难中丨缅怀

中国经济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07 21:56

正文

今天,有一位110岁的老人离开了我们……




美女特工” “勇救周恩来” “策反蒋纬国”……


这位百岁老人在今天走完了她110年的传奇人生。


这位老人叫黄慕兰。


黄慕兰,湖南浏阳人,出身名门。1926年,黄慕兰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那一年,黄慕兰19岁。


此后黄慕兰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识,并于1927年“三八节”当天结婚。


1927年,国共分裂后,宛、黄夫妇被命令转入地下工作,黄慕兰的潜伏生涯从此开始。


黄慕兰的工作是江西省委秘书和机要交通。身怀六甲的她,向省委书记陈潭秋学会了半夜在圣经上用米汤密写文件、去旅馆对接头暗号、在码头晃荡等待交通船。


1928年,她的孩子出生才三天,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4个月之后牺牲。


1928年12月,黄慕兰接到地下党组织调令,秘密前往上海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她还兼任中央的机要交通员,经常与各省来上海找中央联系的地下交通员接头。


黄慕兰自传和黄慕兰早年手迹


  “在大城市里做党的地下交通工作的,大多以女性为主,因为她们便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化装成各种身份的妇女,适应各种各样的变化,不大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


黄慕兰在其《自传》中回忆,到山区农村根据地去的地下交通员,则以男同志为主,久在城市生活的女同志化装成农妇总不大像。


1929年,经周恩来批准,黄慕兰在上海与中央委员贺昌结婚。


1931年,贺昌主动请命秘密前往苏区,1935年,29岁的贺昌在游击战争中牺牲。


灾难在黄慕兰个人生活中重演:与前后两位丈夫生离即为死别,襁褓中的孩子不能亲自抚育。


离开丈夫的黄慕兰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与中共地下工作元老潘汉年单线联系,承担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


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营救被捕的工联领导人关向应。为此,黄接近了上海租界的进步律师陈志皋。


此后,黄慕兰做了一件大事,使中共中央避免了一次灭顶之灾。


据《黄慕兰自传》记载:


1930年6月的一个下午,她和陈志皋在咖啡馆闲谈,偶遇陈在法租界巡捕房当翻译的同学曹炳生,曹谈起了巡捕房最近抓到的一个共产党头头,说此人是湖北人,60岁左右,酒糟鼻子,镶一口金牙,9个指头,是悬赏10万元才抓到的。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黄慕兰一边面不改色地喝咖啡,一边紧张地琢磨此人到底是谁?突然,一个符合描述特点的人物闯进了她的脑海里:这个人很可能是政治局主席向忠发!这个人要是叛变就不得了!


短短两小时之内,这个消息便由黄慕兰传给了潘汉年,周恩来迅速组织中央的李富春、蔡畅等人转移。果然,当天晚上,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直接用钥匙开门闯进了周恩来转移前的住所……


向忠发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又是特科领导成员,掌握的情报非比寻常,若不是黄慕兰的这次偶遇,中共在上海的中枢机构完全有可能在瞬间垮掉。


1931年12月,国民党散布“伍豪(周恩来的笔名)等脱离共产党启事”,黄慕兰即通过陈志皋出面,委托法国籍律师巴和办理《周少山紧要启事》,驳斥敌人污蔑的内幕背景。


黄慕兰与邓颖超等人的合影


周恩来曾经将黄慕兰称为“党的百科全书”,中共特科元勋陈赓大将则认为“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


缅怀!致敬!


来源: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闫欢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