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事情,看起来是软件问题,其实是硬件问题。用哲学语言来表达,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比如说,前几天我刷到一个视频,讲中美文化的最大区别在于处理冲突的态度。
美国人允许甚至鼓励冲突的公开化。最典型的说法就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坚决支持你表达的权力。于是不管碰到什么事,都要
debate
(辩论)一下。
相比之下,中国人就更倾向于求同存异,哪怕有冲突不能化解,也要尽量淡化。
这个观察可以说基本符合事实。但是,这真的只是文化(软件)问题吗?
最近几年,美国的社会矛盾加速激化,利益撕裂日益严重。派别之间想要进行有意义的辩论越来越难。
为什么呢?很简单,与虎谋皮。你要抄我的家,我要刨你的坟,我们之间只有打起来的份,哪儿会有什么耍嘴皮子的空间呢?
所以说,只有在物质极大丰富,利益空间广阔,足以容下各方核心利益不冲突,甚至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毫不相干的情况下,人们才有可能优哉游哉地进行辩论。
真正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问题,
debate
根本没用。世界就不是靠它来运行的。
比如法庭辩论,检察官与辩护律师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可谓一大景观。这也是许多人吹嘘美国文化公开透明的重要依据之一。
然而事实上,在全美法院系统审理的所有重罪案件中,有超过
90%
的比例是以辩诉交易的形式了结的。
比如前期离世的高频交易大师的西蒙斯,他在
2021
年被指控逃税
70
亿美元。结果他以支付
77
亿美元但不认罪的形式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了结此案。
现在西蒙斯已经死了。他到底有没有逃税?用什么方法逃的税?这与他的业绩神话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都只有天知道了。搞得我们这些研究者很是焦躁。说好的公开透明呢?
是否倾向于公开冲突,这是软件问题。物质利益能否匀得过来,这是硬件问题。软件界面好不好看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与硬件相适配。
毕竟软件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要让硬件跑起来。
如果硬件环境变化了,还要继续强制运行老版本的软件,那就等着蓝屏吧。
从国际到地域,许多道理是相通的。
比如说,我是上海人,我知道许多省份的在沪精英都有自己的同乡会或类似组织。但是我却没有听说过上海同乡会。上海本地自然不提,在北京、深圳和海外也没有听说过。
其实这个现象很容易解释。庄子有典: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维护人际关系是需要成本的。只有当个人感觉到弱小,需要与别人相互支撑的时候,搭伙结伴才是更优选择。如果方方面面都处理得过来,那当然是维持独立最便利。所以说,还是硬件决定软件。
诸葛亮在《将苑》一文中定义了三种人际关系:心腹、耳目、爪牙。顾名思义,参与决策的是心腹,交流信息的是耳目,帮你办事的是爪牙。
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互为耳目关系。多交几个朋友,我就可以借他的眼,看到我看不到的;借他的耳,听到我听不到的。当然,这种交流仅供参考。既不参与决策,更不负责执行。
比这个再亲近一点儿,是心腹关系。你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我帮你拍个板。或者看到我要往火坑里跳,你出来把我劝阻。
心腹关系跟嘴碎八卦不是一回事。要真心实意地替别人思考、决策,实际上还是挺累的。
“爪牙”关系反而是现代社会里最稀缺的。你考试,他帮你买书。你出门,他给你送行……什么拉把椅子,伸手托门这种小礼仪不算。
因为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人每天都是
24
小时。愿意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是一个人对这份关系重视程度的最客观指标。
如果按照上述顺序整理,那么很显然,物质条件越是发达,基础设施越是便利,文化生活越是丰富,人们就越是倾向于只做耳目而不做爪牙。反倒在各种条件都不那么发达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更有可能愿意互为“爪牙”。
如果这个判断可以成立,那么上海人缺乏同乡之情,很可能只是物质文化发达的结果。而随着其它省份的迅速发展,同乡之情恐怕也会有日益淡薄的危险。毕竟软件永远要适应硬件。
从地域到人生,许多道理也是相通的。
在
2006~07
年大牛市之前,证券市场连续下跌了五、六年。一方面国有股要减持流通,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也都在消化泡沫。尤其是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强烈影响了上海人对证券行业的看法。我妈一度担心我干这行会找不到老婆。
收入微薄,人才匮乏,社会地位可比男足……能够在这种“零下
30
度严冬”里活下来的投资者,那基本上都是真爱了。
所以当年公募行业有一项特色工作就是抓老鼠仓。其实我相信,当年绝大多数老鼠仓,并不真的就是想利用产品资金抬轿子,毕竟有这种管理规模的都是少数。更常见的想法是,这个东西实在是好,我不仅要给产品买,还要给我自己买,不买太可惜了。
如今老鼠仓案件的数量少了。从性质上看,利用产品资金规模的特征也越发突出了。今天的基金经理对于证券投资,是否还有当年的那种热爱?还是说只是冲着这份工资来的?
至少现在我们无法分辨。因为看在高薪厚禄的份上,人人都会勉力装出真爱的样子。
怎么办呢?只能期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吧。毕竟
从来只有时代选择人,没有人能够选择时代。
再拿我自己来说,我这个人的头脑比较灵活,但是性格孤僻。当然,这里所谓的孤僻,不是说社恐,而是既不愿意当别人的心腹爪牙,也不需要别人来当我的心腹爪牙。
所以我爸妈从来都说,如果你这个性格不大改,那就必须在事业上加倍花功夫,做出足够大的业绩来。这样你的性格才能够站得住。如果你这个性格再配上一个庸庸碌碌的事业,那么你自己就会活得很痛苦。
现在看来,我选择投身于证券投资。选择长周期,大主题,逆向投资作为我的个人风格。这都没有超出我爸妈当年对我判断。反过来说,守着一个产品,默默地看着数字慢慢变大,那肯定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我们制定人生规划,首先要对自己和环境的硬件条件有充分的认识,然后再去调整校对软件。而不是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