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储能设备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通信设备和工业装置等各类电子设备,显示出其在现代技术中的关键地位。LIBs的卓越性能主要归因于引入稳定的石墨负极和碳酸乙烯酯(EC)衍生的界面支持,使其在室温下实现数千次充放电循环,从而表现出优异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作为商业LIBs电解液的核心成分,EC因其优异的成膜特性和高介电常数(Ɛ = 89.6),在锂盐溶解方面表现突出。然而,随着实际应用对LIBs性能和环境适应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快速充电和低温性能方面,亟需进一步优化。
EC在低温环境下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其较高的熔点(36.4 °C)和高粘度导致电解液在低温时部分冻结,从而显著降低了离子电导率并增加极化现象。此外,EC与Li
+
之间强烈溶剂化作用导致Li
+
脱溶过程缓慢和传输动力学不足。尽管EC在成膜方面有优势,但其还原产物在低温下易形成不稳定、不均匀且阻抗较高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进一步限制了LIBs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能。为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新方案,以提高LIBs的低温性能和快充能力,推动电解液的优化与创新。
近期,
北华大学盛利志教授与吉林化工学院江丽丽副教授等人
开发了一种专为低温设计的高效电解液体系,以显著提升LIBs在寒冷环境中的电化学性能。该电解液体系由1.0 M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溶于异恶唑(IZ)中,氟苯(FB)作为非配位溶剂,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作为成膜助剂。通过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该体系有效降低了Li
+
的脱溶剂化能,弱溶剂化能力使更多阴离子进入溶剂化鞘,促进了接触离子对(CIPs)和聚集体(AGGs)的形成,从而提升了Li
+
的传输速率,并在宽温区范围内保持高离子电导率。此外,FEC诱导形成的无机主导界面相显著改善了Li
+
的传输动力学。在−20 °C低温下,该电解液在石墨半电池中实现了高达200.9 mAh g
−1
的可逆容量,几乎是传统EC基电解液的三倍,并表现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
该研究工作以“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s in electrolyte to facilitate Li-ion desolvation for low-temperature Li-ion batteries
”为题发表在期刊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上。
首先,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展示了两种电解液体系(IZ+FEC和IZ/FB+FEC)的溶剂化结构以及Li
+
的径向分布函数,并对比分析了两者中Li
+
的溶剂化环境和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FB分子未直接与Li
+
配位,而是停留在溶剂化鞘的外围。在IZ/FB+FEC体系中,IZ围绕Li
+
的配位数显著降低,同时FSI
−
的配位数增加,这表明FB与IZ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了IZ与Li
+
之间的结合。此变化导致更多的阴离子进入溶剂化鞘层,从而使得溶剂主导的溶剂化结构转变为阴离子主导的结构。
图1. 电解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快照:(a) IZ+FEC和 (d) IZ/FB+FEC。溶剂化层的内部分布结构:(b) IZ+FEC和 (e) IZ/FB+FEC 电解液。各阴离子/溶剂分子相对于Li
+
的径向分布函数和配位数:(c) IZ+FEC和 (f) IZ/FB+FEC。(g) IZ/FB+FEC的设计原则和溶剂化结构排列。
为了探究Li
+
在电解液中的脱溶剂化过程,采用核磁共振(NMR)和拉曼光谱分析了锂盐、溶剂和非配位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IZ与FB之间存在显著的偶极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降低了IZ与Li
+
的结合强度,促进了更多阴离子进入溶剂化壳层。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测量发现IZ/FB+FEC电解液的活化能(E
a,ct
)显著低于传统电解液,表明FB的引入加速了Li
+
的脱溶剂化过程,提高了Li
+
的迁移效率。进一步分析显示,IZ/FB+FEC电解液在低温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凸显其在极端环境中应用的潜力。这些结果证明了IZ/FB+FEC体系在改善低温性能和提升LIBs性能方面的优势。
图2. (a) IZ、LiFSI-IZ和LiFSI-IZ-FB的
1
H NMR光谱。(b) LiFSI-IZ和LiFSI-IZ-FB的
7
Li NMR光谱。(c) IZ、LiFSI-IZ和LiFSI-IZ-FB在700~795 cm
−1
范围内的拉曼光谱。(d) IZ/FB+FEC、IZ+FEC和EC/DMC电解液中Li
+
脱溶剂化对应的Arrhenius行为和活化能。(e) IZ/FB+FEC和EC/DMC电解液的Li+迁移数(t
Li
+
)。(f) IZ/FB+FEC和EC/DMC电解液在25至−40°C的离子电导率。
图3展示了IZ体系电解液在SEI形成和Li
+
插层方面的性能分析。EC基电解液能够在石墨负极上形成稳定的SEI,支持可逆的Li
+
插层,而IZ基电解液在初始充放电曲线中表现出Li
+
共嵌入石墨,无法形成稳定的SEI。加入FEC作为成膜添加剂后,IZ+FEC和IZ/FB+FEC电解液能够形成稳定的SEI,支持Li
+
的可逆插层,与EC/DMC电解液表现相似。CV测试显示IZ/FB+FEC电解液在1.7 V左右开始还原,随后在1.5 V附近还原含FEC的CIPs和AGGs,有助于稳定SEI的形成。DFT计算分析了溶剂化配合物的HOMO和LUMO能级,揭示了溶剂化结构对还原和氧化反应的影响,进一步解释了电解液的稳定性和界面化学行为。
图3. (a) 使用IZ/FB+FEC和EC/DMC电解液的Li||Gr半电池的循环伏安扫描。(b) IZ/FB+FEC和EC/DMC电解液在0.1 C下首次循环的比容量-电压曲线。(c) 各种溶剂、FSI
−
-溶剂、Li
+
-溶剂和Li
+
-溶剂-FSI
−
配合物的前沿分子轨道能级(HOMO和LUMO)(插图显示了HOMO和LUMO的模拟快照)。
图4展示了在IZ/FB+FEC和EC/DMC电解液中形成的石墨负极SEI的特性。C 1s光谱(图4a)显示,两种电解液的SEI表面层中均存在C–C/C–H、C=O、ROCOO、C–F和CO
3
2−
的初始峰。随着蚀刻的进行,F 1s光谱(图4b)显示LiF的峰强度在IZ/FB+FEC中显著增加,表明LiF在SEI内部的富集。同时,元素组成变化(图4c)显示,在蚀刻过程中,IZ/FB+FEC的SEI从富含有机物的表面层向富含无机物的内部层逐渐过渡。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图4d)进一步对比了两种电解液中形成的SEI层的形貌,显示IZ/FB+FEC形成的SEI更均匀,而EC/DMC形成的SEI较厚且不均匀。
图4. IZ/FB+FEC和EC/DMC电解液中SEI的XPS蚀刻谱图:(a) C 1s和(b) F 1s在0、20和40秒时的光谱。(c) XPS分析中IZ/FB+FEC和EC/DMC电解液中形成的SEI的元素占比。(d) 在IZ/FB+FEC和EC/DMC电解液循环后形成的SEI的TEM图像。
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进一步验证了IZ/FB+FEC电解液的可行性和卓越的界面特性。不同电解液电池在1 C和4 C下的容量-电压曲线表明,IZ/FB+FEC在1 C时显示出最高的可逆容量为330.5 mAh·g
−1
。在4 C下,IZ/FB+FEC系统中的电池依然保持明显的电压平台,表现出较低的极化,确保在高倍率下快速的Li
+
嵌入和脱出。Li||石墨电池中,使用IZ/FB+FEC电解液的倍率性能优于EC/DMC,4 C时容量高达230.1 mAh·g
−1
。在−20 °C和0.1 C下,IZ/FB+FEC表现出优异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综合这些结果,IZ/FB+FEC因其低冻结点、优越的界面特性和快速的Li
+
脱溶能力,在低温环境下表现显著,优于传统电解液。
图5. 不同电解液的Li||石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a) 在25 °C下,1 C和4 C的容量-电压曲线。(b) 在25 °C下石墨锂化的倍率性能。(c) 在−20 °C下,IZ/FB+FEC电解液的充放电曲线。(d) 在−20 °C和0.1 C下,三种电解液的充放电曲线对比。(e) 在−20 °C和0.1 C下,IZ/FB+FEC电解液的长循环稳定性。
作者开发了一种新型低温电解液(IZ/FB+FEC)用于LIBs,并确认了五元杂环溶剂IZ在分子结构、溶剂化能力和电化学性能方面相较于传统环状碳酸酯溶剂EC的优势。IZ的低熔点、低粘度和高离子电导率为低温操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优化电解液的离子传输动力学,引入了非配位溶剂FB,以调控Li
+
的溶剂化过程。FB的非配位性质通过显著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减弱了Li
+
与溶剂之间的库仑吸引,促进了更多CIPs和AGGs的形成,从而降低了脱溶剂化障碍并提高了离子迁移率。FEC的加入帮助形成了致密、均匀且富含无机物的SEI,增强了Li
+
在SEI中的传输能力。这一研究为开发适用于极端环境的高性能电解液奠定了基础,进一步研究将集中于优化电解液成分和SEI结构,以提升电池在更广泛温度范围内的性能,推动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s in electrolyte to facilitate Li-ion desolvation for low-temperature Li-ion batteries
Changlin Liu, Zongjun Li, Lili Jiang*, Hao Zhu, Fengchao Wang, Lizhi She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DOI:
10.1016/j.jechem.2025.01.017
北华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纳米碳基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探索。在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Energy Storage Mater.、Small、Chem. Eng. J.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8篇。2018年至今论文被引2408次、H因子25、i10指数30、ESI热点+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2019—2020年度吉林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获北华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项目1项。
吉林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快充型、耐低温型电解液的开发和界面锂离子传输机制的研究。在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Nano Energy、eTransportation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5篇、H因子27、文章被引4000余次、ESI热点+高引论文3篇。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
业务介绍
研理云,研之成理旗下专门针对科学计算领域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提供者。我们提供服务器硬件销售与集群系统搭建与维护服务。
● 配置多样(单台塔式、两台塔式、
多台机架式
),按需定制,质量可靠,性价比高。
● 目前已经为全国
100 多个课题组
提供过服务器软硬件服务(可提供相同高校或临近高校往期案例咨询)。
● 公司服务器应用工程师具有
量子化学
、
第一性原理
、
分子动力学
等相关学科研究背景。
● 公司与多位化学、材料领域
理论计算方向专家长期合作
,一起探索最优服务器软硬件配置和部署。
● 定制化硬件配置:
提供
售前实例测试
,为您提供最合适的硬件配置方案。
● 一体化软件服务:
根据需求
,
发货前,完成系统、环境、队列、计算软件等所有内容的安装与配置,让您实现
开机即用
。
● 完善的售后服务
:为每位客户建立
专属服务群
,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大大降低使用学生使用门槛和缓解老师压力。三年硬件质保 + 三年免费软件技术支持。
● 已购买客户咨询
:我们已有超过100位已购买客户,可以给您提供相同城市或者临近城市已购买客户的联系方式,以提供
真实案例咨询
。
●
赠送课程学习机会:
可选课程包括量子化学(Gaussian),第一性原理,(Vasp),分子动力学模拟(Lammps、Grommacs),钙钛矿计算模拟(Vasp)等。具体赠送方案以沟通结果为准。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