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
Hi,欢迎来到国内最大的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这里有最实用的心理学涨姿势内容,还有数百位全国顶尖的心理咨询师为你服务。应用商店搜索“简单心理”下载APP,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帮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陈忻儿童心理  ·  《从心理解孩子》课程简单介绍 ·  6 天前  
壹心理  ·  一个懂心理学的人,到底有多厉害? ·  1 周前  
京师心理大学堂  ·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灬ꈍ ꈍ灬) ·  1 周前  
壹心理  ·  越过越好命的女生,都在做这1件事——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

性别使自我蒙尘|男性和女性在心理问题上的差异是什么?

简单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6-12-02 16:59

正文


我们对“男女之间的差异”这个问题的热情是超乎想象的,性别差异也是心理学研究的热门领域,简单心理和北大心理咨询中心联合发布的《2016心理健康认知度与心理咨询行业报告》显示,98.1%的人报告说自己正在面临心理困扰。


既然几乎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困扰,那么男性与女性在心理困扰上又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呢?




-相同之处-




统计结果显示,男女平均面临的困扰数量没有显著差异,男性面临的心理困扰和女性几乎一样多


甚至男女所面临的心理困扰种类的前三名都是一样的,只是排名顺序不同,男性更重视自身的职业、学习、工作压力等方面的困扰,女性则更注重自身的情绪问题。


-不同之处-


报告中显示了男性和女性在面临心理困扰时,最大的不同是他们选择求助的比例有显著差异:




在心理困扰数量、种类都相似的情况下,男性更不愿意求助,在简单心理的来访者中,男性来访者只占26%。这种存在问题却不求助的现状,导致男性可能面临更大的心理健康风险。




我们被性别所定义


男性不愿求助的部分原因要归于两性的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s),指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广泛接受的对男性和女性的固定看法,通常表现在对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职业期望以及社会角色上不同的定位。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已经形成了对典型的男性和女性形象的看法,并将一些特质强加于性别之上,造成了我们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比如




男性被赋予了“坚强、内敛、不敏感”等特质,而女性则更“脆弱、情绪化、敏感”,这是对性别的一种极其简单粗暴的两极化划分,硬要用完全相反的特质将男女区分开。美国心理学家Ambady总结了性别刻板印象的三个特点:

  • 对社会人群进行极为简单化的性别分类。

  • 在同一社会文化或统一群体中,性别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 性别刻板印象常常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

因此,性别刻板印象又叫做性别偏见



(关于性别偏见的笑话)


仅管我们知道性别刻板印象是以偏概全的,但它的影响却仍然广泛弥漫在我们生活中。


甚至你可以看到,我们在图中表现男/女特质时,特意用显得更“理智”的蓝色来表现男性特质,而女性特质则用了更“感性”的粉色。因为这是符合我们印象中男性和女性“该用的颜色”。





刻板印象让男性不愿求助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告诉你,你要 “Be a man”


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几乎就是性别刻板印象不断习得和加深的过程,当一个小男孩摔倒了,他的父母可能对他说“坚强点,不要哭,你是个男孩”;当他受委屈或者不顺心了,可能被教训说:“男孩就得大度点,你这么小心眼儿怎么行。”


多数家庭、教育甚至社会文化氛围赞扬的是坚强、独立解决问题的男性形象,当男孩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会受到责备,而当我们表现出沉默和坚强时则会受到赞赏。




所以男性越来越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当他们遭受心理困扰时,很可能归结于这只是一时的心烦,或是对自己说“我一个大老爷们,有什么过不去的”。


他们就像从小被教导的那样,保持着安静和沉默,不诉说,最终导致了不会诉说。




个人因素

求助是承认自己的脆弱

简单心理的《报告》中调查了人们对于心理问题的误解,发现46.2%的人认为心理脆弱的人才会有心理问题19.8%的来访者认为使用心理咨询是内心软弱的表现。

其他研究也发现,当人们遭受抑郁的困扰时,相比于女性,男性对于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是更抗拒也更不愿意说出口的,他们倾向于遮掩自己的病情。




由于坚强的男性刻板印象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当他们认为心理问题与“脆弱”相连,做心理咨询与“内心软弱”等同时,男性是害怕求助的。


因为求助似乎就变相承认了自己的脆弱、无力解决问题,似乎他从小建立起来的独立坚强的男性形象会就此崩塌,或是他们自认为求助是一件值得羞耻的事,这些原因让他们不愿去寻求专业的治疗。


但我们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主动求助才是勇敢的表现。




我们不只是性别

性别刻板印象的核心是性别的二元分类,即我们只存在“男性”和“女性”,且为男性和女性设置了“该有”的特质、行为、职业选择等等。

但性别真的就那么简单吗?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性别”的流动性,随之兴起了“酷儿理论”,酷儿理论学者巴特勒(Judith Butler)指出,根本不存在”恰当的”或"正确的"社会性别,甚至,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绝对的男人或女人,只存在着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时装界在某种程度上是“酷儿理论”的支持者,例如Gucci等品牌已经不再区分男女装,而是推出了Unisex Clothing(男女同衣)。品牌负责人曾说:“衣服就是衣服。我不管客户的性别。如果他们喜欢,那他们就喜欢”。这些时装人正在协力掀翻刻板印象对我们个人风格的压抑。


Facebook在2014年更新了页面的“性别”选项,从“男/女”两种选项拓展到了56种性别。56种性别选项中包括顺性,变性,流性,泛性,两魂人等等。与时装人的“翻桌”革命不同,Facebook通过将性别种类扩展,来模糊传统的“男女”之别,但本质上仍然是在打破二元刻板印象。






我们是一个个独特的自己


而在心理领域,尤其是心理咨询领域,早已走在了去性别化的最前面,心理咨询对不同性别的来访者有一个通用的共识:


“男性和女性的相似之处要远多于他们相异之处,他们都对生活有相似的渴求,都在寻求爱、尊严、成就和自我实现,在认定他们是男性或女性之前,先肯定他们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


如果你被心理问题所困扰,这很正常,世界上98.1%的人和你一样面临着困扰。不要假装问题不存在,肯去寻求帮助已经是一件能证明你勇气的事情了,它绝不可耻。咨询师不会Judge你,而只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你、关注你的困扰与情绪。


因为我们并不在乎你是什么性别的人,

更在乎你是谁,你的感受是什么。




本文为

2016心理健康认知度与心理咨询行业调查报告

解读系列之三

5000个真实来访者困扰的问题都是什么?

我们的心理成长滞后了8年,为什么?

心理咨询到底是种怎么样的体验?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报告



 5000个真实来访者困扰的问题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