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心理  ·  给你的情绪「取个名字」|征集 ·  22 小时前  
京师心理大学堂  ·  横扫社交焦虑,做回真实自我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 ·  3 天前  
京师心理大学堂  ·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灬ꈍ ꈍ灬) ·  昨天  
简单心理  ·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等别人主动?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灬ꈍ ꈍ灬)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1-07 20:23

正文

作者 | 暖洋洋



试想一下,你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对这里的人和环境都不熟悉,

走在路上,你偶遇了一个人打电话,无意间听到“伢,你最近过得么样啊?”



(图源网络,侵删)



?!你心里大为惊喜,心想“这不是我们老家的方言吗?!这个人可能是我老乡诶”



于是你鼓起勇气主动和对方打招呼,

诶,一问,还真是老乡!



试问此刻的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是不是惊喜中又夹杂着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这其实是一种老乡心理!

嘶……在什么条件下会有这种老乡心理呢?



老乡心理的前提假设是……


//1. 要想遇到老乡,那得身处他乡


如果是在家乡,我们处于熟悉的环境,周围是亲朋好友,而街上的大多数陌生人虽然和我们都是一个地方的,但我们内心的想法更多的是:这些陌生人都是过客,不会产生这人是我“老乡”的想法。



因此,“老乡”这个词置于一定的前提条件,即个体身在他乡



//2. 原籍地、文化共识相似[1]


共同的语言、习俗和文化传统是形成“老乡心理”的重要因素。“老乡”的前提是“乡”,即原籍地是趋近的,正如东北人和南方人不会称呼彼此为老乡。并且,老乡之间的文化是相近的,如方言、风俗习惯、行为方式是类似的。



(图源网络,侵删)



“独在异乡为异客”,如果在异乡遇到一位祖籍类似的老乡,整体口味相同,聊起家乡的美食侃侃而谈,就能很快拉近彼此的距离。



//3. 相互帮助


出门在外,遇到老乡不容易,遇到相互帮助的老乡更不容易。“老乡”为大家提供一个认识彼此的桥梁,但只有彼此互相帮助,个体才会对这个“老乡群体”有归属感与认同感,打心底里认为对方是“老乡”而非“过客”,团队内部的情感纽带需要相互关怀来维系。



“老乡心理”——老乡见老乡!


“老乡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指的是个体在外地面对不熟悉的情境时, 遇到来自家乡或邻近地区的人所表现出的一种自然倾向:倾向于对这些人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和亲近感[2]。



这种心理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和社会中,是人类社会性的一种体现。



老乡心理的本质是祖籍族群认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都有老乡心理。中国人的老乡心理表现为离开家乡到外地后对家乡的怀念、对家乡人的依恋、对家乡方言的认同、老乡之间的相互帮助行为乃至老乡之间的组织行为[3-4]。



(图源网络,侵删)



出门在外,老乡相同的行为准则、地方方言、风俗习惯等文化观念,能够使人倍感亲切,这满足了人们情感归属的需求,增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结,帮助人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身处他乡,遇到了老乡尤为亲切,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会对老乡有“亲近感”?——“两眼泪汪汪”


//1. 社会认同理论


老乡心理源于社会文化认同。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倾向于将自己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5],并以此为基础来定义自己的身份,比如自我介绍时人们总会加上“我是XX人” 。



籍贯似乎是人们交往时最先挑起的话题,它把群体自动归为两类——老乡以及非老乡,而老乡们聚在一起会很自然地建立一个“XX老乡群”,大家在群里面互动交流,这能够增强个体的自我认同感。



//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6]


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支持,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情感归属是老乡心理的重要构成要素。



(图源网络,侵删)



虽身处他乡,但这里有和你一样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互相照顾,即使身处他乡也渐渐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



//3. 社会交换理论[7]


人们倾向于与那些能够提供最大利益的人建立联系。老乡之间可能因为资源共享和互助而形成更紧密的联系,互帮互助,因此会更有亲切感。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老乡这个身份认识彼此,只是提供了一个契机,而后续的人际交往还是需要遵循内心的感受,毕竟有时候人和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而有时候即使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却仍能从一些深层部分找到相似性。



出门在外,选择和谁建立长期的交往关系,需要客观地认识“老乡心理”,和谁交朋友,跟着感觉走就好啦~



结语


“老乡心理”背后蕴含的是对家乡缠绵的思念,这份思乡之情在遇到“老乡”后生动地体现出来,亲切感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情感共鸣,也是文化认同、社会归属和情感需求交织而成的复杂心理现象。



(图源网络,侵删)



或许无论走到哪里,家乡的影子总是伴随我们左右~



投票



学堂君

学堂君每次放长假返乡,快到家乡站点的时候,车厢里都是家乡的方言,听着这些乡音,学堂君倍感亲切、心情也明媚了很多很多,读者朋友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呢?

伴随着寒假的来临,学堂君相信一些读者朋友们已经返乡,或即将结束忙碌的一学期、踏上返乡的列车/飞机,学堂君在此祝读者朋友们寒假愉快~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 姜永志, 张海钟. (2010). 老乡观念的结构及问卷编制. 心理研究, 3(4), 63–69.

[2] 张海钟, 姜永志. (2010b). 中国人老乡观念跨区域文化心理学解析. 教育文化论坛, (3), 8–12.

[3] 姜永志, 张海钟. (2009a). 中国区域心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整合探索. 心理学探新, 30(2), 3–6. 

[4] 姜永志, 张海钟, & 张鹏英. (2012). 中国老乡心理效应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20(8), 1237–1242. DOI: 10.3724/SP.J.1042.2012.01237.

[5] Tajfel, H., Billig, M. G., Bundy, R. P., & Flament, C., (1971). Social categorization and intergroup behaviour.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1), 149–178. 

[6]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370–396.

[7] Homans, G. C. (1961). Social behavior: Its elementary forms.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Inc.



作者 | 暖洋洋

编辑 | 良久

美编 | Zene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咨询

家暴 | 出柜 | 吵架 |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育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