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ciyu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这几天,看到两件很让人唏嘘的事。
第一件,是上海的一位老医生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产全部赠予好友,一分不留给子女。
为什么呢?
他辛辛苦苦地拉扯小孩长大,给他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还送他去瑞士留学,几乎掏光了所有的家底。
然而,孩子8年来都没有打一个电话过来问候一下。
好不容易有一次,孩子打电话过来,他问什么事情,孩子说打错电话了。
这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电话。
为人父母怎能不心酸、不心寒。
第二件,是上海一对知名教授夫妻在养老院孤独离世。
这对夫妇把孩子送到美国留学,子女们在那里定居并拥有了自己的家庭。
然而,当两位老人相继离世时,三个子女均未回国,葬礼全程都由养老院代
办。
子女们直接说:钱不是问题,只要拍照、拍视频给他们就行。
有人就在底下评论:养出一个如此凉薄的孩子,真的不如养一条狗。
教育、买房、结婚,他们为孩子付出一生,到老却换来一个凄凉的晚景。
这让我越来越理解“相依为命”这四个字背后的残酷与悲凉。
有时候,人至暮年,你等来的往往不是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而是被遗忘的孤寡。
我想,这就是人最深的绝望:
年老时才发现,身前死亡近在咫尺,身后却空无一人。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
一位邮递员在送报时发现用户主信箱被堵死了,只好敲户主的门。
许久,一位步伐蹒跚的老人打开门说,是我故意堵死的,你以后送报纸时请按门铃,亲手把报纸递给我可以吗?
邮递员说:可以是可以,但这样你不嫌麻烦吗?
老人说:不麻烦,如果哪一天你敲不开门了,就报警吧。我老伴走了,儿子在国外,我不在了都没人知道。
说罢,老人掏出一张纸条递给邮递员说:“这是我儿子的电话,如果我死了,麻烦你给我儿子打个电话通知他。”
每次读这个故事时,心里都会涌起一股酸楚。
父母奋力托举着儿女们飞上高空,儿女们却只顾追求自己的未来,落下了最爱自己的人。
父母们在孤独中慢慢佝偻了腰、斑白了发,老成了一个模糊的背影。
他们盼望孩子每周能回家,进门先叫一声爸妈,吃自己做的饭菜时狼吞虎咽,可这都成了奢望。
湖北72岁的罗奶奶,孩子在广州买了房,离家远,一年就回来一两次。
儿子上次回来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九,离开的时候正好正月初二,在家里的日子还不到三天。
退休前,罗奶奶是名老师,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
退休后,发现可以写的东西越来越少,翻开过去一年的日记本,她写得最多的是:今日无事。
在孩子过完年,离开后的一个月里,罗奶奶生病了。
她艰难地在日记本上写了几个字: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
罗奶奶去世的消息,儿子三天后才知道。
远在他乡的孩子成了家、有了事业,留在家乡的父母便成了身无所养、心无所依的可怜人。
他们只能在孤冷中消磨着最后的日子:
病了没人管,累了没人陪,盼不到上门的子女,等不到一个嘘寒问暖的电话,
这是世上最荒唐的事。
父母子女一场,他们拼尽一生,免我们饥、免我们冷,可最终自己却落个无人问津、老无所依的下场。
不得不承认,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却从来不是父母的家。
我看过一部低成本小众片子《娘惹肉》,看似讲的是“孝敬父母”的故事,实则将“孝顺”二字讽刺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个单亲家庭,一位母亲独自含辛茹苦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等两个儿子成家立业后,母亲也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
兄弟两人便商定:一人一年轮流赡养母亲。
除此之外,两人还定下了一个规矩:以母亲的体重为交付标准。赡养的一年内,如果母亲的体重下降,作为不孝的惩罚,则要再养一年。
第一年,是二儿子在赡养老太太。
二儿子是一个屠夫,每天杀猪卖肉,他的妻子是一个精于算计的女人。
家里生活条件还算可以,但平日却只给母亲吃残羹剩饭。
可到了四月初七这一天晚上,他们竟然破天荒做了一大桌子菜,全是荤菜。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突然记起:四月初八,是老大来接母亲的日子。
在饭桌上,夫妻俩却一个劲儿地让瘦弱的母亲吃,一块肉都不让儿子动。
看到一桌子肉,老太太非常兴奋,大口吃了起来。
没过多久,母亲就吃饱了,放下碗筷。
谁知道老二仍不停往母亲碗中夹肉,要求母亲继续吃。
老母亲推脱不得,抖着手,接着吃。
可实在吃不下了,一个不慎差点吐出来。
看到这一幕,老二媳妇赶紧用手堵住了老娘的嘴。
老太太缓了一会儿,想要去上厕所。
老二立马拦住,解释道:“娘啊,厕所板子坏了,您就忍忍吧。”
晚上睡觉前,还被老二媳妇灌了一碗肉汤。
时间终于到了第二天。
老大上门了,第一句话就是:“母亲怎么瘦了!”
老二气愤回应道:“卖肉还得称斤呢,你说瘦就瘦了?”
不一会,兄弟俩将母亲架上了秤。
看到老母亲比之前重,老二两口子喜笑颜开。
老大两口子,却愁眉不展。
谁曾想,年迈的老母亲从秤上下来时没有站稳,摇晃了几下,两块猪肉从身上掉了下来。
原来,是老二妻子担心母亲不够斤数,特意在称重前给母亲穿的外套口袋里放了两块肉。
这下老大两口子笑开了花,高兴地走了。
留下的老二两口子怒火中烧。
他们的老母亲,眼里则写满了悲哀。
这部片子剧情看似夸张,却也是一种悲哀的现实:父母视孩子为一切,孩子把父母当成累赘。
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可靠孩子却是错误。
父母无怨无悔地为孩子付出一生,到老却被嫌弃没本事、要被伺候吃喝拉撒。
许多人都忘了,从牙牙学语到升学考试,从年少叛逆到成家立业,父母们是怎么包容我们,是怎么为我们挡风遮雨的。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真正的孝顺是,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小时候父母护着我们闯过险滩难关,长大了我们也要给父母一个温暖的港湾。
人民日报曾发过这样一组照片。
上面是母亲背着儿子来看病,下面是儿子背着母亲来看病。
这是一场爱的轮回。
当我们长大,当父母老了,我们也要扛起守护的责任。
河南驻马店,有一个90多岁的老人,被称为最幸福的老人,四个儿子都争着赡养她。
有一次,老人住在最小的儿子家里,小儿子和小儿媳对她的照顾体贴入微,她住得很惬意。
有一天,小儿子和儿媳妇去外面干活了,老人独自一人守在家里。
这时候,老人的三儿媳偷偷来到小儿子家,想要提前接老人过去住。
理由是,这几天天气温度太高,自己家比老小家凉快。
老人见三儿媳妇这么有孝心,也乐意过去。
结果,刚走出家门口,小儿子就从外面回来了。
远远地看见三嫂要“偷”老母亲走,他赶紧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娘,你们这是干啥呢,还没到时间呢,我可逮着你们了呢。”
三嫂笑笑说:“这天气热了,俺家凉快,让娘住我家舒服点。”
看着三嫂一副非要把老人“抢”走的样子,小儿子妥协了,“得呢,等到天气凉快,我再去接俺娘。”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有几次三嫂子都提前把老娘接走了。
后来,有记者采访了老人的二儿子。
老人的二儿子已经70多岁了,他这样说道:
“有娘就有家,每天一进门,一喊娘,俺娘就在屋里回应俺,多舒坦啊。逢年过节的时候,因为有娘在,大家都会回来,围着俺娘,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这份幸福用钱都买不到。”
陪伴和守护,是最好的感恩方式,也是最高级的孝道。
对父母而言,晚年的幸福不是攒下了多少钱,拥有什么样的地位,而是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孩子。
对儿女来说,父母尚在,我们能侍奉左右,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福气。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老人为什么喜欢买保健品吗?
以前我以为是他们无知。
事实上,他们是因为从推销员体验到了一种被呵护的温暖。
一位老人在接受采访时,清醒地说道:
“我知道他们都是骗子,我买这些产品,不求有什么效果。但我花这点钱,他们能陪我聊天,让我开心,我觉得挺值的。我的孩子连骗我的时间都没有。”
你以为父母买的是保健品,却不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一份感情。
不让父母在晚年后过得孤苦无依,是身为子女的责任。
若是你远游在外,便多多打电话与他们唠嗑;若是能在身侧,那就多找时间陪伴他们。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洞见ciyu,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