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ONA研究是全球首个、大规模、头对头比较西罗莫司DCB与紫杉醇药物DCB治疗下肢股腘动脉疾病疗效的RCT研究。德国当地时间2025年1月28~31日,在莱比锡血管介入治疗大会(LINC 2025)上,LINC大会主席、德国莱比锡大学附属医院的
Dierk Scheinert教授
分享了SIRONA研究的1年结果。
SIRONA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非劣效性研究,旨在比较西罗莫司DCB与紫杉醇药物DCB治疗下肢股腘动脉疾病的疗效。本研究中西罗莫司DCB为MagicTouch,主要研究终点为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PSVR>2.4且无TLR),主要安全性终点为12个月靶血管血运重建(TVR)、主要靶肢体大截肢和设备或手术相关死亡的集合。
在2021年4月和2022年9月期间,在德国和奥地利的26家临床中心招募了482例患者,随机分配至西罗莫司DCB组(n=238)和紫杉醇DCB组(n=244)。西罗莫司DCB组12个月DUS随访率88.2%(n=210),紫杉醇DCB组12个月DUS随访率86.4%(n=211)。
1、基线特征
西罗莫司DCB组和紫杉醇DCB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占比分别为67.7±9.1岁和68.3±8.9岁,34%和33.2%,87.8%和85.7%,76.1%和79.9%。两组病变长度、CTO、PACSS 3级、4级、狭窄程度、<2条流出道占比分别为84.3±61.7 mm和84.1±60.1 mm,34%和32.4%,44.8%和46.6%,28.7%和27.9%,83.0%±16.1%和81.7%±17.5%,42.7%和39.6%。由此可知,两组患者和病变基线特征相似。
2、手术特征
西罗莫司DCB组和紫杉醇DCB组预扩张比例为100%,夹层发生率分别为29.8%和25.4%,后扩张比例分别为31.6%和34.0%,补救性支架植入率分别为23.5%和20.5%,残余狭窄分别为6.7%±8.1%和10.1%±10.3%。
3、1年结果
西罗莫司DCB组和紫杉醇DCB组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3.9%和74.9%,满足非劣效性(
P
=0.019),表明西罗莫司DCB在一期通畅率方面不劣于紫杉醇DCB。两组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5%和7.3%,同样满足非劣效性(
P
=0.003),表明西罗莫司DCB在安全性方面不劣于紫杉醇DCB。
西罗莫司DCB组和紫杉醇DCB组12个月免于临床驱动靶病变血运重建(CD-TLR)率分别为93.1%和95.6%,无统计学差异(
P
=0.58)。
在临床改善方面,两组的效果相当。相较于基线,两组术后12个月卢瑟福分级均有显著改善。然而,西罗莫司DCB组12个月卢瑟福分级平均改善2.0±1.1级,紫杉醇DCB组平均改善2.2±1.1级,两组之间的改善率差异并不显著(
P
=0.19)。
SIRONA研究为全球首个西罗莫司DCB与紫杉醇DCB的头对头对比研究,1年结果提示西罗莫司DCB一期通畅率和安全性结果均不劣于紫杉醇DCB;免于CD-TLR率在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并且两组的临床改善也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