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毕业演讲涉嫌辱华的新闻让大家读得很不舒服,不少网友都对其言论表示愤慨。
当然,我们在这里要说的,不是对杨小姐口诛笔伐。每个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感受,是大家应有的权利。只不过,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当然效果也不尽相同。
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承认,中国尚且有一些不足,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讲述一个真实、复杂、具体的中国,让西方受众感兴趣、听得进去而又有所收获,让我们自己既不卑躬屈膝又不显得傲慢自大是门学问。我们有的同胞就做得很好。
我们回看一年以前,来自农村,小时候没见过电话、汽车、用过自来水的何江站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了农村地区如何用“土办法”解决被毒蜘蛛咬的基本医疗问题。
中国存在欠发达地区,世界各国也都存在欠发达地区。虽然他的演讲,讲述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人们却从中听出了不卑不亢态度,以及用自己所学改善人类医疗生存条件的高度。他的演讲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何江哈佛大学毕业演讲视频
同样,在前不久哥伦比亚大学2017届博士毕业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的喻俐雅,用她的故事讲述了,她如何在智识家园寻找身份认同的归属与解放。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没有盲目的褒贬,而是理性的思考。
喻俐雅在哥伦比亚大学2017届博士毕业典礼学生代表发言
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许吉如,用她一段去以色列调研的经历和跟叙利亚同学的交谈,讲出了那份我们享受着祖国给予的、却不自知的安全感,告诉我们出国之后她才觉得中国多好。
国家层面的安全感,是一种抛开个人因素不谈,只因为享有国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于恐惧。安全感所带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一个国家赋予年轻人最好的礼物。
许吉如演讲视频
诚然,发展中的中国还存在一些问题,世界各国也都各有各的问题。谈及这些,我们应该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坦然承认,不卑不亢,不应带有偏见,盲目贬低。
招致反感的,不是马里兰的杨小姐说的内容——毕竟雾霾天是一个我们都不能忽视的、切实存在的问题。而是一味的贬低中国,跪舔美国的姿态,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让小编不由得想起前天刚从美国回来的朋友主动提起并探讨的话题。她说,她发现在美留学生(和华人)很多都存在寻找自我认同的障碍。
身在异国他乡,如何认同自己的文化,如何融入当地社会的主流文化,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前些天,一篇名为“爸爸,我不想当中国人了”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年仅四岁的大女儿突然告诉自己的华裔父亲,“爸爸,我不想当中国人了”。当问其原因,小女孩困惑的指着自己童话书里面的主人公说,为什么自己没有金发碧眼,为什么自己一定要是中国人,看起来跟书里的主人公一点都不一样??
2016年美国出版的3200本儿童读物中,只有7%的亚洲小朋友,但是整个美国有着1700万亚裔。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无关紧要的话题,内容有趣孩子爱看就好,好像跟人种没什么关系。可是,图书是孩子们学习文化的重要途径,当里面聪明而又勇敢的主角都是有着白皮肤和金发色的人物。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小女孩这样,开始否定自身样貌甚至种族的情况。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二代移民,生长在国外,从小身边接触的是外国的社会和文化。他们虽然生在中国家庭,长着亚洲面孔,却其实对自己祖先的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感同身受。于是,小女孩问爸爸的问题就出现了。她还这么小,还没有自己对社会的完整认知和价值判断,所以她有的只是疑惑。中国人、中国文化是什么?我也生在这长在这,为什么我跟身边的小朋友长得不一样?
这位华裔爸爸找了一位亚裔艺术家,自己出版了一本以亚洲小朋友面孔为主角的故事书。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用心良苦的爸爸,成功的帮助女儿找到了自我认同。他说,“女儿最近开始想学中文,让我很激动,我认为一定是这本书对她有了很大影响”。不仅如此,爸爸觉得也许这本书能让更多在美国的亚洲小朋友,找回对自我的肯定。
对于这部分的人群,家庭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一些人,他们是已经有了对本国文化和外国社会的认知判断之后,才走出国门的(像杨小姐这样的情况)。美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美国州与州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不尽相同,比如纽约州就对外来人口比较包容。而且环境不同也会存在差异。比如大学,或许因为大家的思想更成熟,眼界更开阔,对于学生的素质筛选要求更高,留学生也相对较多,所以大学的环境对于留学生来讲,压力较小。而相比之下,中学的孩子们思想没那么成熟,部分中学生的思想和认知没有那么开阔,有些学生的行为也表现得比较粗鲁。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说中国不好,表现出否定自己的文化,你才能更受欢迎。
这种情况下的人们,往往在寻找自我认同上存在困难。一方面,他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思维到文化是植根于中国的。而另一方面,为了能获得身边人的认可,为了想尽力去融入所在国家的主流社会,他们又不得不自我否定。这部分人,他们缺乏的不是对自己文化的认知,而是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力。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怎么看,但我们知道,自身的强大才能赢得世人的尊敬。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越来越多的领域,我们在被世界各国羡慕着。我国先进的超级稻及其他农作物杂交技术,用7%的耕地,养活着全世界22%的人口;基础建设上,我们是造桥王国,有“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称,我们的高铁修到了世界各地;航天领域,我们也有很多成就,让国人扬眉吐气……
中国有悠久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同时,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国民素质的日益提升,不仅是我们实打实的底气,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据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外国留学人员到中国交流学习。
八十多年前,正值中国危急存亡之际,鲁迅先生曾提笔发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现在,我们可以骄傲地说:
自始至终,中国人都没有失掉我们的自信力!
编辑:吴桐
微信编辑:周文超
参考来源:华人生活网、新闻实验室、捷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