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业内诞生了今年第3笔潜在总额超10亿美元的小分子创新药出海大单:诺华与百裕制药就一款小分子抗肿瘤药签订独家许可协议,百裕将获得7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可达11亿美元(约人民币78亿元)的开发、注册及商业化等各类里程碑付款和相应的特许使用费。
百裕制药是一家以创新药为核心,集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中药材种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团化企业,成立于2005年,来自成都。
翻看2022年以来中国创新药授权出海及投融资记录,License-out看ADC,科伦博泰3次授权默沙东9款ADC产品,总交易金额超118亿美元,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记录;百利天恒就一款国产双抗ADC,达成首付款高达8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最高达84亿美元的BD交易,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单品和首付款最高纪录。这两家企业,也都来自成都。
投融资看核药。2023年上半年正值资本寒冬,先通医药逆势完成超11亿元新一轮融资,这是当时最大的一笔市场化融资。今年7月,成立仅3年的辐联科技以5.715亿美元的交易总额,授权SK公司对于FL-091核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临床研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成为国内核药领域License-out首单。两家企业,也落地成都。另外,RDC产品数量和进度在国内数一数二的远大医药,斥资百亿收购的钇[90Y]树脂微球及核药板块,此前落户在了成都温江。
ADC出海浪潮中最炙手可热的 “双子星”,以及RDC系列明星公司,为何都出自成都?频抢出海“大单”出圈背后,不走同质化、抢前沿热门创新的赛道选择,清晰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定位,政府支持,产业资源,以及上下游资源协同,资本及专家等各方助力,都环环相扣。
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内容提到,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而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医药健康高地,未来将如何发展,十分值得期待。
成都生物医药创新,在近两年的表现较为亮眼。如在今年,国内首个、全球范围第二个申报并获批上市的IL-4Rα抗体药物诞生,来自成都康诺亚生物;全球首个超长效双周口服降糖药物——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考格列汀片(倍长平)上市,来自海思科;2024小分子领域潜在总额首笔超10亿美元的授权交易产生,主角是成都百裕制药……但创新成绩尤为突出的是偶联药物,又尤其在ADC和RDC这两大明星生物技术赛道上,拔得头筹。
去年,乐普生物/康诺亚以11.88亿美元将全球首款 CLDN18.2 ADC产品CMG901授权给阿斯利康。同年,一笔潜在总交易额最高达84亿美元(约600亿元)的BD交易,火热炸出了百利天恒这家企业。今年,百利天恒8亿美元的首付款已全部到账,其与BMS合作项目BL-B01D1获FDA许可拿到新IND。
BL-B01D1是全球首创且唯一进入临床阶段的靶向EGFR×HER3双抗ADC,有望成为未来抗癌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产品,目前正在中国和美国进行超20项用于多种肿瘤类型的临床试验。
值得注意的是,百利天恒ADC抗体部分主要放在了美国Systimmune,而小分子和ADC的组装在成都。
另外,科伦博泰HER2ADC、Trop2 ADC即将步入上市阶段。当近期Trop2 ADC临床屡屡曝出受挫消息时,科伦博泰的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在今年展示出了优异的临床获益数据。
在RDC领域,先通生物、辐联科技、艾博兹、通瑞生物、纽瑞特等诸多明星核药企业,齐齐来自或落地成都。
辐联科技,一家成立仅3年的公司,不仅在今年拿下了国内核药领域License-out首单,囊获今年中东基金在中国的首笔投资,曾还获得红杉中国等明星资本青睐。其独特优势在于,成立初始便构建了国际化布局,通过在全球的研发、临床研究和供应链建设,使得辐联能够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势加速核药开发,例如比利时在核素生产和供应方面的优势,德国在核药临床研究方面的政策优势,以及中国在纳米抗体和多肽研发方面的优势等。
此外,中国核药领头羊、拥有核药全产业链布局的远大医药,早前历时600天时间,跑遍全国选址,经过长久而细致地对比、权衡,最终决定将核药板块的研发、生产、销售放在成都温江。
在远大医药落地前,成都拥有药明康德核药研究中心、省药检院、省辐射监测站等重要平台,以及华西医院等3家三甲医院核医学科,覆盖了从同位素供给,到研发,生产,再到运输,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核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整个核产业在成都的布局。目前,成都已形成“两中心四基地”核技术应用产业布局,并培育了核电装备、辐照加工、核医疗、核医药等细分领域产业,成为全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新高地。2021年,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牵头组建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该中心正式落户成都双流。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已在四川布局形成核技术“两堆生产、两堆研发”之势,已攻克碳-14、锶-89、磷-32、碘-131、碘-125等同位素制备技术,成为全球医用同位素及药物的重要供应基地。
基于产业资源,打造“ADC+RDC”双子塔,恰好是成都生物医药树立的清晰战略定位之一。而目前从成都“走”出来的ADC及RDC成果,有效诠释了这一定位。
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等企业目前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成都生物医药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等方面的长期积淀。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医药健康高地,正着力构建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聚集高端资源、提升更高能级产业水平、融入更深层次国际分工,加快构建具有区域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世界级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建成世界级医药健康产业高地,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面向“一带一路”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
现在,成都已搭建起多层次的产业人才保障体系,较高水平的创新平台,以及规模化的产业基础本底,拥有三级甲等医疗卫生机构61家,居全国城市第2位,为新药研发提供了丰富临床资源。
数据显示,从药品申请上市看,2016年至2023年,成都市的药品申请上市总数为740个(以品种计)。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成都市排第2名。从药品批准上市看,2016年至2023年,成都市的药品批准上市总数为387个(以品种计)。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成都市排第3名。
10月16日,为深入推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形成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新质生产力,成都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成都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表示成都市将大力支持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研发,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奖励可达1亿元。
今年8月,中西部首支医药并购基金在成都高新区正式成立,该基金依托上市链主企业,旨在强化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建圈强链”,加速培育“链主”企业,加快形成生物医药“头雁引领、链主带动”的产业格局,为具有高成长性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产品研发、市场扩张和规模增长,全面提升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力和活力。
系列举措可以看到,从当地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到创新平台建设与科研实力得到全球产业界认可,再到整个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成都,这一颇具标识度的生物医药高地,已经藏不住了。
2024年11月13-15日,2024’第十六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2024启思会”)将在成都召开,届时,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们将齐聚这一生物医药高地,把脉未来十年发展趋势、达成头部共识、夯实创新业务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