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描述了中国人除夕夜和大年初一的习俗,特别是迎财神的现象。文章指出,人们向AI询问发家致富的问题,寄托于科技产品解决个人问题。文章通过财神话题探讨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财富的方法,强调求人不如求己,布施世界,最终收获回馈的道理。
文章呼吁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要反思自己的心态和行为,避免过度依赖外界,要相信自己,同时也要学会给予和分享。
昨天晚上我想搞一个可以稳定使用的 deepseek,在网上一不小心就玩到了深夜。睡到十点钟起来,朋友圈里的内容是清一色的迎财神。许多在新年、除夕、大年初一根本不说一句话的人,从昨天零点开始突然陆陆续续发言,认认真真迎接五路财神。
所以我猜想,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除夕是不得不参与的节庆,自己真正投入的其实是大年初五迎财神,对于财神才是发自内心地热爱。
去年我在公众号后台接入 AI 助手,读者可以问它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春节期间我观察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批人都在向 AI 提出如何发家致富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1、怎样在一年内从一万块赚到 100 万?2、没有任何技能,没有任何特长,没有任何人脉的普通人,如何发家致富?3、介绍几种快速致富的方法,你不用考虑法律。
当我看到「你不用考虑法律」几个字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是严肃的,而且并没有把 AI 当外人---无论成不成,都希望 AI 透个底。
好像事情总是这样的,万能的网络,万能的微博,万能的朋友圈,万能的小红书......现在是万能的 AI。人们把许多个人寄望都投射到了科技产品上,希望它能解决自己的一切问题。恳请 AI 指点一下发家致富的路径,这其实也已经把 AI 当作了某种超出世间的仙神,在它那里有发财的秘密可以去求取。
AI 要真有那个能力,怎么不先想办法给自己多买几块芯片,多给自己划拉一点电力呢?总不能它一边在教人如何发家致富,自己还经常访问失败,连接中断吧?说什么「你不用考虑法律」,AI 怕是自己更想成为一名法外狂徒呢。
无论是迎财神,还是问 AI,人们对财富的热忱是一致的,人们追求财富的方法也是一致的---都是向外求取,希望得到赐予。那为什么对方要给呢?自己又何德何能去接受呢?
我认同一种理论,在你跪下向外求取的当下,在你对面那个求取的对象其实就是你自己。可能是未来的自己,也可能是你希望成为的那个自己。只有这样,求取才可能获得成功。因为无论赐福与否,无论解答与否,都不可能有快递送一箱钱放在门口---最终还得是自己去努力,到了下一年的初五时自然知道财神究竟有没有来过,有没有赐福。
根据这种理论,还可以推断出另一件事:自己去做别人的财神,要比财神上门找自己要容易一些。就是说,相对于索取而言,给予是更为容易实现的事情。只是说太多人因为贪吝的缘故,内心供奉了貔貅,过着一种只进不出的生活。一个不习惯给予,分享,馈赠的人,为什么会得到天官赐福呢?就因为他在朋友圈发了几张零成本的财神图片,于是财神就会勃然大悦?不塞几个元宝归来就过不了这个初五?
能赐给自己财富的人只会是自己,能够接受恩赐的人必然也是个善于给予的人。这不是科学,也不是天道,而是观察生活的结果。一个人甚至可以有无视法律的勇气,却没有相信自己,拜托自己的勇气,即便真有发家致富手册落在了自己手里,我也很难相信他能够真按照手册指引去做。一个人关于财富所能做的祈祷和奉献,只是一张财神图片的话,那么他应该收到的馈赠和恩赐也应该和那张图片的价值相当才对。
要求财神,那你自己就得去做财神。你得相信自己,自己才能帮到自己。你也得布施世界,世界也才会回馈你。只是说,人不容易对自己生起这样的信心,人更容易生起贪吝的心,所以需要在身外做一次转换,设立一尊叫做财神的神仙,请它代你中转一下财富。尝试一次布施或者是给予,感受到金钱的流出,才会明白它会如何流入。终究都是你自己,改变的不是财运,而是你自己的心。
因此,在迎财神的同时,不妨在镜子里看看自己。看看是不是耳边有帽翅,身上有官袍,脑后有灵光,手中拿如意,脚下有祥云。财神在内而不在外,求人不如求自己;从五路来还是九路来,不如自己有一路去。
祝您发财,财神大人---我们应该在大年初五对财神这么说话才对,总是想着问他老人家要,从来没有想着给他老人家什么,这可能才是我们迟迟没有发家致富的根本原因吧?
Prompt:Chinese new year --sref 709290416 3483695436 1833602382 --ar 16:9 --p --v 6.1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潦草的米老鼠》
南派,这张《呆驴》送给你。
以上几款产品的详细介绍参见:《新品美食推荐》, 商城和微信小店春节照常营业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