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湿邪入体,症状百出:头部沉重;水肿、湿疹;四肢无力;胃肠胀气、大便稀软;关节肿胀疼痛……
>>>>食欲不振
没有食欲,容易胀气,吃饭时感觉恶心。
>>>>
精神萎靡
胸闷,四肢或身体沉重,浑身酸疼;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不灵活;头昏沉,易困倦,记忆力减退。
乳管。
咱们都知道新生儿会有一个生理性的体重下降,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孩子在10天之后,体重恢复到和刚出生时候的差不多,或者是在整个新生儿期孩子的体重增长达到600克的时候,那也说明孩子在平时的时候是吃饱了。好了,这个就是孩子吃饱的时候会出现的情况,如果你家孩子现在已经满足了这些情况,那就建议家长不要再使劲的喂孩子了,再喂孩子的话,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因此吐奶了。为了能让姐妹们清晰简单地初步判断宝宝吐奶的严程度,小缘将吐奶现象分为溢奶和吐奶两种。溢奶:没有呕吐动作,只是随打嗝、腹部或全身用力等出现的没有痛苦表情的奶液反流甚至流出口腔的现象称为溢奶。吐奶:伴有呕吐现象,且有痛苦表情的称为吐奶。这样分类的话,绝大多数婴儿出现的是溢奶,属发育中的现象。宝宝溢奶怎么办:在婴儿频繁溢奶的阶段,家长要做好护理。只要婴儿在溢奶时不伴哭闹、咳嗽等现象,溢奶后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就不必担心。基于溢奶的机理,对溢奶明显、次数多的婴儿,家长应通过体位疗法来使溢奶现象得到缓解。体位疗法:家长可以在婴儿吃奶后让婴儿保持相对右侧位,将婴儿床头抬高 15~25 度,以使婴儿全身处于 15 度斜坡面上,这样做就可以有效减少食物反流。
拍拍背。
>>>>
脸色暗沉和口内粘腻
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早晨眼皮肿,出现下眼袋。
>>>>
大便稀烂
基本成形但较软,大便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且觉得大便排不尽。
>>>>
体态虚胖
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表现为虚胖,下肢水肿。
下面给大家挑选了最简单有效方子,清热利湿、舒肝健脾,现在喝最好!快看看吧!
材料:
茯苓5g,陈皮2g。
做法:
茯苓、陈皮洗净,放入保温杯中,冲入热水,等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
健脾利湿,化痰减肥,健脾燥湿,化痰祛脂。
材料:
薏米300g,枸杞子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
做法:
洗干净后,控干水分。将薏米放入平底锅中,锅中不可放油,开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关火;将红枣、枸杞,冲入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
养肝明目又,利水祛湿。
材料:
茯苓15~20g,薏米20g,生姜3片。
做法:
将茯苓、薏米洗净,放一碗半水,浸泡30分钟。加入生姜,煮开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趁热喝。
功效:
祛湿,健脾胃,暖胃。
主料:
红薏米、芡实、栀子
喝法:
每天两包
功效:
健脾祛湿,恢复脾胃运化功能,对经常胃胀、消化不良造成的积食有帮助。清热排脓、凉血淡斑,祛前胸后背痘痘等美容功效。祛除子宫寒湿,止带止痒,对湿气引起的妇科症状有辅助治疗效果。除痹解酒、保肝利胆、益肾固精,祛口气干呕。祛水肿、祛肠热,缓解便秘,对各种困乏头晕倦态有非常好的调理效果。增强人体免疫、抵抗力、预防流感、抗衰老、抗疲劳、抗癌防癌。
木香顺气丸
功能主治:
行气化湿,健脾和胃。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香连丸
功能主治:
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平胃散
功能主治: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用于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用法用量:
每服4~6g,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清热祛湿颗粒
功能主治:
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g,一日2~3次。
藿香正气丸
功能主治: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除了中成药,也可以选用一些祛湿茶。
材料:
猪横脷1条,鸡骨草30克左右,蜜枣2个
做法:
猪横脷清洗干净切小件;鸡骨草斩成小段,捞洗,把材料全部放进汤煲里,加入6-7碗清水,大火煮开后,转慢火煲1.5小时,最后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
猪横脷与鸡骨草合而为汤,更具清热利湿、舒肝健脾、润燥养肺的效果。
材料:
猪大骨、冬瓜、薏米、茯苓、红枣、枸杞、姜片。
做法:
将以上材料除冬瓜外洗净,姜切片,入砂锅;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开;转微火煲两小时,最后半小时加入冬瓜;关火前加入少许盐。
功效:
薏米--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利湿热。
茯苓--具有利水祛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
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