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洛斯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普洛斯,与其独到的业务模式是完全分不开的。从其经营年报中可以看出普洛斯将旗下业务分为三大块,分别为:物业开发业务、物业管理运营业务、基金管理业务。这三大核心业务形成战略“闭环”。
秘笈1:物业开发业务,整体业务的基础
物业开发业务作为普洛斯其他两项业务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物业开发部门在整个“闭环”当中扮演着“产品生产者”的角色,其生产的质量决定了物流园区项目的质量。
普洛斯宣称,“打造现代化物流,提供最优质的定制以及高附加值物业产品,为客户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保证其每个项目都满足现代化物流的最高标准:最优化选址、超大面积楼层、大间距层高、具有强大的载货能力、宽敞的柱间距、方便重型卡车通行、具有可调节式月台搭板。而最终打造完成的物业项目(大多为物业园区的形式)将会被送交物业运营部门进行管理运营,待租金收入稳定之后再行出售;或直接出售给普洛斯物流地产基金或第三方直接赚取收益。
秘笈2:物业管理运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目前从普洛斯的业务收入比例来看,由物业管理运营业务所提供的租金收入仍占据收入的主要部分,为6.34亿元,占总收入7.77亿元的81.6%。这一块业务不仅仅为公司自有及自行开发的物流产业提供管理运营服务,同时也为出售给物流产业基金后的物业资产提供运营承租服务,在整个“闭环”当中充当提供“主要利润赚取者”的角色。
从2016年的运营业务数据来看,普洛斯的总体出租率达到了92%,总出租面积达到了9800万平方米,为公司历年之最。同地仓储运营收入继续保持高增速:中国为10.7%,日本为2.7%,美国为7.0%,巴西为8.5%。
秘笈3:玩转地产基金,加杠杆、增速利润周期
基金管理业务,在其整个“闭环”中同时充当“融资者”与“新利润赚取者”这两大角色的作用,让整个“生态圈”在最大效率下运转起来。
可以说,普洛斯的全球物流地产风暴,首先要归功于其背后强大的金融杠杆支撑。借助美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REITs热潮,普洛斯成功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一家工业地产投资信托公司。除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普洛斯旗下还管理着11只基金,加之银行信贷方面的支持,这些都保证了普洛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
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总共募集并管理11支物流地产投资基金,其中中国2支、日本4支、美国3支、巴西2支。基金总规模达到了350亿美元,自2012年以来,平均年增长率达到92%。整个基金中已投资产为240亿美元,募投率达到了67%。
从收入角度看,公司年度基金管理收入达到1.5亿美金,其中包括了9800万美元的管理费收入以及5200万开发收入。由于管理费收入仅来自于已投出的240亿美元,而现存的110亿美元的基金余量将使得未来的管理费收入有更高的预期。
无疑,普洛斯能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物流地产商,在于以基金模式实现轻资产扩张。
普洛斯以不足20亿美元的资本金投入撬动了200亿美元的基金资产,使实际控制资产规模达到350亿美元,同时表内资产的年均增速仅为14%,显著低于实际控制资产的增长,从而实现了轻资产的扩张。
金融专家杜丽虹博士对于普洛斯的模式非常推崇。作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地产企业,普洛斯构筑了两项核心竞争力,一是遍布全球的规模化物流网络吸引了DHL(敦豪)、联邦快递等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二是定制开发和供应链整合服务,吸引了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由此开拓了新市场。
定制开发要求物流地产企业集投资、开发、运营于一体,而规模化的物流网络则要求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快速扩张,这两项竞争力都要求庞大的金融资源支持。因此,与中国的地产企业一样,普洛斯也多次面临资金链问题。1999年,启动基金管理模式。
2000年,又发起了3只私募基金,到2008年时,旗下基金总数达17只,目前仍保有15只基金。这15只基金的总投资规模超过200亿美元,而普洛斯自身投入资金仅为18.7亿美元,平均占有20-30%权益,其余资金来自42位机构投资人。再加上50%的负债率杠杆,普洛斯以不足20亿美元的资本金投入撬动了200亿美元的基金资产,使实际控制资产规模达到350亿美元,是其1998年奉行基金管理模式前的10倍。
在实际控制资产快速增长的同时,普洛斯表内资产的年均增速仅为14%,显著低于实际控制资产的增长,从而实现了轻资产的扩张。根据测算,如果完全采用传统的物业自持模式,要想达到350亿美元的管理资产规模,普洛斯的负债率将从当前的50%上升到75%,周转率将下降1/3至0.16倍水平。
而在基金模式的推动下,普洛斯的规模迅速做大,1998年其管理的成熟物业及在建物业总数为1145处,2004年时达到1994处,增长了74%。到2009年底,尽管经历金融海啸的冲击,公司管理物业数量仍从1998年的1145处增长到2509处,可出租面积从1.13亿平方英尺增长到4.8亿平方英尺,实际控制资产的投资规模从36亿美元增长到320亿美元。
为了配合基金模式,普洛斯对业务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使其物业开发、物业管理和基金管理构成了一个物业与资金的闭合循环。
其中,物业开发部门在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处持有一定量的土地储备,然后以“定制开发+标准化开发”两种模式逐步完成工业园区的建设;项目封顶后,开发部门将其移交给管理部门(此时出租率通常已达60%水平),物业管理部门通过进一步的招租和服务完善使出租率达到90%以上、租金回报率达到7%以上的稳定运营状态;此后,再由基金管理部门负责将达到稳定运营状态的成熟物业置入旗下物流地产基金。
由于公司在旗下基金中的持股比例一般不到50%,所以置入过程相当于完成一次销售,使其物流地产部门提前兑现了开发收入和开发利润,并回笼了大部分资金,普洛斯又将这些资金用于开发新项目。
资产置入基金后,物业管理部门继续负责项目的日常运营管理,并收取一定服务费,而基金管理部门除负责发起基金(募集资金)外,还协同物业管理部门提供物业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的收购和剥离),资本管理(负债率控制)以及收益分配的服务,相应获取日常的基金管理费收益和业绩提成收益,由此实现基金模式的闭合循环。而在基金到期后(一般期限为7-14年),通过资产的上市,或发起更大规模的新基金来吸收合并旧基金,以推动基金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通过物流地产基金模式,普洛斯在传统物业自持下两倍的财务杠杆基础上,又获得了5倍的股权资金杠杆,从而使公司资本的总杠杆率达到10倍。关键是,将开发部门90%以上的资产置入基金,使其提前兑现了物业销售收入和开发利润,将投资回收期从10年以上缩短到2-3年。同时,快速回笼的资金被用于新项目开发,项目成熟后再置入基金,从而形成物业开发、物业管理与基金管理部门间的闭合循环,并实现了轻资产、高周转运营,实际控制资产年均增幅达到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