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聊斋志异》,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
作为影视改编的“香饽饽”,宁采臣、聂小倩、画皮、花姑子、梅三娘……那些鬼狐幽冥,魑魅魍魉,早已成为几代人抹不去的童年记忆。
荧幕上看《聊斋志异》,看的多是人鬼狐妖之间的爱情。
但直到读了原著,
才发现以前对于《聊斋志异》的认知实在太过浅薄。
老舍一生读好多遍,夸它: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莫言从少年,读到老年,无比震撼:
几百年前,有这样一个人写出了这样一部光辉的著作,他用他的想象力给我们在人世之外构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他用他的小说把人类和大自然建立了联系。
不仅在国内,《聊斋志异》还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一百多个版本,在全世界范围流传。
男欢女爱、科举赶考、富商巨贾、家庭琐事、官场内幕、司法案例、医药治理、动物珍闻、自然奇观……可谓是形形色色,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如果你也喜欢聊斋,如果你也想进一步了解这部“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顶峰之作”。
那么,这部
《聊斋志异》(典藏版),一定是你不能错过的选择。
以
聊斋第一学者张友鹤“三会本”为底本,16大开本,近500篇体量,收录250多幅古今聊斋画作
,只为带领读者一览瑰丽的志怪传奇,品味真实的聊斋世界。
但凡是看到实物的人,我想都不会错过这一套重磅级艺术珍藏大书。
不仅仅是简单的聊斋原著汇集,堪称
《聊斋志异》的“集大成之作”
。
沉沉的一大箱
分量感十足
一个人搬的话真的很费力
还没打开
先被赠品给惊艳到
“云萝公主”抱枕
完全美到了心坎里
笔者无滤镜实拍
作为
市面唯一全彩特装版《聊斋志异》
,采用了少见的
大16开开本
。
四色全彩高清印刷,满本烫金工艺,呈现如梦似幻的志怪世界!
以
聊斋第一学者张友鹤“三会本”为底本
,集各版之大成,无所遗漏,堪称足本。
2500+页,200万字,近500个故事,
全本、全注、全译无删节
,原原本本呈现完整的聊斋世界。
收录250多幅古今聊斋画作:
囊括
zuì
早的聊斋画作、多个国家图书馆的稀世藏品
,更有
“鬼狐画师” 欧阳晓丹
的唯美聊斋插画。
导读+注释+白话文翻译,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即使孩童也可以
无障碍读懂这部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
。并且看着很舒服,一点不会觉得累。
第一眼看到这套《聊斋志异》(典藏版)时,就被出版社的诚意和用心所打动。
市面上《聊斋志异》大多是32开,风格更偏向普通的文学读物,而这版《聊斋志异》则采用
16开开本
,采用三册的分册装订,完全消化500多篇内容。
不仅全本都采用
四色全彩高清数位印刷
,封面的设计也别具匠心。
封面以黑红渐变为底色,上面用金线描摹出《聊斋》里的经典形象,既符合志怪的风格,又典雅端庄,充满古意。
就连刷边图案也是特别设计,与封面的元素巧妙融合,绝美呈现聊斋十大经典故事,聂小倩、阿宝、画皮、云萝公主……我们耳熟能详的角色都在里面。
而这只是这套《聊斋志异》(典藏版)带来的第一重惊喜。
市面上很多《聊斋志异》版本,都是做了删减,这其实很难体会到,《聊斋志异》为什么能被誉为中国神作。
一生科举不得志的蒲松龄,用妙笔文章,将人性雕琢成各种活灵活现的鬼狐妖魅,讲尽“三界”百态。
全书近500个故事,人物刻画没有一个重样儿的,个个鲜明。
并且用词之精妙,
但凡被删掉一两个字,魅力立减大半。
"太夫人亦惊起,两婢扶窗下聚观之。妪忽逼窗,直喷棂内;窗纸破裂,三人俱扑。"
《喷水》中,这短短30字,从太夫人视角转换到老妇人视角,制造的恐怖、紧迫感,少一个字都不行。
再看《崂山道士》,
“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
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却营造出电影画面般的意境。蒲松龄的画面塑造能力已达化境,书中此类桥段几乎每篇都有,无不令人拍手叫绝。
而这套《聊斋志异》(典藏版)以聊斋第一学者张友鹤“三会本”为底本,参考蒲松龄的半部原稿在内的十余种版本及张友鹤先生等研究成果。
超百万字的体量,无删减,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笔者无滤镜实拍
为了模拟古籍的手感,这套《聊斋》还特别选用了一款定制的仿古特种艺术纸,正文与注释双色夹注,不打断文气、沉浸式阅读。
它里面刻画出来的那些建筑、家具、摆设以及各种小物件,也让我们能够借此穿越时空,直观了解古人的生活风貌。
不仅如此,书中还收入了“鬼狐画师” 欧阳晓丹的经典作品。
一般古文的注释都是在页面的下部或者文章的最后,按照序号进行注释,虽然这是通用做法,但却很打断阅读的连续性,对喜欢沉浸式阅读的朋友们不是很友好。
它不仅在排版样式上模仿古书的形式,注解也是古书的“随文注释”形式,这样
在阅读的时候就能够方便地立刻理解释义和背景
。
这套《聊斋》特有的
“双重翻译”
,让每个人都可以领略《聊斋》的魅力。
一重翻译:在原文的基础上随文注释,直接打通文言文阅读壁垒,便于理解。
二重翻译:在有随文注释的基础上,给出一整篇故事的白话文译文,轻松读故事不费力。
蒲松龄在写人写鬼时,也勾勒出一幅清朝市井生活画卷。
一部《聊斋志异》,也是一部衣食住行、风俗文化的大百科。而这套《聊斋志异》几乎为每个短篇故事都科普了一个知识点。
《画壁》中的【挂搭】:远行的僧人在路途中于寺院暂时借宿的行为。
《野狗》中的【炎昆之祸】:源自《书·胤征》中的“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指昆仑山大火使玉石同归于尽,象征好坏不分、一同毁灭。此成语常用于比喻在灾难或动荡中,所有事物无论好坏都无法幸免,陷入毁灭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