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仑风马牛
“冯仑风马牛”是冯仑唯一官方公众号。首推全新公路脱口秀和独家专栏,冯仑用“浅入深出”、“似非而是”的方式,聊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与你一起酒后听段子,行走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缩表=穷了 -20250205223512 ·  20 小时前  
财宝宝  ·  表扬快手。 ... ·  昨天  
财宝宝  ·  大家不要去用别人家的婆姨。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冯仑风马牛

这是全国平均工资的真相

冯仑风马牛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4-11-07 08:15

正文

封面图 | 《年会不能停!》剧照

最近《中国统计年鉴2024》正式出版,这是一份自1999年以来每年出版的资料性年刊,系统收录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大家最关心的、与钱有关的数据,里面都有。


今天,我们分享一篇以《中国统计年鉴2024》为基础,分析各省平均工资的文章。内容简单明了,不妨以此为基准,衡量一下自己所在地区和行业的经济状况。


作者: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

中国地域广阔、禀赋不一,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这一差距不仅体现在GDP总量上,也体现在人均GDP、人均收入、平均工资等指标上。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覆盖的是全体居民,而平均工资,只涵盖就业人员,且以税前工资为衡量基准。如果说GDP代表的是做蛋糕的水平,人均收入就是全民「分蛋糕」的体现,平均工资则是就业人员「分蛋糕」的写照。
哪里是全国平均工资最高的地方?



1.「被平均」的我们



近日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完整披露了各行业、各地区的平均工资。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2.06万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83万元。

以月简单折算,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均工资超过1万元,私营单位月均工资约5700元,两者存在明显差距。

从行业来看,平均工资最高的三大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金融业、科研服务业;而最低的三大行业则是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相关行业。
行业数据与日常认知基本一致,但无论是月均1万元的平均工资,还是不同单位间的差距,都让人感到意外。

先看第一个问题,人均收入过万,为什么大家普遍感觉到「拖后腿」?

平均工资,是典型的「平均数」,自然存在「被平均」效应。就像姚明与潘长江的平均身高、马云和快递员的平均收入,平均数天然存在局限性。
此外,平均工资是税前工资,而非五险一金之后的到手工资,两者间存在20%以上的落差。显然,「中位数」收入更为合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数据并未直接对外披露。
再看不同单位工资,为何存在悬殊?城镇非私营单位,是否等同于「体制内」?
其实,「城镇非私营单位」包括体制内,但不全是体制内,而是涵盖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股份制企业、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等,可视为大中企业和单位的集合体。
无论是「三桶油」、三大运营商等大型央企,还是腾讯、阿里、华为等大型民营企业,抑或特斯拉、富士康等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都囊括在内。与之相比,城镇私营单位,主要是私营企业,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工资与大型企业之间存在悬殊也就不难得到理解。
此外,平均工资的统计,只涵盖了单位人员,大量的个体户、自由职业者都不在其列,这自然也让这组数据显得更高。

即使如此,平均工资仍旧重要。它不仅是初次收入分配和真实发展水平的体现,还是缴纳社保、公积金的参考基数,也是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基准。



2.最差的,最好的



哪些地方平均工资更高?我们以城镇非私营单位为基准,涵盖几乎所有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大中型民企外企,更能看出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
可以看到,京沪遥遥领先,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超过了20万元,而西藏、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也在12万元以上。从区域来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最高的10大省份,东部占据7席,西部占了3席,中部和东北都是颗粒无收。
整体来看,各省份平均工资,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与人均GDP也基本正相关,但也存在很多例外。

比如,西部地区的平均工资整体力压中部、东北,而西藏、河南的排位又显得极其突兀。西藏平均工资位居全国第三,不仅力压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更超过以共同富裕示范区著称的浙江。
不只西藏,一些公认的欠发达地区,如青海,平均工资与东部沿海省份不相上下,且远超中部地区。

同样令人困惑的是,平均工资最低的5个省份,除了东北的吉林和东部的河北之外,其他3个都花落中部:河南、江西、山西。作为经济第五大省的河南,平均工资竟然排在全国倒数第一,仅有西藏的一半,约为京沪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究竟是统计因素所致,还是背后隐藏了不同地区发展的真相?



3.转移支付之后



西藏平均工资,为何力压粤苏浙?

这类反常数据并非第一次出现,西藏人均养老金收入力压京沪,位居全国之首,早就引发全网关注。无论是GDP总量、人口规模还是财政收入水平,西藏都只相当于东部地区的普通地级市,但收入水平却相当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西藏享受了大量转移支付,在收入上享受到明显的补偿效应。

西藏地处边远高寒地带,环境相对艰苦,加上肩负国防重任,战略意义重大,因此从全国拿到为数不少的转移支付。考虑到高寒环境,为吸引人才,西藏许多单位一般在基础工资之外,都有额外补贴,工资水平普遍高于内地地区,这也需要来自国家层面的补助。
根据预算报告,2024年,西藏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228.2亿元,但支出高达3158.1亿元。

这中间存在10多倍的巨大缺口,几乎都要靠转移支付来填补。

根据2024年财政部数据,在中央对地方的10万亿级转移支付中,西藏拿到2393亿元,总量位居中下游,但考虑到只有300多万人,人均转移支付高达6.5万元,位居全国首位。

事实上,不只是西藏,同处西部的青海、新疆、宁夏、甘肃等欠发达省份,人均转移支付均在1万元以上。与之对比,总转移支付最高的四川、河南,人均转移支付分别只有7400元、5400元,明显低于西藏等省份。
西藏平均工资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地就业单位数量过少,在统计平均工资时存在一定的高估现象。

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西藏只有4.7万个法人单位,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类就占了1/4,而企业单位只有2.8万个,这一数字远低于东部地区。同时,西藏主要是国企及行政事业单位,私营或民营企业不多,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平均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