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
北大是常为新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特朗普当选《时代》周刊2024年度人物 ·  2 天前  
小小包麻麻  ·  极致内卷的恶果,已经开始在10后身上体现了 ·  2 天前  
小小包麻麻  ·  极致内卷的恶果,已经开始在10后身上体现了 ·  2 天前  
王开东  ·  两节课让我大吃一惊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

Freundschaft für immer,北大的老朋友!

北京大学  · 公众号  · 留学 教育  · 2024-12-14 09:37

正文


柏林自由大学是北京大学

首批中德合作高校之一
自1981年签署协议以来
两校已携手走过四十余年
今年11月,两校共同举办展览

双方以教育与启蒙为使命
回顾合作历程,展望未来发展


从学者互访到多领域交流

北京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的合作

源远流长、成果丰厚

四十春秋,风雨共途

携手同行于时代之路

共铸盛景,共展宏图

Freundschaft für immer!
(友谊长存)

∆柏林自由大学校园


历史的见证

京师大学堂时期

多位德国学者参与教学

1919年,北京大学建立德语系

开始培养德语语言文学人才

在其后的近30年中

留德归来的学者

和在北大任教的德国学者共同努力

北京大学与德国学术界进行了种种合作

∆在京师大学堂同学录的教习执事题名中有五位德文教习的名字

∆1919年10月底,北京大学首次聘请的梵文教师为德国学者雷兴(Ferdinand Diedrich Lessing)。此为北京大学发布的梵文班课程消息。(《北京大学日刊》1919年10月24日第一版《本校布告》)

∆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入学考试规则》中,当时本科招生的18个系中有“德文学”系

蔡元培、季羡林、冯至、田德望

越来越多留德归国的学者来到北大

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的北大毕业生

积极选择赴德深造

∆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的选课单



∆蔡元培旅德照;季羡林作品《留德十年》

∆季羡林与留德中国学生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
北大与东德高校紧密合作
与莱比锡等大学互派学者
北京大学德语系在冯至先生的领导下

成为中国德语语言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

∆1987年,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接见冯至

∆1957年,冯至(左四),赵林克悌(左五),田德望(右一)与北京大学德语专业毕业班留影。这里的年轻学子,后来成为德语文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1981年4月6日,两校签订合作协议

这也成为改革开放之初

中国和联邦德国大学间的第一份协议

自此,特殊的默契变为友谊的开启

积极投入、尊重对方

在卓有成效、可持续的伙伴关系中

始终保持开放和活力

共同成为中德大学合作的先行者

∆1981年4月6日,北大副校长王路宾和柏林自由大学校长Eberhard Lämmert先生(前排)在北京签署协议

∆后排:柏林自由大学副校长Dieter Heckelmann(左一),北大副校长王学珍(右二)


∆左:北京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关于两校教学和科研合作协议书(德)

∆右:北京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关于两校教学和科研合作协议书(中)

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到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

持续在交流中发生思想的碰撞

回顾百余年

北大一直参与其中

参与中德交流者数不胜数

∆80年代柏林自由大学和北大同事于东亚系

∆前排左起:张寄谦、王学珍、张龙翔、郭恒钰、陈振汉;后排:中文系工作人员及德语系客座教授


交流的起点

两校交流合作的早期实践

以“汉学和日耳曼学学者交换项目”为核心

将语言文化作为首先开拓的试验田

1985年,首批研究中国问题的德国学者

罗梅君(Mechthild Leutner)

发表了她在北大期间的实地研究成果

六年后,在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系

开始主持汉学/中国研究专业

∆1982年北大校长张龙翔发给罗梅君女士赴北大学术研究的邀请电报

∆1983/1984年冬季学期,赵宝煦在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系开设“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系列讲座

1980年,北大德语系系主任包智星

成为首批赴柏林交流的中国日耳曼学学者

自两校建立合作关系后

几乎所有研究日耳曼学的北大学生

都先后在柏林自由大学

进行过或长或短的学习和研究

∆1981年,第一批前往柏林的北京大学日耳曼学者包智星(前排右一)和黄立亚(前排左一)

∆1983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近现代德国文学教授Hartmut Eggert和北大德语系硕士生


教育的联动

随着第一阶段学科交流的成功展开

两校进一步扩大合作

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多领域

相继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始于对中德关系的多角度研究

两校科研学术合作硕果累累

2019年,两校开始共同翻译出版权威著作

 《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

迄今该书的前三卷中文版已经面世

∆2023年11月,《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工作会议在柏林自由大学召开,中德双方的项目负责人俞可平教授、豪格教授与词典编者和译者进行讨论

∆2020年,北大副校长王博(左二)与柏林自由大学副校长Blechinger-Talcott举行视频会议,签署区域和国别研究合作协议

学生学者互派、联合培养等

教育互惠项目持续蓬勃发展

21世纪初

两校学者共同发起“中国历史在线”项目

促进教学材料和教学经验的交流

共同开发面向两校学生的课程模块

∆在德国研究中心的 “德国社会与文化”培养项目框架下,每年有约20名北大硕士研究生赴自由大学和洪堡大学交流;图为Eggert教授和Hille教授带领同学们参观德国联邦议会大厦

∆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丛书以及德国研究中心刊物 《北大德国研究》


机构的合作

随着两校合作范围越来越广

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

先后应运而生

正式形成两校机构层面的合作

∆德国研究中心2023年在柏林举办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部分出版书籍

始创于2006年

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

聚焦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

为校园内外对中国感兴趣的人士

搭建可供交流展示的“开放之家”

∆2006年4月27日,北京大学许智宏校长(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校长Dieter Lenzen(中)、中国驻德大使马灿荣(右)为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剪彩

∆2016年11月,柏林自由大学承办德国孔子学院院长座谈会


展览现场


2024年11月4日至12月5日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
北京大学校史馆、北京大学档案馆
在北大校史馆首层展览厅举办

“五彩交辉”两校合作交流40周年纪念展

柏林自由大学是北京大学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

两校以学术为桥梁
共同面对时代挑战
同舟共济,匠心同鸣

全球化时代中

两校交流合作的成功经验

为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

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性范例


知识无国界,合作创未来

站在新的起点上

两校将携手开拓新领域

共谱合作新篇章

为全球化的知识生产与世界和平发展
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中德两校的友谊之帆将继续高扬

继往开来,破浪远航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北京大学校史馆、北京大学档案馆、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字、编辑 | 孙小婕、尹乐怡

图片 | 黄喆

排版 | 刘涵烨

责编 | 陈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