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财务自由的进度条
关于财务自由,有很多相关的说法。
一个比较著名的说法是,被动收入>=消费,就达到财务自由的门槛了。
每个人的消费欲望,每个家庭的要求不一样,这样财务自由的标准就不一样了。
还有人,为财务自由列出了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叫做超市自由,就是说超市最贵的东西总是有个限度的,进到超市,大部分东西,想买就买,完全看心情,不看价格,因为负担得起。
第二个层次,就是数码自由,年轻人都爱玩数码,很多年轻人在数码上花费比较多,比如电脑、手机、平板、单反等等。这一级就是想买市面上什么数码,根据需要,说买就买。当然,贵的离谱的那种除外。
估计女同胞们要说了,这一级应该加上首饰自由和包包自由。
第三个层次,就是汽车自由,这个汽车指的市面上中产阶级开的那种车,不是超级土豪们开的限量版。就是这种市面上的车,根据需要,想买哪辆买哪辆。
第四个层次,就是房子自由,想买什么房子,不用太吃力。
反正,大概还有什么头等舱自由,心情来了,就买张头等舱机票去布拉格广场喂鸽子,还有公司自由,想买什么公司就买什么公司。
好吧,有钱人的世界我们不懂。
这些表述,给人们美好的遐想,但是每一步,具体有什么衡量的方法,我们从这里,没有看到,在奋斗的过程中,心里没底。
拆骨法来拆分收入
拆骨法是房产评估的一种方法。大概是说,你把影响房子的各种因素拆开,再来评估这个价值。
比如说,这个房子,学区值多少钱?景观值多少钱?地铁交通值多少钱?房子本身还能从户型、楼层等等方面拆开。
学IT的朋友肯定会说,这不就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嘛。
其实,所谓财务自由,本质上是追求时间的自主权,我们之所以在财务上不自由,很多时候,不是说没有钱花,而是因为要挣钱,不得不出售自己的时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一步步的解放家庭的劳动力。
好,我们用这个方法来拆分家庭的收入,做一个简化模型。
假设一个年轻的三口之家,收入主要来自父母,父母是工薪家庭,分为工资收入+年终奖(或年底双薪之类的),还有一些不稳定的外快,我们把收入拆分一下:
父亲的收入=工资+年终奖
母亲收入=工资+年终奖
不稳定的家庭外快
那么,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怎么逐步达成财务自由的小目标?
我们怎么衡量这个家庭财务自由的进度,明白走到哪一步了呢?
其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如果一开始,就拿被动收入>消费,这个标准来衡量,这个目标似乎有些遥远,不免让人有些沮丧。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用
被动收入不断替换主动收入
,来逐步做到。
收入的迭代替换
我们可以通过逐步投资,增加被动收入,逐步替换主动收入,然后不断迭代。
其实前面三步,父母倒过来也是可以的,我们是先用被动收入替换工资收入少的一方,我们假设母亲收入稍微少一些,当然,不排除父亲是一个Loser中的战斗机,比如牛哥这样的。
第一步,我们可能通过房租、投资分红等,让被动收入逐步达到母亲的工资水平,当然,母亲的工资可能会上涨,所以投资等方面不能懈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达到了这一步,其实母亲即使不工作,家庭也就少了一些年终奖而已。
你看,这个时候,离财务自由还很远,但是至少母亲可以比较放松的工作了,不是为了那份工作而不得不工作。
财务自由达成率25%,是一个概数,是从收入分类来说,不是绝对数值。
第二步,用投资收益,替换母亲的年终奖。我有个朋友,很有意思,分类投了好几个信托,确保一个季度,一个信托的收益到账。每次收益到账,他的口头禅是,再也不用担心今年没有年终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