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地中海研究
12月14日,第十届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国际关系学科协作会议暨院长
/系主任联席会议在
西子湖畔的华北饭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国际关系学科协作会主办,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及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暨南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等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及相关高校的2
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外语外贸院校国际关系学科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等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开幕式由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曹笑笑主持,她代表各承办单位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在主旨报告环节,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国际关系学科协作会召集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郭树勇教授在题为“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对区域国别学、国家安全学的基础作用和推动作用”的发言中指出当前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的大发展都是以新的方式壮大国际关系学和政治学的战略机遇,国际关系学必然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而实现有限转型。相信外语、区域国别学、国家安全学和国际关系学将会齐头并进、相互扶助、行稳致远。
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国际关系学科协作会秘书长、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教授在题为“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理事会十年历程回顾与展望”的发言中,指出外语外贸类大学的国际关系学科和专业建设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明显进展,各大院校国际关系学科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院校间交流更加频繁,协作会成员不断扩容,并期待协作会各成员能够继续砥砺前行。
全国外语外贸院校国际关系学科协作会召集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教授在题为“特朗普的回归与美国政党政治大变局”的发言中,以丰富翔实的图文资料,论述了美国共和党的威权化与近年美国政治生态的微妙变化,以及美国政坛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教授在题为“‘第六次中东战争’进程与前景”的发言中,简要梳理了近一年来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分析了美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等全球和地区大国在地缘博弈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并对未来中东地缘格局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了预测。
在院长论坛环节,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吕平、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刘义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副院长吴晓峰、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宋国华、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杰、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黄凤志围绕“外语外贸类院校区域国别研究的方向选择与发展路径”、“外语外贸类院校国际关系与区域国别学的协同发展”、“外语外贸类院校交叉学科建设发展”等主题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在下午的学科学术交流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副院长刑新宇、浙外环地中海研究院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副教授崔文星围绕学科融合、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及国际关系热点问题发言并同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浙外国别区域研究建设研讨和环地中海学研讨环节,科研处处长郭筠、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助理李兴刚分别介绍了浙江外国语学院国别区域研究建设情况和环地中海研究院的发展状况。与会专家就相关议题交换了意见,并就浙外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与环地中海学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在会议总结阶段,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教授首先发言。浙江外国语学院国别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周烈教授致闭幕辞并示,区域国别学的建设是依靠国际关系学科发展起来的,区域国别学同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应当相互依托,发扬特色,脚踏实地地做出成绩。他还强调,在多学科交叉转型的大背景下,外语外贸类院校同样不可忽视继续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应进一步夯实学科基础——唯有做到自身过硬,才能坦然迎接大风大浪。(李振杰撰稿)
附:参加本次会议的浙外人员名单
1
|
周 烈
|
国别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资深教授
|
2
|
马晓霖
|
“西溪学者(杰出人才)”,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教授
|
3
|
曹笑笑
|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环地中海研究院副院长,阿拉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
4
|
郭
筠
|
科研处处长,教授
|
5
|
沈志兴
|
环地中海研究院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6
|
孙
瑱
|
环地中海研究院能源与生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7
|
张禄彭
|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环地中海研究院斯拉夫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
8
|
吴卫东
|
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