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净宗18
我是净土宗,我是净宗,这里是净土宗【净宗18】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剑桥大学申清臣/电子科技大学邓旭等《AM》: ... ·  10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浙江大学的刘明研究员Angew:共晶策略“拼 ... ·  昨天  
淘股吧  ·  “史诗级”暴涨 ·  昨天  
固收彬法  ·  利率 | 春节期间海内外有哪些变化? ·  3 天前  
爱股君2020  ·  爱股君祝福来啦!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净宗18

精要摘录42 |《净土宗概论讲记》

净宗18  · 公众号  ·  · 2020-11-06 11:37

正文





信心的深浅

 

信心的深浅,有四科:

第一,首先讲深浅的标准;

第二,举出四重难破;

第三,辨是不是具足深心;

第四,遮伏疑。


(1)明深浅标准


众生根机千差万别,如其面貌各异,信心也有浅深。究竟是依什么标准说为深心呢?


善导大师《观经疏》列举四种妨难、破坏净土教之人,若逢此“四重难破”之人,而往生净土之信心不受破坏,即是具足深心之人; 反之为不具足深心,由此可知信心之深浅。


每个人的信心不会完全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它有浅有深,各不相同。“究竟是依什么标准说为深心呢?”《观经疏》中说: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


那怎么才是深呢?标准在哪里?谁来定标准?善导大师就给我们定了标准。“善导大师《观经疏》列举四种妨难、破坏净土教之人,若逢此‘ 四重难破’之人,而往生净土之信心不受破坏,即是具足深心之人; 这就是标准。遇到一个就破坏了,退堕了,觉得“这样可能不能往生”,那就是浅心。


(2)举四重破难


是哪四种人呢?《观经疏》的这一段,大家读起来会觉得特别来神、来劲。这里我没有引用原文,就直接简单地讲。


第一重为别解别行、异学异见之人,亦即圣道门行人,而加妨难破坏。现世所见不信念佛往生,而加种种非议之人皆是。


因为圣道门行人的见解和我们不一样,他们修学的目的也不一样,法门也不一样,他们有他们本门的理解,会来妨难:“这怎么可能!不断贪瞋痴怎么能了生死?”这叫妨难—— 妨难、破坏我们的信心。


外教的人会说:“世间人破坏不了。你们本来就都信佛,他怎么破坏?”这是佛门之内的不同见解,所以用了“别解别行”“异学异见”这两个词。


“现世所见不信念佛往生,而加种种非议之人皆是”,这都属于妨难之人。很多人就过不了这一关,所谓:


专专指授归西路,为他破坏还如故。


善导大师很悲叹,他把佛菩萨请出来,把净土三经拿出来,把祖师请出来,拿出这么多,还不如碰见随便一个人一讲:“我今天学了一个殊胜但不能往生的法门,人家说这样不能往生。”


要学到一个什么样的法门才叫殊胜呢?“虽然我念佛没有达到什么样的功夫,虽然现在戒定慧三学没有具足,没有成就,像我这样的人,要靠自己的业力是要堕落的;但是遇到了阿弥陀佛的本愿,称名必得往生!”这才是殊胜法门啊。


第二重为大乘地前三贤及小乘罗汉、辟支圣人等,而加难破。


阿罗汉也出来讲:“我等当年修行发多少心,受多少苦。我修戒定慧三学,断贪瞋痴烦恼,才得了阿罗汉的果报。你这样的罪恶凡夫,只念念佛就可以超越生死?还能成佛?没这回事!”


第三重为大乘高位菩萨,初地乃至十地等,而加批难。


高位菩萨来批难说:“有这么简单的法门?那我们当初干吗要那么辛苦地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第四重为圆满无上觉者,报佛化佛等论难。


佛也来批难了:“哪里有这种佛?我们当初成佛都不是这样的!”


当然,后面三种是我假说的,其实没有这回事情。那是“遮伏疑”,后面会说到的。

 

(3)辨深心具否


亦即初从凡夫,至二乘圣人,至高位菩萨,直到诸佛,皆异口同声说“具足烦恼凡夫,罪障满身,但只念佛,不可能往生真实清净报土”,虽闻此语,凡夫决定往生之信心不受动乱,而更增长坚固往生信心。由此可知,此人具足深心。反之,遇到妨难破坏,心即动乱,疑不得生,即不具足深心。


“亦即初从凡夫”,第二重难是二乘圣人,第三重难是初地到十地的高位菩萨,第四重难到圆满果位诸佛,即使异口同声都说“具足烦恼凡夫,罪障满身,但只念佛,不可能往生真实清净报土”,虽然听闻这样的话,“凡夫决定往生的信心不受动乱,而更加增长、坚固往生信心。由此可知,此人具足深心”。


反过来,听到妨难破坏,立即心中动乱,怀疑自己不能往生,然后赶紧要去向人请教:“你告诉我,学什么法门能往生?我要怎么办?”这叫作不具足深心。


(4)遮伏疑


阿罗汉、初地到十地菩萨、诸佛会来破难吗?会来破坏佛教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但第二、三、四重难破,事实上并不存在,只是为坚固信心、对治狐疑所假设。


这是善导大师的慈悲心切,举出极端的情况。就是说,纵然这样,假设、即使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都不要动摇,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的本愿是绝对不会改变的。


如果遇到一个人,他说他是佛,他来否定这个法门,你就知道他一定不是佛,是假的,他是魔。为什么?佛佛道同,哪有释迦牟尼佛这样讲,那个佛出世不这样讲的?《无量寿经》说: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怎么那尊佛不赞叹呢?用此镜子一照,知道那是魔,不是佛,是假的,他破坏这个法门。众生没有智慧,“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没有哪尊佛出世不赞叹念佛法门的;如果有的话,那肯定是假的佛。


所以善导大师特别慈悲,就怕我们上当受骗,不管是真的假的,把他们都列出来,让我们看得清楚。现在有些人是不听劝,就听骗,搬出那么多经典跟他们讲都不管用。

对治疑心


是什么狐疑呢?虽然有很多,大致说起来就两点,分为两段。


疑有疑法与疑自。


疑法者,即疑念佛之法,以为不能达成往生。如: “念佛仅有六字,三尺童子皆能。然凡夫往生高妙极乐之一大事,怎么可能靠如此容易之念佛即能达成?”


疑自者,虽信念佛法门及佛本愿,但认为自身是罪业凡夫,毫不足取,故虽念佛,恐怕难以往生。


第一,疑法。对这个法产生怀疑,因为他看轻了名号。小孩都会,甚至不用三尺童子,两尺五也行,两尺、一尺都可以念阿弥陀佛。“然凡夫往生高妙极乐之一大事,怎么可能靠如此容易之念佛即能达成?”他心中怀疑。站在凡夫立场上,这情有可原。


第二,疑自。佛讲的他不怀疑,他反过来怀疑自己。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佛是为谁讲净土法门的呢?是为我们讲的,我们怀疑自己还不是怀疑阿弥陀佛吗?只是方向不一样。


“但认为自身是罪业凡夫,毫不足取,故虽念佛,恐怕难以往生。”有人认为:“我还在抽烟,我还没有持五戒,还有许多没有做到。像我这样的人念佛,佛虽然慈悲,我可能不能往生。”这也是一些人的见解,这样的见解表面看起来挺虔诚,其实是不好的。


我们应该说:“我虽然还有许多没做到,但是我念佛一定往生,因为阿弥陀佛是我亲爸爸,不是义父。”虽然我们有缺点,但是父子关系不改变。


为对治疑自与疑法两种疑心,而说机法两种深信。


说法深信是对治疑法;说机深信是对治疑自。弥陀要救的刚好就是罪恶凡夫,我们不要怀疑。这样,两种怀疑就都对治了。


如何建立深信


如何建立深信?有二: (1)就人立信;(2)就行立信。


信心怎么建立呢?从人和行这两方面来建立。


(1)就人立信


“罪障凡夫称名定生”,非是等闲人所说,而是释迦无上觉者、满足大悲人所说; 又非释迦一佛所说,一切诸佛悉皆同证同说。


既是佛说,不为一切因人言辞之所破坏,故能建立自心,不为他动。


“罪障凡夫称名定生”,这不是一般人说的,就人立信的“人”,是指释迦牟尼佛和诸佛。不仅是释迦一佛所说,而且是一切诸佛悉皆同证同说。


既然是佛所说的,我们就毫无怀疑,就可以建立信心。所谓“就人立信”,是就佛所讲的来建立信心,而不是就隔壁老王。


成了佛,就完全是过来人了,佛讲的话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因地修行的人,还没到达果地,还不是过来人,而是过去的人,还在往佛那里走,他还不知道前面的道路,那他所讲的怎么可以作为决定的标准呢?所以要信果地觉,这是顺理的。


(2)就行立信


往生行有多种:杂行、正行、念佛,一一回向皆得往生。其中念佛一行为正定业,是阿弥陀佛本愿所选择之行。专称佛名,为顺彼佛本愿,乘佛愿力,定得往生,实是最极真实之法,无可怀疑。


就行立信的“行”,不是指杂行,而是指正行;在正行里,不是指四种助业,而是指正定之业。即使余行可能带有方便,对于修持其他行能不能往生,我们信心建立不起来;但称名一行是阿弥陀佛本愿所选择之行。


所谓“深心”,是深信之心。这个“深”是善导大师说的,从相上来说,就是遇到四种人不被破坏,这就是“深”。如果从体性来讲,比如机深信,是就我们这样的凡夫的本来面貌来说的。我们的罪业很深重,不要信浅了。我们的罪业有多重,比如说以一百作为一个圆满的量,如果我们的信只有八十,那就叫浅信;信到一百,这就是深信。


对于我们这样的罪恶凡夫,善导大师用了三句话来说明:


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现”是现生,“旷劫”是过去,未来也“无有出离之缘”。这样我们凡夫的罪业之深就直接到达底部了。这个罪是很深的,深到什么程度?深到无明的根底,同时也是深到佛性的地方。


怎么是深到佛性的地方呢?因为,我们造罪造业其实是逆着佛性而起的,顺着佛性就解脱。我们有佛性才有可能成佛,可是我们没有顺佛性,而是逆着。我们之所以造罪造业,也是因为借着佛性的力量,不过是相反的、逆的。要深到这个程度才叫作深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