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体育蓝皮书
集专业性、权威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年度行业发展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圈真乱  ·  乱侃|骑士双塔像石佛上将吗? ·  昨天  
贵圈真乱  ·  乱侃|骑士双塔像石佛上将吗? ·  昨天  
FM1031济南交通广播  ·  一球员被禁赛!将女友装行李箱里带进宿舍··· ·  2 天前  
海胆新闻  ·  将女友装行李箱里带进宿舍,他被禁赛 ·  2 天前  
海胆新闻  ·  将女友装行李箱里带进宿舍,他被禁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体育蓝皮书

体教融合:生命全周期健康的基石

体育蓝皮书  · 公众号  · 体育  · 2017-06-18 17:08

正文

青少年体质是近年来持续被热炒的一个话题,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反映了一种观念上的进步,但距离人们预期的效果依然还有差距。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建军介绍说,人的骨矿物量90%形成于20岁之前,至关重要的神经系统髓鞘化过程也在婴儿到青少年间完成,而在品格的磨练方面,体育运动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青少年多从事体育锻炼、养成运动习惯,是生命全周期健康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应以一种对子孙后代和家国未来负责的态度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受访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的青少年体育存在两个短板,一是体质较弱,二是运动技能不够。

 

西安体育学院教授苟波表示,家庭氛围尤其重要,家长的体育观、健康观在儿童运动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在孩子进入学生时代之后,家长的意识和观念也仍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学校在被诟病的同时,也往往会表达一种“无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卢元镇认为,目前中国学校中的体育教育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缺失,而过于强调安全与应试造成的兴趣的缺失,是学校体育出现的最大问题之一。他说:“健康不是中小学生参加体育的动机,这是我们成年人在把我们的动机强加给他们。本来孩子们去参加运动不仅仅是增进了健康,他们参加运动可能是为了满足兴趣,可能是满足品质的培养,可能是培养团队精神,副产品是他们身体强壮了。”

 

卢元镇表示,学校的体育课设置应该更多考虑学生们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锻炼效果。

 

在今年年初的两会上,姚明也建议:“学校体育教学要注重兴趣养成,做到基础能力和专项技能并重。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专项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至少一种专项技能,进而熟悉专业术语,了解裁判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最终成为有兴趣、懂门道、会欣赏、能参与的忠实体育消费者。”

 

苟波认为,教育政策的引领作用很重要,现在学生体质最好的是初三到高一,因为中考有体育,学生必须达到标准才能得到那些分数。但是到高中以后,学生体质就会逐渐下降。现阶段,对高中的学校体育要有强制性要求。

 

为了落实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开设,提升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教育部近期也发布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明确提出将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纳入督导评估的范围。

 

很多地方也出台了相关意见或措施。陕西省就规定,自今年起,陕西省小学、初中体育课将调整为每周4节;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调整为每周3节。中小学也将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4月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也将青年体质健康作为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业界专家认为,想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就要挖掘学校体育内涵,让体育成为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体育魅力的感染让青年养成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许多受访专家表示,体育教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都有评价体系,但是执行过程中往往会打折扣,几乎不会有学生因为体育课不及格、体质健康不达标而影响升学或者毕业。不少家长因此反对孩子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这是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受冷”的客观现实。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认为,只有改变人们的固有思想观念,才能真正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王登峰表示,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其内容就包括在体育课上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同时让学生有参加体育竞赛的经验。“为什么这两件事这么重要?其实也是因为过去这两个方面做得不够好。首先体育课并没有把学生学会运动技能明确当作一个目标。体育课上完了之后,学生应该具备的运动水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参加体育竞赛的经验,都没有明确要求。同时,我们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里面,体育因素在升学方面的作用又不大,所以十多年体育课上下来,大部分学生一项运动技能都没学会,很多学生连校内的体育竞赛都没有参加过,这就极大限制了体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不论何种教育形式,孩子们的全面发展都是不变的宗旨,文化的积累、身体的锻炼、意志品质的培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个好的现象是,大体育观正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认可,中青年一代的运动意识正在觉醒、运动习惯正在养成,这种意识和习惯将通过家庭传递给青少年和下一代。按照这个趋势,全民运动的氛围将自然而然地形成,通往全民健康和生命全周期健康的道路相信会越来越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