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本文仅是个人交易复盘笔记。文中所提及任何观点及个股仅是举例。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昨天我写了短线节奏上的两个大分类。
今天可以接着聊一聊,普通的偏短线的投资者,该如何运用这两个分类。
我做投资者教育,科普各种交易方法这么些年,有一些非常深的感受:
就是大多数人,其实天赋也好,认知也好,自控力也好,学习能力也好,都很一般。
所以,在技术理念上,其实越简单的,越有效。
比较深入复杂的技术,说真的,你要会,你听一两遍大概就会了,你要不会,那真的可能很难能够掌握了。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而简单的框架,如果好好做执行,就能发挥出很大的威力。
比如,我上面讲的这种短线节奏上的两个大分类。
基本你都能明白。
但是它该怎么用呢?
也很简单,你记住:
大致处于,启动期,发酵期,你多积极一些,仓位重一些。
处于高潮之后的明牌博弈阶段,你谨慎一些,仓位轻一些。
就可以了。
我知道很多人听完我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会从很多角度出发提出质疑。
且听我拿当下的市场,做一个简单的复盘和举例。
这波市场的反弹结构大概是:
最初,小票超跌反弹+AI板块性启动。
然后小票超跌反弹结束后,AI整体进一步加强。
再后来,风格化上,AI大票进一步加强。
而你发现没有,在前两周,你积极搞AI那些东西,不管卖得怎么样,但是基本有参与,或多或少都是正反馈的。(除了一些细节上买卖极为不合理的)
但是最近,这一两周,你会发现简单的去参与AI,已经不那么容易有正反馈了,除非你是买的是最强风格化的东西,也就是那些AI大票。
也就是说:
启动发酵阶段,整体板块有贝塔行情,你做相关个股基本都能有正反馈。
而后期明牌博弈阶段,结构性就特别明显,需要很强的细节技巧把握。
然后,这两天,你会发现,你哪怕也参与了最强风格的AI大票,也不那么容易赚钱了。除非你是参与到大票里面,最强的个股,比如高新发展什么的。
换句话说,随着阶段的演进,盘面有效的赚钱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集中。
所以,我们去匹配那种概率:机会特别多的时候,你多干一些;机会少的时候,你克制一些。
注意啊,这是一种大致的划分,不是说,机会少等于完全不能做。
哪怕股灾,熔断时期,也有个股涨停呢,是不是也意味着有交易机会?当然是,只是非常少。
上面是宏观上的讲述。
微观上,也就是具体到你自己的交易账户:我之前讲过一种AB仓的仓位管理方法。
总的来说,就是你当天的第一笔买入,一定是要奔着有大赚预期的票,称为A票。(B票就是偏套利)
你买了,有正反馈,那么支持你今天继续干,继续找机会。
买了,失败了,说明今天你点不在,就要收一收。
而结合情绪周期所处的阶段:
比如处于启动发酵期,你可以试错A票三次。
处于高潮后的明牌博弈期,你就试错A票一次。
基本就能解决很多交易上的合理性的问题。
很多投资者,交易亏钱,不是因为技术差,而是因为心态差从而导致的节奏差。
比如说,看到某种风格某个板块大涨了,然后开始补救,开始各种追买后排,避免自己错过。
再比如,主升浪的时候,不敢去,然后刚刚开始调整了,开始来劲,一股脑买入。
然后呢,赚一点跑得飞快,套住初期,各种粘票舍不得走,直到杀到亏损特别大,才开始割肉。
就我做投资者教育这几年,我看到的大多数人的亏损,基本都来自以上这两种情况。
而这个解决方案,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关于节奏的基本框架,就能根治。
注意,我说的是
根治
。
有些交易亏损,是模式内的亏损;而有些交易亏损,是买卖节奏不合理导致的。
我拿几个当下的具体案例来做解释。
比如说,
今天,
AI核心大票中际
旭创
你在分时5个点以上去追,然后收盘被套了。
这个问题出在哪里?
就是高潮后期阶段,去追高。
典型的节点不好,买点还不合理。
但是,昨天算不算高潮后阶段?也算,昨天去追,今天不就赚钱了?按照模式,昨天也不能追啊。
这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所谓合理性的短线买点,不等于必赚买点;同样的,不合理的买点,也不等于必亏的买点。
合理的买点只是能提升你的赚钱概率,并不能肯定这笔让你赚钱。
不合理的买点也只是会放大你这笔交易的亏钱概率,并不是说必亏。
你放到市场去看,昨天,你去追买大多数的票,今天大概率都是亏的。
为什么?
因为,今天全天,上涨家数一直在1500家以下。大多数时候甚至是1000家以下。
而这几天,市场一直处于高潮后的明牌博弈阶段,且主流方向(AI核心大票一直很强,没有回落),如果不买,不就踏空了?
这是框架里的另一个问题:
不能极端归纳:某个阶段行情能做或者不能做。
而是:某个阶段好做,或者不好做。
实际上,最近几天,就是属于不好做,但是还是有一些局部性机会。(而这个局部性机会肉很大,这个肉大放大了很多人关于赚钱效应的错觉。)
所谓落实到自己的交易层面就是:
这个阶段,一:要控制仓位和出手次数了 二:要买,就集中在市场最强的风格化板块上。买完,能赚就赚,不能赚就拉倒。也不强求。
还有一个问题:
很多人特别喜欢,自己买了一个票,就到处问人,我买这个票,是不是符合XX模式。
其实,模式交易这个东西,没那么复杂。
你用一个最简单的标准:
用一句与个股无关的逻辑描述,能否涵盖它。能,就是符合模式,不能就不是。(这个逻辑描述是你对于当下赚钱效应的规律总结与认可)
比如,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过去几天在AI大票这种风格化下,有一种胜率很高的交易模式:
干当天主动,最先,日内有引领性的Ai大票新票的打板。
比如
2月2
7日的
中科曙光
2月29日的张江高科,紫光股份,紫光国微,欧菲光
3月1日的浪潮信息
3月4日的通富微电
包括今天的大华股份
等等等。
本质上,为什么这个模式最近赚钱效应好?其实它就是在大票主升风格化背景下的,干日内龙头票(非趋势龙头票)。
同时你会发现,昨天的通富微电今天虽然能赚钱,但是就不如之前那些票的赚钱效益那么足了。
所以,就要考虑这个大票赚钱效应的减弱。
另外,你注意到没有,逻辑描述,什么类最简单?就是“最票”。
比如你描述:最近走出趋势,平均量能在5亿以上,20日线低吸。
这种逻辑描述行不行?
它就差很多(估计也可以),因为它就指向太多后排票。选择多了,聚焦就难了。
很多人做短线,沉迷于题材挖掘,其实,这是一种比较辛苦且效率未必高的手法(当然也是有效的)。
你会发现,用简单的逻辑描述其实反而能覆盖到那些你挖掘出来的题材支线龙头什么的。
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路与路之间是有不同的难度的。
从农村中学也能考上清华,但是难度确实高于北京四中,人大附。
在我的理念里,题材挖掘其实是一种辅助(它也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市场的赚钱效益的风格化总结。
说这么多,我们没聊一句当下盘面,但你会发现,如果运用了我上面的基本框架,当下盘面怎么看,自然有答案了。
最后我想问一句:
你觉得昨天打板高新发展,是什么样的交易?
它首先肯定是“最票”模式,是可以的。但
在我看来,是一种可做可不做的交易,
说白了,你早干嘛去了?
它第一天是最票嘛?
虽然今天它继续连板;但是昨天去买它的性价比,并没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