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书房记
书房,读书人最后的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向街书店  ·  致迎风的人 | 施坦丁黑海声音项目分享会 ·  2 天前  
蓝钻故事  ·  历史的真相,越看越上头 ·  2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陈志勇:无名的生灵总是寻找自己的意义 ·  4 天前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书房记

影响中国的三个女人 她们的人生选择为何不同

书房记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8-12 06:44

正文


 曾经,有三个姐妹,她们年纪轻轻,离开父母,在美国相互扶持,度过了美好的学习时光。

后来,有三个姐妹,她们风华正茂,回归故乡,在中国各行其道,走上了迥异的人生道路。

这三个人就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宋氏三姐妹:

宋霭龄、宋庆龄和宋美龄。



前段时间《建军大业》上映,这是继《建国伟业》、《建党伟业》之后,又一历史大片。



院长君本来有疑虑,不知拍过《无间道》系列的刘伟强导演到底能不能hold住主旋律电影。观罢此片,看来是多余担心了,青年演员的表现可圈可点,再现了当年革命先辈们的激荡青春。


然而,令院长君最感慨万千的却是这部男人戏里的女人,她们是电影里的一抹亮色,巾帼不让须眉。尤其是再次看到了宋氏姐妹,宋佳饰演的宋庆龄沉稳中也有年轻热情,张天爱饰演的宋美龄既美丽青春又骄傲自得。她们在影片中明显站在对立面,昔日亲姐妹为何会分道扬镳?


电影《建军大业》剧照


不了解宋氏姐妹,电影你都看不懂。



宋霭龄与孔祥熙联姻,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宋庆龄与孙中山连理,献身革命、追求理想;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权倾朝野、呼风唤雨。


三姐妹是如何走上了三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呢?




1

- 求学美国,性格差异已然萌芽 -


为了让孩子都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三姐妹的父亲宋查理先后把她们送到美国读书,正是在漫长的海外求学过程中,三姐妹的性格差异慢慢显现。

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宋氏家族唯一的全家福,1917年夏摄于上海宋寓。

前排:三子宋子安;二排左起:长女宋霭龄、长子宋子文、次女宋庆龄;

后排左起:次子宋子良、父亲宋嘉树、母亲倪桂珍、三女宋美龄。


大姐霭龄第一个踏上了去往美国的征程。1904年5月28日,14岁的霭龄跟随父亲的好友乘坐太平洋邮轮公司的“高丽”号轮船离开上海,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在8月2日后半夜到达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霭龄很快适应了国外求学生活,并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眼中,霭龄是个严肃的学生,她为人性情冷漠,不苟言笑,似乎只有她不在乎穿着打扮。


但也许全校学生中只有她一个人知道那些外在的虚荣到底值多少钱,也只有她能分毫不差地计算出每个女孩的家里有多少净资产——这些都是她靠脑袋计算出来的。


宋查理的这个女儿没人能愚弄得了。宋霭龄的成长伴随着父亲宋查理的白手起家史。


因此,她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金钱的力量:贫穷就意味着一无所有,金钱就意味着拥有一切。这一点在年幼的霭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在美留学期间的宋庆龄(右)、宋美龄(左)与与宋子文(中)


看到霭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成长迅速,父亲宋查理决定在1907年夏天把14岁的庆龄和10岁的美龄一同送往美国,这样三个姐妹团聚,互相可以有个照应。


镇上的图书管理员路易丝·莫里斯发现,这两个中国姑娘都酷爱读书。“严肃点儿的”庆龄喜欢看小说和其他“远超她这个年龄的姑娘趣味”的书籍。


查理经常给女儿们写长信、寄剪报,让她们及时了解国内动态。庆龄能够把零碎的信息拼接起来,从而了解孙文艰难曲折的革命进程。


当妹妹美龄还沉浸在穿衣打扮、游山玩水的时候,小小的庆龄早已开始关注国内革命进程,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了。


1913年宋美龄(前排左一)与韦斯利学院同学合影


宋家三姐妹都在佐治亚州待了5年,但美龄正式上大学的时间只有一年。其余的4年里,美龄都是在各个学校里转来转去,人们或是修改校规,或是违反校规,甚至重订校规,只为了能够让她入学。


她曾经居住在校长家里,跟校长的女儿大部分时间玩儿地很开心,但偶尔也会有矛盾。一次争执过后,看到自己女儿埃洛伊塞很担心伤到美龄的心,校长夫人决定跟美龄谈谈如何学会原谅别人。

1913年,宋庆龄(左二)毕业回国前与宋子文(左一)、宋美龄(右一)、

牛惠生(右二)、牛惠珠(中)在波士顿相聚


夫人问美龄,表现出如此不雅的一面,自己会不会觉得不好意思。美龄轻轻眨了眨眼睛,快速回答道:“没什么不好意思,安斯沃斯太太。我还挺喜欢这样呢。”


另外,上法语课时,她还会随时离开教室,到校园里转一圈,原因很简单:她想出去溜达溜达,并且认为这很有必要。


从这两点细节就可以看出,美龄的性格中有任性、打破规则的一面,而能够让这一性格得以保持的利器就是掌握权力。


2

- 婚姻选择,揭示不同人生志趣 -


时光飞逝,三姐妹先后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成归国。


当时正值“二次革命”,国内局势混乱。袁世凯下令拘捕孙文,然后将其处死,孙文便于1913年年底逃到了日本东京。而宋查理与孙文关系非同一般,查理意识到此时唯有举家离开方为上策,起航前往日本神户。


一天,查理去了位于东京的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这是一个流亡者常喜欢去的场所。在那里,查理认识了33 岁的孔祥熙,并邀请他到家里吃饭。正是这次聚会,孔祥熙深深地迷上了宋霭龄。


孔祥熙与宋霭龄


孔祥熙身材矮胖,稚气未脱,长相也不出众。不过,如果说孔祥熙长相不够帅气的话,霭龄同样也并不迷人。


在一群旅居日本的政治流亡者中,他算是比较讲究实际的人。当别人都在大谈特谈政治乌托邦时,他却专注于研究货币的作用。


对霭龄来说,理想主义不过是蛋糕上面的那层糖霜,蛋糕需要电才能烤熟,而电则需要钱才能买到。长期以来她一直看到钱的威力,对这个道理有很深的领悟。两人对钱的热情如出一辙,一拍即合。


孙中山与宋庆龄


而庆龄身在美国之时就通过父亲寄来的书信、报纸,密切关注国内局势,思考着困扰父亲和孙文的革命伦理问题。


逃往日本期间,庆龄接替姐姐担任孙文的秘书,除了进一步了解孙文的革命思想之外,也被孙文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而此时的孙文,眼看着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流往日本、抑郁悲愤,需要寻找心灵的依靠,庆龄的出现给他黑暗压抑的生活点亮了一盏明灯,他们之间产生了伟大的感情。


这是冬天与春天的恋爱:他已年近50 岁,而她才20 岁出头。庆龄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奔赴这场不被祝福的婚姻殿堂。


蒋介石与宋美龄


美龄从小就爱打扮,出入各种聚会,再加上长得漂亮,追求她的人一直不少,而她的眼光向来很高。


看到自己的姐姐庆龄,能够嫁给孙文,成为第一夫人,出尽风头,美龄心中不无羡慕嫉妒之情。


她和蒋介石很早就在一次饭局上认识,但当时的蒋介石只是一个盐商的儿子、鲁莽的兵痞,实足的暴发户,根本不在美龄的考虑范围内。


后来,孙文病危,蒋介石接任,终于成为大总统,无论是出于政治考量还是陷于美龄的美貌,他和宋美龄的结合都能帮助他在仕途上走得更加顺利。而对于宋美龄来说,现在的蒋介石已今非昔比,做了蒋夫人就意味着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势。于是,她们的结合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说三姐妹的性格在求学途中已经显现,三个人的婚姻选择就更彰显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追求。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带领三姐妹走向了三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越走越远,终究不得相见。


3

- 人至老年,天各一方 -


1944年7月9日,宋蔼龄和妹妹宋美龄同机前往巴西治疗荨麻疹。宋庆龄到机场送行。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次送行是她和大姐的永别。9月,宋蔼龄从巴西抵美,1946年便正式定居美国。

后排左一起,宋子安、蒋介石、孔祥熙、宋子良,

前排左起,宋美龄、倪桂珍、宋霭龄


1948年11月28日,宋美龄由上海乘机赴美,为蒋介石争取美援,在美国国会发表了那个广为流传的演讲。1950年1月13日,宋美龄抵达台北,永远地离开了宋庆龄生活的中国大陆。


至此三姐妹天各一方。


1971年4月25日,宋子文在美国旧金山去世。尼克松和基辛格为了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外交的进程,通过一位与宋子文有关系的美籍华人,邀请在中国大陆的宋庆龄、在台湾的宋美龄以及留居美国的宋蔼龄三姐妹前来纽约参加宋子文的葬礼。因为国内国际的复杂形势,最终三姐妹都没有到场,失去了最后一个团聚的机会。


三姐妹中最早离世的是大姐宋蔼龄。1973年10月19日,她在美国纽约病逝,享年83岁。


宋庆龄的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在病痛的折磨下,人们就会思念家庭和亲人。宋庆龄也不例外,她迫切地想见到远在美国的妹妹宋美龄。但是当时的大陆和台湾关系敏感,宋庆龄的这一夙愿最终也没有实现,1981年5月30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


美龄是三姐妹中最长寿的人,也是六姐弟中最后离开人世的。最后的日子,没有亲人的陪伴,孤单的美龄过得并不好,怀着对姐弟们的思念,2003年10月24日,她以106岁高龄告别人世。


霭龄、庆龄、美龄三姐妹之间不能说没有情谊。生命的最后,三姐妹彼此思念,强烈地希望见到对方,因为时势、因为命运,最终不得相见。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很精炼的话总结宋氏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


人生道路的选择没有终极答案,宋氏三姐妹的答卷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本文整理自《宋氏家族》)


关注分享,总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