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中国
卫生健康信息发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上随州  ·  武汉疾控紧急提醒! ·  2 天前  
FM107太原交通广播  ·  春节突然猛增!紧急提醒:别再自行买药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中国

孩子出现厌学、拒学,怎么办?|科普时间

健康中国  · 公众号  · 健康  · 2024-12-02 14:00

正文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家长带到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原因是他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拒学。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厌学、拒学,原因是什么呢?


孩子厌学的原因

通常, 繁重的学业压力和竞争,以及校园中的不良人际关系 是孩子厌学、拒学的校园因素。另外,这样的状况会进一步加剧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使得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更糟糕的是,当孩子处于一种被孤立的弱势状态时,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校园欺凌,这也加重了孩子厌学、拒学的状况。


厌学或拒学的孩子同样会受其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如 家庭经济条件差、单亲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家庭成员患有躯体或精神疾病、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正确等


这些家庭环境因素导致孩子内心非常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和力量感,没有足够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生活中的 负性遭遇 会直接击垮他们的心理防线,引发其厌学、拒学的回避行为。


判断孩子是否有消极认知

厌学、拒学的孩子往往会存在固化的消极认知,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


1.思维反刍: 个体对负性事件的原因、过程、后果进行反复、自动化的思考。

2.非黑即白思维: 把人或事物简单地分为“好与坏”“对与错”,缺乏中间地带。

3.认为自己会“读心”: 即便证据不足,当事人还是认为自己知道他人是怎么想的。

4.以偏概全: 用片面、局限的观点来看待整体问题。

5.过度揽责: 将不好的后果更多地归因于自己,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的成因。

6.过度夸大或过度贬低: 过度地放大或缩小自己、他人或事物的重要性等。

这些消极的认知方式会引起消极的情绪反应,或者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



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




1.及时发现与干预




家长应试着平等、尊重、温和、耐心地与孩子沟通, 了解厌学的原因 ,但 避免过度刺探孩子的隐私




2.对孩子有同理心




家长要提升自己的“心理容量”,对孩子厌学、拒学的行为多一些包容和允许。当孩子愿意和家长沟通时,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心理上支持孩子




3.进行自我调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