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一年一度的体检你做了吗?近日,温医大附一院医疗保健中心发布体检人群抽样健康数据报告。
温医大附一院体检抽样总人数16.8万人次,男性占比49.58%,女性占比50.42%。其中20岁及以下1.16%;21-30岁15.06%;31-40岁25.47%;41-50岁26.04%;51-60岁19.79%;60岁以上12.48%。
报告数据显示,参与体检的
各年龄段人群检出的最多疾病
,其中男性:20岁及以下:维生素D不足;21-30岁:屈光不正;
31-40岁、41-50岁、51-60岁:血脂异常;
60岁以上:颈动脉增厚。
女性:20岁及以下:维生素D不足;21-30岁:屈光不正;31-40岁:乳腺结节;
41-50岁、51-60岁:肺结节;
60岁以上:甲状腺结节。
■
数据解析
20岁以下的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尤其需要关注骨骼健康20岁以下是否缺乏维生素D。
21-30岁的年轻人,初入职场工作压力大,屈光不正、血脂异常、体重过重等问题突出。
31-40岁人群多处于事业上升期,生活负担较大,饮食控制不佳易出现血脂异常、尿酸升高等健康问题;女性朋友还需注意乳腺健康。
41-50岁这个年龄段,健康隐患逐渐显现,人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血脂异常的检出率显著上升,同时还需持续关注肺部、胸部、甲状腺等结节等内分泌健康。
51-60岁人群,除血脂异常,肺部、甲状腺结节等问题外,高血压、颈动脉增厚等慢性心血管疾病健康问题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风险显著增加,三高、心血管疾病如60岁以上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骨质疏松以及内分泌疾病等问题日益突出,定期防癌筛查成了重点。
另外,健康数据报告还显示,血脂异常检出率高达54%,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体检人群都存在血脂异常问题。
■
数据解析
血脂异常结果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检测结果。血脂异常将使胆固醇等脂质开始在血管内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血管壁也随之增厚、变硬、钙化,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
建议
血脂异常者进行饮食治疗、改善生活方式:(1)限制胆固醇摄入:每日摄入量<300mg,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应尽可能减少每日摄入脂肪量(<30g食用油),选用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鱼油)及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食物(如植物甾醇、可溶性纤维)。(2)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体重指数BMI:18.5~23.9 kg/m²,BMI=体重(千克)/身高(米²))。(3)戒烟,完全戒烟和有效避免吸入二手烟。(4)限制饮酒。(5)身体活动,建议每周5~7天、每次30min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同时在专业心血管内科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启动药物调脂治疗,定期门诊随访。
报告数据显示,通过胸部CT、胸部DR检查发现2256例肺部高危结节,体检人群肺结节检出率超过52%。
■
数据解析
肺结节是指直径≤30mm的类圆形、边界清晰的肺部病变,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大多数肺结节无症状,只有恶性结节侵犯周围和其他组织器官时才产生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渐痰血、胸痛、声音嘶哑,以及呼吸困难等。
■
建议
年龄≥40岁(Ⅱ类推荐),且具有下述任一危险因素者:(1)吸烟指数≥400年支(或20包年)(2)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3)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曾患肺结核者(4)曾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一级亲属家族史每年进行胸部低剂量CT肺癌筛查。
抽样人群中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4014例甲状腺高危结节,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超过41%。
■
数据解析
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大多数患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没有自觉症状,少数患者会伴有甲状腺毒症的全身表现,如心悸、出汗、情绪焦虑、体重减轻等。当结节增大时可出现对周围组织和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压迫症状,可使食管、气管受压、移位,可伴有异物感、吞咽困难、压气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
建议
进一步至甲状腺专科就诊,进行全面评估,由专业医师进行结节性质的评估,对于多数良性的结节,应避免促进结节生长的危险因素,如避免甲状腺功能减退、碘缺乏、吸烟、头颈部电离辐射、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危险因素,保持良好心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中心抽样体检人群尿酸升高检出率超过27%,其中高尿酸血症位列男性疾病排行top10内。
■
数据解析
尿酸属于人体代谢产物之一,主要由膳食摄入和体内分解的嘌呤化合物经肝脏代谢产生,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泄。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当嘌呤代谢障碍时,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作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 会导致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性肾病和肾结石(俗称痛风),同时还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建议
禁烟戒酒,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减少富含果糖饮料摄入,大量饮水(每日2000ml以上),控制体重,增加新鲜蔬菜摄入,规律饮食和作息,规律运动;急性发作期建议及时就诊,控制急性发作。
检出的“脆皮族”,也就是骨质疏松症,参与体检的人群中,25羟基维生素D不足检出率超过27%。
■
数据解析
25羟维生素D是血液中维生素D的主要循环形式,是公认的评价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可靠指标,除发挥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健康的功能外,还参与组织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免疫调节功能。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手足抽搐症、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检测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
建议
具有较高的骨折风险,建议至专科进行综合诊疗。膳食多样化,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保证谷薯类摄入,足量饮水,清淡饮食,控制添加糖的摄入,少使用烟熏腌制肉类,使每日元素钙的总摄入量达800 ~ 1200mg,同时补充维生素D 400~600U/d。减少久坐,量力而行,尽量每周至少进行150-300min中等强度运动,鼓励进行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强化和平衡训练的身体多元活动,多从事户外活动,加强负重锻炼,增强应变能力,减少骨折意外的发生。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健康数据报告还显示:高血压的检出率超过20.55%,占全人群的1/5。
■
数据解析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间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并且高血压还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以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衰及肾功能不全等。
■
建议
结合个人疾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方面,完善血生化、血脂、血糖、心脏超声等相关指标,进一步评估大动脉、小动脉及心脏、肾脏、脑、眼的损害程度评估,完善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全面、准确的检测24小时血压变化,必要时进一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可能。
近年来,不少女性在体检中被查出“乳腺结节”“乳腺囊肿”。健康数据显示,通过乳腺超声检查、钼靶检查发现1235例乳腺高危结节。
■
数据解析
乳腺囊肿全称也叫做乳腺的囊性增生,如果增生再严重一点,就会出现乳腺结节样的增生,而结节和囊肿的区别在于,囊肿里面是个水泡样的东西,里面是液体,而结节则是一个实性的东西。如果结节比较大,医生判断有可能会出现急剧增大或者有恶变倾向的,可能建议手术治疗。
■
建议
普通女性40岁开始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70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建议维持筛查。
高危人群40岁或更早开展筛查:乳腺癌高危人群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必要时联合乳腺增强核磁共振(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