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于那些对海外资产感兴趣的投资者一个很不好的消息,那就是QDII基金全面收紧甚至大面积关门,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投资节奏。
然而不好的消息还不止于此,甚至有人想偷偷卖出你已经持有的基金净值(详见后文分析)。
今天的主题,我将聊几个点,谈谈当下限额的背景,并且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这样的情况下避免可能遭遇的损失。
(1)为什么限额?
因为中国的资本项目兑换一直没有开放,说白了就是我们的进口商可以凭借进口订单换取等额外汇,这属于经常项目,
但任何人和机构不可以直接用手上的人民币换成想要的美元用于投资,然而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权益类资产都需要当地货币投资...
为了便利投资者,国家开放了QDII基金,这类基金
就是外管局给各个基金公司批准一些外汇额度,让基金
公司可以募集以海外指数为底层资产的基金,
这使得中国人可以合法合规方便地投资。
但非常现实的
问题在于,
QDII的额度
非常宝贵,甚至很多基金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不能申购...
比如我
2017年开始
定投的国泰纳斯达克100(这
也是经过我自己研究后发现所有场外基金中跟踪最准确、各区间内表现几乎都是最好、成立时间也最长的一只基金),它
在2020年后到现在有额度的时间段
远远少于有额度的时间段,
这使得我后来不得不
在
选择其他公司(例如广发、华安等
)的相同
指
数,并且也投资标普信息科技(对应美国场内XLK,近两年表现比QQQ更好)。
但现在,无论是对标QQQ的纳指100还是对标XLK的标普信息,全部都遭遇了额度不足。其根本原因,只能是两个:
(1)买QDII的人太多了,原有的外汇额度不足;(2)外管局给基金公司的额度变少了。我认为这两个因素可能同时存在。
还有说法表示是基金公司或外管局为了保护投资者,在美国市场高位的时候减少额度,我认为这个推测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放眼整个2024年,美国市场几乎一直在创新高,但当时额度并没有明显收紧。我认为额度的紧张与否,主要取决于中国投资者心态,在短期急跌时,很多人都知道要buy the dip,所以我们看到在2020年疫情熔断期间美股大幅打折时QDII的额度突然变紧(因为当时有大量买入);但到了2022年那种时间较长的熊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折磨的,所以很多人在2022年停止定投甚至直接卖掉不玩了,这才导致2022年熊市期间额度比较宽裕。
(2)不要追中国场内溢价
a股场内的美股相关etf又出现了溢价扩大化趋势,10%左右很普遍,最高的到了30%以上,非常疯狂,一定要谨慎。
我们看一下历史,历史上513850曾经溢价飙到40%,后来发生的就是,溢价迅速收窄,导致这个etf到现在还远没有到达溢价最高的泡沫期,高位投资者损失惨重↓
参与者较多的513100也出现过20%左右的高溢价,当时发生在2020年9月,也是第一次出现这么高的溢价。
我当时通过微博(该微博现已不可用)强烈提醒这个的风险。
之后美国市场虽然很快创出新高,但这个etf的价格过了一年零两个月才回到之前的价格,见下图,但真实的纳斯达克100在这个时候已经比2020年9月高出35%。
还没完,更糟糕的是,在这个ETF刚恢复回撤后遇到2022年美股熊市,中国场内etf也再次下跌,到了2023年9月才恢复到2020年9月的位置,见下图,实际上纳斯达克100指数这时候也比2020年9月高了35%。
事实确实如最早的微博所说,23%溢价吃下去相当于损失两年的投资回报。
美国市场虽然长牛,溢价也的确可以用时间消化,但我们最好不要承担任何本可以避免的代价。
(3)场外基金设置红利再投资
在2024年12月底,各个基金公司的QDII额度都在快速收紧,我有种莫名的预感,觉得基金公司会因为一些神秘力量而恶心一把投资者,通过净值分红的方式变相卖出投资者手中宝贵的QDII基金。
所谓
净值
分红,就是每一份额
给你一些现金,同时减少
基金份额的价值,这完全等价于
卖出一部分
基金。
但绝大多数基金是投资者可以自由买卖的,投资者可以根据需要在分红后再买入,这样就是自由选择自由交易。
而QDII现在的情况
只能卖不能买,
然后
还来一把净值分红,
完全是
不讲道理的。
因此我在去年12月想到这个可能的耍流氓方式时,就提前提醒了星球的群友尽快把所有此类基金的分红方式从后台改为红利再投资,这样就不会因为所谓分红减少自己的基金价值↓
果然,现在坑人的事来了,就在这两天,最好的一支场外纳斯达克100基金 - 国泰纳斯达克100基金公告要现金分红,变相卖出投资者手中的美股基金。我不知道是谁要这么做的:
一方面不让人买入,另一方面未经过投资者同意的情况下,变相卖出投资者手中的资产,完全是耍流氓。
但从一个细节看,
这次国泰纳斯达克100“分红”几乎可以肯定不是国泰基金公司主动为之的
,因为我们可以在非常醒目的地方看到国泰基金的提示,明里暗里让大家改成分红再投资;而站在基金公司的角度,也希望基金管理规模更大,这样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