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子晚报  ·  痛心!一电梯突然冲顶,业主当场身亡 ·  22 小时前  
中国新闻周刊  ·  一等奖只要688元?“韶华杯”青少年竞赛乱象调查 ·  3 天前  
南都周刊  ·  专卖店改名“董明珠健康家”?格力回应 ·  3 天前  
南国都市报  ·  海南开启“阴雨”模式!未来几日天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这些“小间谍”正在你家中窥探着你的隐私!快自查!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11-19 07:35

正文


家用摄像头“自主”转动起来

智能电视“自动”开机

一觉醒来,不知道灯什么时候亮了

智能扫地机器人在你眼皮子底下工作

“看不见的客人”却正通过机器人内置的感应摄像头悄悄看着你 ……


近日,韩国某品牌的智能扫地机器人被曝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以远程操控其在用户家中自由行动,窥探个人隐私。智能家电在给我们带来更舒适生活体验的同时,其安全性一直令人担忧。


智能家电设备或成“间谍”

信息存被泄露风险


在一组实验中,工程师们演示“破解”家用摄像头和智能门锁。经过在电脑上的一系列操作,摄像头被成功“黑入”,其所拍摄的画面实时传回工程师的电脑中。系统显示,视频存储量逐渐增大。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在另一个实验中,工程师利用手机的NFC功能(无需接触即可实现互联互通的通讯技术),拿预设好的手机轻刷一下门卡,匹配信息便存储到手机中,再用手机对着门锁一刷,锁就打开了。


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如果存在安全隐患,不同的智能家电设备,将可能会成为不同类别的“小间谍”:


“耳目类”间谍


家用摄像头、智能网关、带摄像头的扫地机器人、智能电视、游戏主机等设备容易变成“耳目类”间谍,在被远程入侵后容易泄露用户家中的隐私画面,还可能造成包括银行卡密码、社交软件账户等信息泄露;


“攻击类”间谍


具有一定功能的智能电饭煲、微波炉等则有可能成为“攻击类”间谍,在被远程控制后可能造成火灾等破坏性事故;


“策应类”间谍


而当下逐步普及的智能门锁等安防设备,则有可能沦为“策应类”间谍,为上门实施犯罪行为的不法分子“打开方便之门”。


贴吧、群组兜售破解智能家电教程


今年9月,一项调查发现,在百度贴吧、腾讯QQ群等网络社交空间中,有多个贴吧、群组存在倒卖已经被破解的智能家居设备账号密码的行为,甚至一些贴吧公然兜售破解有关智能家居设备的教程。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在一个名为“家庭摄像头”的QQ群中,群主和管理员不定期贴出被破解的家用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为了躲避执法部门的侦查,其成员使用“闪照”功能展示用户隐私画面,该画面必须使用手机QQ查看,在查看时无法截屏,且查看后自动销毁。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破解、搜集、兜售…“黑色产业”一条龙


因为智能家居设备破解难度低、用户使用率高、隐私信息集中,“黑入”智能家居设备盗卖个人隐私渐成“产业”。从已经侦破的相关案件来看,破解、搜集、兜售这一系列不法行为往往由一个人完成,在通过QQ群、百度贴吧等渠道将售卖信息发布后,来自各地的买家就会主动与之联系,所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极低。


敲黑板!谨慎选用智能家居设备


网络安全专家提醒用户,在选购智能家居设备时,应尽可能选择大品牌和大厂商生产的正规产品。对于诸如家用摄像头之类可收集用户画面、声音等隐私信息的设备,当用户在家时,可切断电源,离家后再重新打开,以避免隐私信息泄露。


此外,关于如何防范家庭摄像头被入侵,警方建议:


①不要使用原始预设的、过于简单的用户名与密码,要定期更换;


②摄像头不要正对卧室、浴室等隐私区域;


③要经常检查,摄像头角度是否发生过变化;


④养成定期查杀病毒的好习惯。


每经编辑 汤亚文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 (ID:cctvnewscenter)

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

原标题: 《细思极恐 | 这些分分钟变身“ 小间谍”的智能家居用品 正窥探着你的隐私!快自查!》



其他用 户正在看

1、董明珠怼贾跃亭:“根本就是个概念”,“给社会带来负能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