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游戏陀螺
关注游戏创业,为游戏创业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游戏研究社  ·  《星露谷物语》作者将回归新游戏的开发工作中 ·  1 周前  
游戏研究社  ·  这次,国产游戏真的在颁奖季「赢了又赢」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游戏陀螺

新年第一天,致我们深爱的游戏业

游戏陀螺  · 公众号  · 游戏  · 2017-01-27 22:52

正文

文/游戏陀螺猫与海


导读:

除夕已来,新年将至。农历年第一天,致我们深爱的游戏业……如果爱,请深爱。

 

“高深莫测”的手游业

 

“一道菜好不好吃,难道不是厨师就没有品评的权利吗?”在我以前报社同事BOQ这句铿锵有力的话打动下,自我感觉并不热爱游戏的我“被骗进”了游戏业,2014年9月我来到了游戏陀螺。

 

“手游媒体?这是什么东东……”从此以后,身边的亲朋好友问起我在干什么,我都要费一番周折。要解释手游已不容易,而要解释手游媒体更难,而要解释手游TOB产业媒体则更是难上加难。

 

从此以后,我朋友圈转发的文章让我与周边的人际关系网产生了隔阂,不时会有熟悉的人留言:写的是什么?看不懂……开始时曾经很认真地解释,再到后来问的人多了,我就统一句式回答了:嗯,看不懂就对了……从此以后,在身边的人眼中,我成为了一个“高深莫测”的人。

 

“其实我做的是互联网”

 

直到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很体面的回答:我是做互联网的!此语一出,身边的人都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嗯,很不错!有发展前景……之类云云。而具体我是做什么的,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而到后来我才真正明白:我做的其实真的就是互联网。2016年,根据产业报告数据,中国手游的份额正式超越了端游,成为最大的市场。从以往的街机、主机、端游、页游,为什么到手游会释放如此大的能量?这是因为,这是一个与互联网结合得最为紧密的行业。

 

而更为根本的原因是科技——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普及,使得受众端的市场变得空前巨大;而引擎技术的推进,使得开发者端门槛降低,几人的小团队都出现了大逆袭的可能。而联结这两端的关键因素就是互联网。

 

“手游是互联网的金字塔尖产业”

 

是在入行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我才明白到这一点的,当时因为做腾讯创业报告系专题,与一位做O2O方向的前辈交流,他提出了一个点:手游其实从份额上看还不如中国的火锅业。这也令我在思考:为什么还有千千万万的人要来做手游呢?是因为他们都想拥有一段《刀塔传奇》式的逆袭吗?

 

这当然是肯定的,但还有其他的视角,后来我把这个疑惑与墨麟集团董事长兼CEO陈默交流,他的回答令我恍然大悟:手游其实是互联网金字塔尖的产业,从单个来看,它的份额或许不是最大,但是它从塔尖所散发的效应与思维将影响渗透各行各业,这是从互联网化到娱乐化的两大浪潮的关键行业——“当世界实现了互联网化,下一步就是要实现娱乐化”,而要推动娱乐化的关键还是互联网。

 

再到后来这两年看到视频、弹幕、直播、网红等娱乐化的传播方式大规模兴起,让我更加佩服陈默先生的高瞻远瞩。

 

从游戏的研发到发行,这里聚焦着中国乃至世界最顶尖的公司与人才,与时代最先进、最新鲜出炉的硬件软件息息相关,游戏与互联网结合,因为一个好的创意引爆,与科技进步的风口结合,其创造的价值可以数量级地增长,远超我们原来的想象!

 

永恒加班的游戏业

 

游戏业似乎永远都在加班。入行两年多,并不从事开发游戏,而只是从事媒体报道的自己都深有体会。到了晚上有事需要找同行,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永远是:

——“还在加班吗?”

——“嗯是的,你也在加班吧?”

 

据网传的说法,深圳的科兴科学园是全国加班最为严重的地方,因为这里聚集着最大面积的游戏公司。

 

曾经有一个笑话(至于真实性则见仁见智),页游时代一家巨头公司的项目组好不容易到了晚上九点半下班,到了楼下其老大抬头看另一家页游巨头公司的灯还在亮着,于是他又立刻打电话把项目组叫回来继续加班,而他叫回来的充分理由则是对方公司的CEO是位金牌制作人。

——“你们有谁比他牛吗?”

没人敢吭声。

——“连他那么牛都要加班,你们还敢不加班吗?”

 

后来自己还把这个笑话转述给了其中一位主角,这位大佬一脸无辜:“这个故事的版本其实在我入行时就听过,主角是另外两位业内人士。”——在场的人都哄场大笑。

 

而到了最近这两年,似乎版本都统一成了——“你看腾讯的灯都还在亮着,连腾讯那么牛都还在加班,你还敢不加班吗?”——然后腾讯就这么躺枪了,据了解,腾讯许多部门并不打卡,而晚上还在亮灯的是因为部分人上的是晚班,当然超出常规上班时间而加班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一个有着强烈危机感与逆袭可能的行业

 

业界每隔一段时间就传出的加班瘁死的新闻令人心寒,我曾经在一段时间内采访所有人的最后都会在结尾谈到加班问题。综合了许多人的答案总结:其实大部分的公司都反对加班,可是在现实执行中却又因为强烈的危机感使得不得不为之。

 

我也曾经非常地迷茫:高度的文明,为什么结果带来了高度的残酷?后来我除了与游戏业,与更多其他行业的人、甚至我的师长长辈一起交流,我开始注意到一些我以前不曾着重为意的点:互联网的每个行业几乎都在加班。从已经取得成功与巨大领先的巨头公司,到底层的公司,乃至于身边的打拼的人、甚至于大自然的生物个体,许许多多都仍然处于这种常态的焦虑当中。而这也是生活的其中一个本质。

 

想不加班?除非有过人的决策力——王信文就曾经讲述莉莉丝在研发《刀塔传奇》(现已改名《小冰冰传奇》)时其实并不怎么加班。

 

一位开发者的话最令我印象深刻:“虽然这个行业很累和虐心,甚至还很多过劳死,为什么依然吸引那么多人奋不顾身,因为这是我们国家或我们的体制,唯一不论出身不用拼爹的行业,也是少数可以屌丝逆袭的行业,我常常也会怀念,整栋大楼灯火通明团队加班加到残的深夜。”

 

游戏业的加班似乎永远是一个无法有完美答案的命题。

 

 

爱与资历——“最重要是作出贡献”

 

一位开发者曾经跟我说:资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这个行业作出了贡献。而从事游戏已经有30年的前《街头霸王》制作人、现乐逗VP西门孟也曾经跟自己分享:“游戏业是一个不敬老的行业——随着资历的增长,如果不跟上时代,你反而会被后辈所淘汰、更新换代。”

 

相比许多骨灰级玩家的同行,以及众多浸润游戏业多年的前辈,我自知资历浅薄,然而在飞速发展的手游时代,我回望身边的同行进进出出,竟发现自己逐渐已经成为一位“老人”。

 

但对于手游,我一直认为自己并没有很深的爱,直到遇到了《纪念碑谷》。2015年GDC China在上海举行,在乐逗的联线下,我有幸采访到了《纪念碑谷》的主设计师Ken Wong,他用一半中文一半英文跟我谈到了中国哲学中的“道”——“《纪念碑谷》中对建筑的严谨构造,与小女孩的心灵历程,体现的如同中国道家中的阴阳——既理性又感性,既矛盾又统一,成为一个整体。”

 

 

好的游戏是艺术、是文学,是回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我采访过的许许多多游戏公司的高层或是制作人当中,只有两个人跟我谈到了中国文化,一个是跟我谈《中庸》的西门孟,一个则是跟我谈道家的Ken Wong,而他们的国籍都不是中国。

 

这个现象令我深思。为什么是两个外国人在跟我强调中国文化呢?

 

直到后面,我采访了第一波CEO付强,在他的办公室看到了“仁义礼智”的毛笔字横匾;在读王世颖的著作《人本游戏:游戏让世界更美好》中也提到了《中庸》思想;回望与墨麟陈默谈出海难点时,他从文化角度解析了象形文字体系与拉丁字母体系不一样所带来的思维不同……我才明白到,中国其实并不缺乏有文化的游戏人,只是我们需要看到更多有文化品味的游戏。

 

可以说是参加这一年的GDC,令我对游戏回到了最原始、本质的认识。游戏的本质是好玩、情绪的投入与释放。一款好的游戏,犹如一部好的文学、艺术作品——你并不是不喜欢文学、艺术,你只是还没遇到真正足够好的、适合自己品味的文学、艺术作品,游戏也是如此。

 

我想起了小时候家用机时玩的《街头霸王》《魂斗罗》、街机时玩的《三国志》《拳皇》——原来我并非不喜欢游戏,只是后来那种氛围与气场变化了:后来我们都变得比较孤单地玩游戏。

 

我还想起了在高中的一个夏天,我喜欢上了去游戏机室玩一个叫《电神魔鬼2》的游戏,而打了整整一个暑假。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因为我在去游戏机室的路上会经过我当时喜欢的一个女生的家门——于是每次去玩这个游戏,我便有机会看到她了。而当去年我在家那边的游戏机厅重遇到这个游戏时,我带着无比的震撼与感恩投入了十几个币一直把这个游戏打到了“爆机”。

 

一切,源于爱

 

曾经一位大厂的女公关跟我讲,他的丈夫也是做游戏的,当年就是因为两个都喜欢游戏而在一起,也一起在游戏公司工作。但到后来,她有点困惑与烦厌了,她感觉对游戏已经没有过去的那种爱了。

 

这也令我想起了我当初为什么要进入这个行业。

 

互联网本身就是更有渗透力的媒体——在传统媒体工作多年,这是我来到了互联网的一个感悟:最多人看的媒体不是任何一张报纸,而可能是简单粗暴的QQ新闻弹窗。而许多纸媒时代我们在追求的理想与进步,在互联网产业已经在无声、甚至在生活工作的落地层面更大力度地推进。

 

但比互联网更大的一个范畴是文化。而人类对于文化的爱是深沉而相通的。因为在游戏陀螺,可以遇到各种有趣、有思想的人作深度的交流,进而对时代有更深入的认识、对文化有更多的通感,这或许是自己其中的一个最大乐趣与动力吧。

 

许多公司的CEO都曾跟我吐槽,在游戏业招人不好招,因为很难招到一个既对游戏有那么深的爱,又能力很强的人,而在媒体也同样如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认为我并不热爱游戏——在那段我还不够热爱游戏的日子里,是什么支撑自己义无反顾地进入游戏业呢?最近我开始在回顾反思这个问题,后来我想起了,那是因为我那时深爱的人就在游戏业,我希望能够离她更近。这是一个我从未能言明,但一直在发生着意志作用的一个因素。

 

为什么不喜欢游戏的人可以一直写游戏?后来我才明白,我在游戏业一直呆到今天,原来还是因为爱。

 

“看完这一篇,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加班了!”——这是一位读者在我自己以往文章的留言,而我相信,我们一旦有了文化与爱的涵养,一些原本是痛苦的东西也会随着气场而发生转化,甚至成为一些美的回忆。而如果有着一群有文化洞察力的开发者,那么做出有文化与普世成功的游戏,只是时间问题。

 

新年第一天,致我们深爱的游戏业……如果爱,请深爱。


我要找游戏陀螺

行业爆料:猫与海(微信号 catandsea)

商务合作/采访/投稿:文静(微信号 mutou_kiki)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今日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