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罗瑞这位听障人士从田径运动员转型为厨师的经历,通过他的故事展示了听障人群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如何努力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文章还强调了科技在帮助听障人士克服沟通障碍、融入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到了华为等企业在信息无障碍建设方面的努力。最后,文章呼吁更多企业和个人关注听障群体的需求,共同打造一个平等、温暖的社会生态。
罗瑞曾是田径运动员,退役后遭遇多种困境。通过开烧烤摊,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节奏,并在餐饮业找到了新的起点。他的故事展示了听障人群面临的困难及坚韧的精神。
由于沟通障碍和外界误解,听障人士在就业市场上面临诸多挑战。他们常常只能选择有限的工作,且在工作中也可能遇到交流不便的问题。
科技的发展为听障人士的生活带来了改善。例如,AI字幕、声音修复和手语视频服务等创新功能帮助他们克服了沟通障碍,促进了社会融入。华为等企业在信息无障碍建设方面的努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听障群体的融入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他们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罗瑞的无声饭店不仅为他自己提供了重新站起来的机会,还成为听障人士与社会连接的桥梁。通过这份工作,他们不仅获得了被尊重和被需要的感觉,还展示了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全文共
4983
字,阅读大约需要
13
分钟
文 | 严目
2007年的秋天,田径场上,罗瑞用力摆动双臂,迈开双腿,尽情奔跑。他听不见风声掠过耳畔的呼啸,皮肤却能感受到空气的凉意,双脚踏过跑道时的回弹清晰而有力。当他冲过终点线,看到观众席上为自己喝彩的面孔,他知道自己赢了。站上领奖台时,周围一片安静,他听不见观众的欢呼与掌声,却能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欣喜和鼓励。
这是他与世界沟通的方式,一直如此。
3岁那年,一场疾病夺走了罗瑞的听觉。即使如此,他从未放弃感知世界——通过观察表情的细微波动揣摩情绪,通过奔跑感受速度与自由。
今天是国际残疾人日,我们想讲一讲罗瑞的故事……
站在饭店厨房的灶台前,罗瑞可以一手颠勺,一手熟练地翻炒着锅中的食材。热气氤氲中,他的脸微微泛红,动作却一如当年在跑道上的步伐般流畅。
他曾经是田径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现在,只有回家看到五十多块田径奖牌静静地躺在那里时,他才会偶尔回忆起那段闪耀的日子。2015年,罗瑞结束十年的运动生涯,结婚生子,开过洗车店。但后来遭遇离异、大姐和母亲先后离世等打击,他一度意志消沉,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年迈的父亲忧心忡忡地找到姐姐罗娟,说他“再这样下去就废了”。
▲ 罗瑞在厨房备菜
一切变故发生得猝不及防。退役后,曾经以体力为傲的运动员发现,自己能够选择的工作极其有限——只有简单的体力劳动。罗瑞的故事并非个例。听障人群在就业市场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沟通障碍和外界对听障者的误解,即便是在一些看似适合听障者的职业领域,如手工艺、计算机编程等,在实际工作中仍可能遇到交流不便的问题。此外,职场中普遍缺乏足够的无障碍设施和支持服务,进一步限制了听障人士的发展空间。
社会上的偏见更是让他们的困境雪上加霜。对许多听障人士来说,真正让他们痛苦的并不是听不到声音,而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的需求其实很简单——能拥有一个被需要、被认可的机会。
罗娟想要拉弟弟一把。她和丈夫最终决定从消费频次高、受众面广的餐饮业试手,正好罗瑞对做饭也颇有兴趣。罗瑞不肯离开玉溪老家,罗娟便从建水回到家乡,租了个铁皮屋,买了些烧烤用具、调料和桌椅,带着弟弟在夜市街摆起了摊。
陷入人生低谷的罗瑞最终在厨房里找到了新的起点。姐夫教他做菜,他自己从网上浏览视频,边看边学。小小的烧烤摊开始有了点起色后,姐弟俩盘下一间店面。作为厨师,他从零开始钻研煎炒、卤煮等技艺,一次次练习,只为磨练自己的手艺。作为餐馆老板,他事无巨细亲自上阵:清晨去市场采购新鲜食材,午后串肉串、清扫、洗菜、择菜,忙着生炭、摆桌,直至夜晚迎接顾客。每到下午5点,他匆匆吃几口饭,但常常还未吃完,就要放下碗筷去接待客人。等到所有的工作告一段落,已是深夜两三点。
▲ 无声饭店常常营业到深夜两三点
看到弟弟默默忙碌的身影,罗娟心头总是泛起一阵酸楚,但他们都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
除了为工作奔忙,罗瑞还有一些没有被讲述的辛酸时刻。客流量不大的下午,店员们在店里用手语聊天,一些路过的人就像看笑话一样对店员指指点点,“有的甚至在那边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用不顺眼的表情看着店员聊天。”最后,作为姐姐的罗娟看不下去,搬把椅子出去质问:“看够了吗?要不要进来坐着看。”
当然,店里也不乏温馨动人的时刻。罗娟不在店里时,老熟客总会带着一种默契踏入店门,自行在纸上写下想点的菜品递到店员面前;或者,他们会按照墙上贴着的手语指南,用手指比划出自己的需求……这样的场景,在这家小店频繁上演,无声的交流方式也给店里增添了几分特别的情调。
▲ 常来店里的老熟客用手语对罗瑞说谢谢
罗瑞的生活开始悄悄改变。他通过努力工作来摆脱困境,餐厅与后厨的忙碌填补了他生活的空缺。
罗瑞或许是幸运的,但更多听障人士依然在困境中挣扎。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机会,更是社会对于“无障碍”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代表了当下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意味着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这是一种跨越边界的理解和共情。
罗瑞觉得,退役之后,这份工作让他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需要。
从田径赛场上的听障冠军,到夜市街头的烧烤师傅,罗瑞的故事,是一段关于跌倒和站起来的曲折历程。
退役后的罗瑞,不再是那个在田径场上奔跑如风、手握奖牌的天之骄子。但即便跌倒了,也要再爬起来。罗娟用她自己的方式,把生活的艰难和希望一一告诉弟弟。
开烧烤摊的第一天,收入仅85元,几乎连食材成本都赚不回来,但罗瑞没有放弃。看着第二天营业额突破2000元,他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兴奋。从一个简单的摊位,到后来开起烧烤店,罗瑞重新找到了人生的节奏。
不仅如此,罗瑞的成长也激发了他帮助他人的愿望。他深知,掌握一技之长,是许多跟他一样的听障人士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因此,在罗瑞手艺日益精湛时,他和姐姐决定招收更多的听障员工,教他们烹饪和服务技能,希望他们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店员们借助声音修复功能和摊主进行交流
罗娟了解罗瑞的想法,“运动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罗瑞那么多年运动生涯,也积累了很强的毅力和韧性,成为厨师后,他也希望把他所学到的这些东西传给想有一技之长能自立自强的人。他说他不但重新站了起来,还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
如果说“无声饭店”是一座桥梁,帮助听障人士与社会建立连接,那么店内的“手语墙”无疑是桥梁的入口。这面墙上写满了食物名称、点餐方式和基本手语教程。对于听障员工来说,这不仅是与顾客交流的工具,也是他们渴望被理解的象征。
而在饭店之外,科技正在延伸这份理解和温度。罗瑞的手机上,也有着便捷的无障碍功能——小艺通话、AI字幕、小艺声音修复等功能,能够辅助听障人士与外界沟通。不仅如此,华为推出的手语视频服务还可以带领听障人士更进一步打破科技阻碍,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设备和享受科技红利。
罗瑞听闻华为手机有小艺通话功能,可以在打电话的时候实现语音与文字互转,他好奇但不知道从何下手。在听障朋友的推荐下,罗瑞了解到了华为特别推出的手语视频服务。为了改善沟通体验,他决定试试这项新服务。通过一对一远程面对面视频的方式,罗瑞与华为的客服用手语进行了实时交流。手语客服耐心地向他介绍了如何使用小艺通话。
▲ 罗瑞用手语向华为客服咨询手机使用的相关问题
经过客服的详细指导后,罗瑞很快就掌握了这一技能。现在,无论是工作间隙还是休息时间,罗瑞都喜欢通过视频电话联系家人,特别是看看孩子们最近都在忙些什么。科技的力量,不仅便利了个人生活,也让听障人士在其他领域更加自信从容。
从凌晨街头的烤炉旁,到无障碍技术的屏幕前,这段旅程记录了一个家庭的坚韧、一个小店的成长,以及一个群体的勇敢和团结。罗瑞的故事仍在继续,而科技的介入,注定会为这些人的生活注入更多的可能性。
为了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罗瑞和众多听障人士一起,“用十倍的努力追赶普通人。”
他们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无数听障群体在追求平等生活时的挣扎和渴望。这种渴望,支撑着罗瑞这样的个体,也推动了社会对无障碍技术的持续探索和优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字幕、声音修复和手语视频服务等创新功能正在从根本上改写听障人士的生活方式。同为听障人士的中国聋人协会主席范宜涛感慨道:“沟通困难始终是制约聋人发展的极大障碍,而科技的进步能为听障人士的生活带来显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