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官方账号。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现场新闻、原创新闻报道的大本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日报  ·  热搜第一!哪吒导演回应“啃老”​三年 ·  昨天  
新华社  ·  东部战区重磅发布!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社

夜读|最舒服的关系莫过于此

新华社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2-02 21:51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有话可讲,有人爱听”的主题展开,强调了家庭生活中“废话”的重要性。文章提到温馨的家里需要心中有爱,嘴里有话,日常对话是调节生活的良方。父母、伴侣和孩子之间的废话背后代表着深沉的惦念、真挚的爱意和自然的引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废话”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文章指出,温馨的家里不仅需要心中有爱,还需要嘴里有话,日常对话是调节生活的良方,而这些对话大多由看似毫无营养的“废话”组成。

关键观点2: 父母唠叨背后的深意。

文章提到父母的唠叨含着最深沉的惦念,光阴易逝,应该多留时间给父母,认真聆听并回应他们的“废话”。

关键观点3: 伴侣之间“废话”的价值。

文章强调,情绪价值是亲密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日常“废话”透着最真挚的爱意,愿意说废话并倾听是夫妻之间爱的标志。

关键观点4: 亲子互动中“废话”的作用。

文章提到,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聊些“废话”,这远比硬邦邦的道理更有用,是引导孩子成长的“营养剂”。


正文



有话可讲,有人爱听,世间幸福之事莫过于此。

一个温馨和美的家,不只需要心中有爱,还需要嘴里有话。


要知道,日常生活里的小确幸,大多由“废话”组成。


这些平时看上去毫无营养的对话,恰恰是调节我们生活的良方。


生活中,那些相处和睦的家庭,彼此之间都很会说“废话”。



父母的唠叨中,含着最深沉的惦念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二十岁以前,你会觉得父母很唠叨;四十岁以后,你会觉得有父母唠叨真好。


成年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待在家里听父母说“废话”的时间越来越少。


甚至有时候,我们还会对父母碎碎念式的关心感到不耐烦,把这些爱的声音当成负担。


光阴易逝,请把时间多留一些给父母,不要让他们每次打开的话匣都以落寞收起。


毕竟,父母口中的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我们最深沉的惦念,也藏着我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学会多给他们一些回应,不要让父母伤心,也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伴侣的絮叨里,透着最真挚的爱意


情绪价值是亲密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那些可有可无的日常“废话”,满载着夫妻之间最真挚柔软的爱意。


一位作家说:检验夫妻之间是否爱着的一个标志,就是双方之间是否愿意说废话,是否愿意倾听对方跟你说废话。


日常的絮絮叨叨,看似没有意义,却能在交谈中,让伴侣真正参与到彼此的生活中。


夫妻不只是一起过日子的搭档,也是并肩作战抵抗人生风雨的战友。


学会共享对方的喜乐,感受对方的悲伤,并认真给予对方反馈,如此,才能让两人之间的情感升温、关系牢固。




亲子的互动中,藏着最自然的引导


平日里,大多数家长都不愿意和孩子闲聊,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健康、温饱和成绩好坏。


但实际上,父母平日里多和孩子聊些“废话”,远比冷硬刻板地讲道理要有用得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最初的各种能力,都是从日常的亲子互动中获得的。


这些听起来貌似无价值的亲子对话,正是能让孩子更好成长的“营养剂”。


如果父母平时很少与孩子交流互动,孩子也会慢慢关闭心房、回避沟通。


聪明的父母会将知识和道理融入日常的闲聊中,不动声色地引导孩子成长。


父母唠叨的家长里短,伴侣分享的生活趣事,孩子口中的疑问好奇,是一个温馨的家给予的安全感。


有话可讲,有人爱听,世间幸福之事莫过于此。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收看收听更多《夜读》文章,关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来源:综合洞见、人民日报
技术支持:出门问问魔音工坊
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