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是三明治线上写作社群每日书社区的共读共写活动。我们会在当月的写作社群内更新选书资讯,书籍范围包括非虚构、文学、历史、社科类。参与每日书的作者可报名申请获得赠阅。在阅读俱乐部,你可以:
●
获赠精选书目
●
尝鲜还未上市的新书
●
和每日书小伙伴们共读,交流阅读感受
●
获得
编辑推荐的
延伸阅读
●
共写书评,你的阅读体验被更多人看见
1月将有三本新书作为三明治阅读俱乐部的共读书目,分别是
《人鱼之间》《白》《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
。
获得赠书方式:报名参加1月
每日书
→ 填写社群内发布的申请表 →被选中获得赠书,参与共读活动。希望收到赠书的小伙伴至少写下300字阅读感受,精彩书评将会发布在三明治公众号上。
作者:张天翼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如雪如山》作者张天翼全新短篇力作,诡谲梦境交织成网,以绮丽文字绘制成人世界的荒诞与忧伤。
《人鱼之间》中的故事,以童话解构的形式,折射了关于爱情婚姻、关于家庭人生的普遍法则。作者张天翼以华丽、灵动而不失幽默的笔触,重写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将现代性思考、情感和生活经验融入其中,重构了一个看似真实又充满梦幻的神秘世界。在故事里,“公主”不再是等待救援的弱者,而是握紧拳头的勇士;“王子”不再是英雄,而是面临情感困惑的普通人;海狮与鹰也懂得什么是爱……
在真与幻之间,歌与泪之间,爱与痛之间,《人鱼之间》是成年人心中的童话,是搭建在现实与幻想之地的天梯。
亲爱的读者,感谢你走进这片童话与现实之间的林地,走进作者尽心莳育的花园。你一定看得出,这些故事里写了作者的很多不相信。
我不信在一支舞的时间里舞步和谐,就意味着后半生婚姻美满,“一直幸福生活下去”。我不信高居于豆茎顶端的富足世界里,那金子是靠魔法母鸡生下来的。我也不信善良天真、会跟动物说话,就能在矮人之家快乐地过活,最后等来完美的王子。
但还有一些东西,是第一次被童话的光照亮心灵时,我就始终坚信的。如今我仍然相信。我相信爱同属于天神、凡人与万物,能让石头化为血肉生灵。我也相信勇气、坚强、信心,相信要攥紧双拳去战斗,为自己和亲爱的人。
每个故事是一朵心血染成的花。谢谢你把它别在襟上,与作者共度这舞会之夜。
作者:[韩]韩江
译者:胡椒筒
出品方:磨铁图书·大鱼读品
这是韩江继《素食者》后又一重要作品。一本无法定义的、极美的、散文诗般的“小说”,是一份白色的悼词,悼念生命中不可挽回之物,也为所有应该铭记的死亡与灵魂点亮蜡烛。
故事的主人公“我”曾有一位早早夭折的姐姐,“我”对她的记忆就是一个“半月糕般白色的孩子”。这本书以对姐姐的追思为始,描写了63种日常中的白色事物。表达了那些我们对人生中最珍贵的、最洁净的、最单纯的事物的死去的哀悼。
母亲生的第一个孩子在出生两个小时后便死掉了。
母亲说,她是一个脸蛋白得像半月糕一样的女婴。因为是仅有八个月的早产儿,所以她的身体非常小,但眼睛、鼻子和嘴巴都长得很鲜明、漂亮。母亲还说,她始终难以忘怀那双乌溜溜的黑眼珠望向自己的瞬间。
当时,母亲和被分配到乡村小学当教师的父亲住在偏僻的公房里。因为距离预产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母亲没有做任何准备,但那天上午羊水突然破了。母亲身边没有一个人。村里只有一部电话,还是在走路需要二十分钟的公交车站前的商店里。距离父亲下班也还有六个多小时。
那是刚下霜的初冬。二十三岁的母亲慢吞吞地爬进厨房,照着不知从哪儿听来的方法把水煮滚,然后给剪刀消了毒。她从针线箱里翻出一块够做一件婴儿服的白布,忍着阵痛,一边害怕得直掉眼泪,一边做起了针线活。婴儿服缝好后,又准备了一条用来当襁褓的被单。母亲强忍着愈渐强烈且频繁的疼痛。
最终,母亲独自生下了孩子。她亲手剪断脐带,把刚做好的婴儿服穿在沾有血迹的小身体上。一定要活下来。母亲抱着只有巴掌大的、哭声如细丝般的孩子反复喃喃自语着。一个小时后,孩子奇迹般地微微睁开原本紧闭着的眼皮。母亲凝视着那双乌溜溜的眼睛,再次喃喃地说,一定要活下来。又过了一个小时,孩子死了。母亲把孩子抱在胸前侧躺下来,忍受着怀里的身体渐渐失去温度,干涸的眼眶再也流不出眼泪。
作者:[韩]孙希定、林允玉、金智惠编;[韩]崔至恩等著
译者:田禾子
出版:野spring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从综艺到K-pop,从韩剧到电影,作为娱乐工业王者的韩国,给我们的时代创造过多少文化奇观,其背后又隐含着怎样的“厌女”逻辑和父权驯化?
以《极限挑战》《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韩男娱乐”,以《创造101》为代表的女团制造工业,再到网络“热梗”和steam游戏社群,你爱看的,都可能大有问题——是的,关于“厌女”,你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反应过度”:我们要娱乐,也要学会清醒地分辨与思考;我们要欢笑,同时也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笑。
2015 年,由韩国女性劳动者会策划并创作了一档女性主义播客“乙们的驴耳”,后邀请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学者、作家孙希定作为播客主播。本书精选该播客节目的热门内容“大众文化与性别”集结成书,在韩国正式出版后迅速引发关注,并成为当年图书网站的年度非虚构作品之一。
本书以“娱乐解剖”作为方法,彻底拆解“韩娱”奇观背后的“厌女”病灶,开出犀利的体检报告和解毒指南,每一句都是炮轰父权制大众文化的粉红炸弹。同时,本书也是一份从性别视角出发的当代娱乐文化警世录,更是对其他可能性的期待与召唤:在对文化工业的审慎观看与批判性思考中,新的视角,新的叙事,终将到来。
在2015年的“女性主义重启”中,女性发声最积极的领域之一是包括网络文化在内的大众文化领域。不仅是以“泡菜女”等词为代表的网络男性文化,女性受够了K-pop、电影、电视剧、综艺、文学等领域中随处可见的厌女元素,她们高喊着“我们并不觉得‘没关系’”,成为女性主义觉醒的开始。
但一个社会的厌女文化是无法与其政治、经济体制分割开来的,韩国也是如此。将女性禁锢于照护类劳动并贬低这种劳动的文化,导致了劳动市场中对女性的歧视现象;劳动市场中对女性的排挤,在大众文化中则延续为“代表性的女性消亡”。在无法想象女性故事的社会中,女性的政治性权利经常被侵犯。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难分因果关系的恶循环。正因如此,我们在节目中一直关注女性的社会政治地位和劳动条件,还有展现其性别气质时的社会特质。当然,识别这种绞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驴耳”试图通过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大众文化内容,简明地阐述这个问题。这个过程中,许多女性主义专家共同参与,扫清了难点。
我们从2016年至2017年的播客节目中精选并完善了11 期,编辑成书。本书掷出许多挑战我们所处世界的好问题,提供从性别平等的观点来批判性地理解大众文化的优秀案例,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称这本书为“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实战指南”。
参与1月每日书的作者可报名申请获得赠阅,点击小程序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