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晨枫老苑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发现新西兰  ·  新西兰国宝惨死,嘴巴被夹碎!原因让人无语 ·  2 天前  
第1眼新闻  ·  轨道15号线首列车来了,长这样→ ·  昨天  
发现新西兰  ·  KFC开始卖炸鱼,网友:“先把鸡肉做好吧” ·  4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新西兰脑癌患者用DeepSeek给自己看病,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晨枫老苑

拒绝承认行为教育的缺位是大问题

晨枫老苑  · 公众号  ·  · 2024-10-11 11:30

正文

“两女子在飞机上给孩子立规矩”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现在可能是放下激烈情绪、理性再考虑这一事件的时候了。
这中国教育里,行为教育的缺位是大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拒绝承认中国教育里存在行为教育缺位的问题。

2021年3月开始施行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就提到,学校、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积极管教和教育惩戒的实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言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要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
这个问题在学校和家庭同样存在。在“飞机上把孩子关进卫生间立规矩”事件里,争议的实质其实不在于具体方法或者两位女子的管教权力问题,而在于对孩子的行为教育,这里就是家庭层面的教育惩戒。
然而,很多人索性拒绝承认存在行为教育严重缺位的问题。
教育不是一代人的事,几代人都既是因,又是果。80、90年代中国有了“小皇帝”的说法,当时说的只是一代人“难养”。现在这一代人长大了,很多不乏成就,于是说法反转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巨婴、小仙女越来越多了。他们都未必是80、90年代出生的,可能更晚。这正是行为教育的累积和延迟效应。一代人由祖父母带大的副作用可能是不小的因素。
随着独生子女化,孩子精养化了,父母管不过来,祖父母从帮忙搭一把手,到全盘接管,一代人基本上由祖父母带大。祖父母号称有经验,但他们的经验是几十年前的,不说是否落后于时代,还记得多少都是问题。
祖父母有天然的宠溺孙辈的倾向,“代人养孩子”也约束了手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错,孙辈是自家的,但媳妇/女婿是“人家”的。父母和子女之间还不可能100%同心,与媳妇/女婿之间更是客客气气、相安无事为首要考虑,在带孩子中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家庭条件好了,也容易有“一切满足孩子”的倾向;“全须全尾长大、交给爸妈”更容易“把问题留给后面解决”。必须说,宠溺是大人的天性。父母不宠溺是因为怕孩子爬到头上来、管不住,更是没时间、没条件宠溺。祖父母不怕,一辈子在各种规矩之间周旋,退休了正是甩掉各种规矩的时光,孩子爬到头上反而是天性的解脱,更是有时间、有条件宠溺。于是,一切能宠溺的都宠溺,这是天伦之乐;一切能代管的都代管下来,为的就是在自己的“辖区”里减少出错。这其实也是一种“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思维。尽管每一个祖父母都不会承认。
在万千宠溺中,人中龙凤的期望是同时的。买房子有六个钱包的说法,学校成绩单下来的时候,何尝不是六双眼睛?到了要唠叨“你要努力呀,我们那么多牺牲,还不都是为了你”的时候,更是六张嘴。其结果是,孩子对“本份”的事情是能够做好的,比如学习,长大后延伸到工作;但对于其他,就高度依赖家人的照看甚至越俎代庖了。在巨婴和小仙女的各种跋扈背后,不敢面临挑战和责任其实是深层原因,跋扈只是回避心理的应激反应。
事实上,谁都看得到宠溺的问题,有些装作看不见,也有些宁愿自己辛苦点,也要自己带孩子,就是不想孩子被宠坏,只是这些是少数。
成家生子后,工作必须自己干好,没有别人替你干,但“孩子是为老一代生的”,老人愿意接管正好。带孩子的挑战和责任既不必面对,更害怕面对。其结果是,孩子由老人带大,行为问题则在老人“留给父母解决”和“谁带出来的问题谁解决”之间掉入三不管地带,这第三方就是学校。
有人竟然拿出教育部和学校的各种守则、政策,来说明中国一向是注重行为教育而且有效的。要是这都管用,党内、政府内早都没有腐败、违纪了,慢说老虎,苍蝇都应该少见。
现实是,孩子的行为教育家里都不管,学校更不敢管。
家长压力一方面出自护犊心理和“我的孩子谁敢说不好”,另一方面学校也必定要求家长配合。但自己就是巨婴、小仙女的家长要管教孩子,还真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在一定程度上,巨婴、小仙女多了,也是年轻一代恋爱难、生育难的一大原因。想想自己被伺候长大的样子,想想自己要伺候伴侣,要伺候下一代,就不寒而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