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十年之约 #4 | “升华”一下这个月的知识点们~

也谈钱  · 公众号  ·  · 2021-04-29 12:59

正文

前言

自由、躺赚和 10%,这可能是我提及频率最高的三个关键词。
我一直和大家说,投资躺赚不操作,不折腾、不挑时间、不高抛低吸、不看新闻、不盯大盘,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我也一直和大家说,10% 的投资收益并不难实现。
争论无意义, 我想用数据和事实证明这件事儿,就像证明财务自由可行那样。 我自己正是依靠这样的策略一步步逼近希望中的财务自由。

想帮大家避免的焦虑

投资实盘已经有很多了,我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能力最强的,但为什么我还想再做一个?
因为在我看来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很少有人解决——主动承担和大家一致的风险。
我研究过很多年抄作业,姑且算是个老手吧,我曾经遭遇过这样的焦虑。
大 V 推荐了某个投资,表示他自己买了,我就跟着买了;过几天他又推荐了某个投资,他买了,我也跟着买了。
很快,我没钱了,但大 V 还在不断推荐,仿佛他的资金无穷无尽。而且年终复盘时他的收益总比自己推荐的投资高。
跟投某个组合,但几个月以后主理人又出了一个新组合,我该怎么办?跟还是不跟?
如果新组合比旧组合好,那为什么不直接调仓旧组合?如果新组合不如旧组合,那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组合?
我们的本金就这么多,但主理人却可以做无穷无尽的跟投,我到底该信那个?
后来我想明白了,抄别人的作业不但要关心他买了什么, 更要关心他动用自己全部身家的多少比例。这个比例,才是他的真实态度 ,没人会拿自己的本金开玩笑。
但很少有人会主动公开这个数字,我打算先吃螃蟹。这是我能想到的、解决上面几种焦虑最有效的办法。

给大家当垫脚石

十年之约是我的实盘,但不是跟投,这是我给大伙的垫脚石,给大伙的 Plan B。
大家可以它作为一个对比基准——不花精力、舒服躺赚的投资收益基准。
在投资上我只是个普通人,投资就是认知变现,以我的认知不奢求能获得市场上最高的回报,我所选出来的也必然不是市场上最出色的。
十年之约的定位是下面这个三个:
  1. 如果你的收益比我高,先要恭喜你。你可以把我的组合作为一个基准,看看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自己多赚的钱是否匹配,是否有优化空间。
  2. 如果你的收益比我低,也许可以想想为什么自己花了更大的精力收益反而更低了,会不会不操作反而更赚钱呢?
  3. 如果你完全不知道投资应该怎么下手,那我的这个实盘也许可以成为你的一个起点。这不是最好的策略,但一定在及格线之上。

我的建议

没有一笔投资是适合所有人的。
如果大家打算参考我的持仓,我建议大家先少买一点,观察几个月,确定是否适合自己再多下手。 一笔投资是否适合自己,往往在买过一点点才知道
机会常有,但本金不常有,不要太着急。
十年之约系列,我会每个月更新一篇,目标至少写上十年。希望能帮大家放下对钱的焦虑,跳出老鼠赛跑,享受财富原本的美好,这件事儿本不应该如此困难。

2021 年 4 月 29 日

为了主动承担与大家一致的风险,我会定期更新自己在各个投资上的具体比例,基数是我的全部资产减去生活备用金。 这不是给大家的建议比例 ,大伙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调整。
(关于长赢和永久组合的说明 戳这里 额外多说一句 ,很多不了解的人对长赢的收益有误解,觉得好像没有主动基金收益高,其实并不是。在上涨行情里长赢的收益看起来不及主动基金很正常,长赢的厉害之处在于等熊市到来的时候我们会「赚到」钱,而不是「赚过」钱,要带着一轮牛熊以上的视角看待收益。为了防止误导大家,后面表格里我就不再附长赢的收益了。)
我的投资理念—— 像买房一样买基金 ,长期持有、淡定收租。投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省下精力多放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
关于主动基金的思考我有在知识星球里系统整理,需要的小伙可以参考,没有也不影响大家参考我的实证。(后台回复「知识星球」)
我的投资还是老样子,有钱就囤主动基金(跟投 ≈ 主动基金,本质没差)。
主动基金账户最新数据如下, 4 月上涨大约 2% (数据来自雪球组合,最新比例富国天惠 45%,兴全趋势 45%,兴全合宜 10%。兴全合宜是 2021 年 3 月刚加入的, 具体说明在这里
……
把这个月写过的 3 篇相关内容串一串, 放在一起读感觉会不一样
1、我先写过一篇 自己的学习方法 ——想要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最好的办法不是“博采众长”,而是挑少数一两个最可靠的前辈集中学习。
因为真正的认知往往不在于「做 A」,而在于为什么「做 A,而不是 B、C、D、E、F、G、H、……」
问题是,做什么,大家都看得见,但不做什么,往往要非常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如果我们同时学习太多的人,往往就只能注意到他们做了什么,而很难学到真正的认知——那些他们不做的东西。
2、我平时常跟大伙说,选基金考察缺点比优点重要,了解缺点才可能做到长期持有。后来正好赶上很多媒体都在讲 董承非“踩雷” ,我表示自己还会继续持有:
真正的信任不是“你赚钱我开心”,而是你遇到了逆风期,而我依然愿意和你在一起。
3、周二又写过一篇 我的观察 ——很多大佬并不喜欢所谓的「分散投资」
……大佬们评价「分散投资」其实是反对的分散投资背后一种错误的心态——买了自己并不懂的投资,觉得分散了就能安全一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