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收藏家俱乐部藏友网
《国博古玩艺术网》是收藏行业最具影响力平台!您收藏我帮忙!您出售我推荐!如有疑我解惑!收藏事找我们!
51好读  ›  专栏  ›  收藏家俱乐部藏友网

同样是玩收藏:为何有人满屋是烂货

收藏家俱乐部藏友网  · 公众号  ·  · 2020-02-28 08:00

正文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美女 音频

《五月槐花香》剧照

民国时期的琉璃厂古董商,谁能坐上洋庄生意,谁就能赚大钱。 洋庄,即是把古董卖给欧美和日本买家。

当时洋人买家中,著名的有英国人大维德、美国人福开森、日本人山中定次郎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 开价普遍高于市场行情。 中国人眼里的冤大头。

中国人买货追求的是捡漏,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货。 洋人不是,只要东西对,多花点钱是为了及时拿下这件货。

所以,西方人发明了拍卖,价高者得,很短的时间内,你必须作出抉择,否则你喜欢的货就归别人了。

张宗宪在拍卖会上

拍卖与捡漏是两个极端。

捡漏更多属于农业文明,实现的基础是信息普遍闭塞,人员很少流动,少数人受教育……

捡漏一旦发生,即意味着: 有人吃大亏,有人沾大便宜。 双赢是不可能的,一锤子买卖。

捡漏是最符合人性的,洋人未必不向往。 但洋人们发现,在商业市场中,捡漏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双赢的结果才能有持续的生意。 所以,古董生意最靠谱的还是拍卖。

马未都曾在电视上大讲自己的捡漏故事,主要是为了普及收藏的乐趣,据说观复博物馆的重器基本都是在拍卖场买的。

中国古董收藏市场上,如今国宝帮盛行,他们遵循的原则,仍是捡漏。 于是,用很少的钱,买回家大量的假货。

其实都是最基本的常识,稍加分析和思考,就能想明白的事,可很多人就是执迷不悟,醉心捡漏。

捡漏思维又何止发生在收藏圈,远的成功学,现在的心灵鸡汤,基调还不都是捡漏思维嘛……


—END—

温馨提示:

《藏友网俱乐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兴南大道421号606室

欢迎全国各地藏友们喝茶交流文化鉴赏,座机号码:020-3114126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