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高值耗材带量采购下市场份额分配方法研究
Market Share Allocation Method of Purchasing with Quantity of
High-value Medical Consumables
郑洋洋,丁锦希*,李佳明,吴秋婷,李 伟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 211198)
摘要:
为保证产品供应的安全性及临床选择的多样性,我国大多数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试点地区均采用了“多家中标”的中选规则。然而,对于“多家中标”规则下应如何科学合理、公平地划分市场份额(约定采购量)的问题,目前仅有少数地区提出了明确方案。通过对试点地区方案进行研究后发现,其方案中仅关注了各中标企业应分得的份额比例,但未就不同中标企业应向哪些采购地区进行产品供应这一操作环节问题予以充分考虑。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在医药产品市场份额分配上的做法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采用“综合法”来进行耗材市场份额的科学分配,最大程度地平衡了中标企业与医疗机构双方主体的利益。
关键词:
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市场份额分配
为理顺高值耗材价格体系,推动形成质量可靠、流通便捷、价格合理、使用规范的耗材治理格局[1],国务院于2019 年7 月印发了《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提出:“对于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高值医用耗材,按类别探索集中采购,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谈判采购。”随后,国务院于2020 年3 月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全面实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上述政策文件的出台预示着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后,将其成功经验推广至高值耗材领域已是大势所趋。2020 年7 月,国家医疗保障局下发了《关于委托开展< 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方案(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国家层面已启动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工作,首批将以冠脉支架为突破口,探索耗材带量采购的实施路径[2]。
尽管国家已在药品领域进行过2 批带量采购( 第3 批将于近期实施),对于多家中标下如何划分市场份额( 约定采购量) 的问题已积累了一定经验。然而高值耗材不同于药品,其使用方法更为复杂,需要临床医生的深度参与,与医生的临床使用习惯有很大的关联性,即存在较强“品牌使用习惯”特殊性的问题[3],再加上中国尚未对高值耗材实施“一致性评价”,同品种不同品牌耗材间存在质量和疗效差异,从而加剧了该问题的严重性。面对耗材的这一特殊性,应如何设计符合其特点的市场份额分配方案以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已成为招标采购部门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以下是文章全文:
基金项目:2019 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委托课题:高值医用耗材采购的国内外政策和经验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