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文是圆方的第1052篇原创
(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标志可收听音频)
当在2022年12月31日第一次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圆方有一种“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感觉。在《2023,世界会更好么?》的文章中,圆方说:
先回答题目,2023年,世界会更好么?并不会。
是的,并不会!从全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或许2023年将会是过去30年中最糟糕的一年,全世界80后,90后这一代人,从小经历的就是增长,增长,持续的增长,我们并不曾感受到"真实世界"的模样。
所以,有些人幻想着,疫情过去经济就好了,放开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事实上放开后世界经济的大问题才刚刚开始,同时疾病的风险事实上是增加了。而被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你赚不到钱,不能够再把理由推给疫情了"。“世界会更好么?”
当在2023年12月31日第二次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圆方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情绪。2024年从中国整体来看,房价稳了,股市涨了,工作多了,效率优了。但是具体到个体,就是“温差”特别大。如果你是一个细分领域的头部,或者就是第一,那么你会感觉到增长还在加速,会越来越好。如果你所从事的事情,在帮助你持续的构建“影响力”,积累“影响力”,你也会感觉越来越好。但是,如果你所在的企业,城市,或者你个人处在行业的腰部;又或者自己做的是一份没有能力积累“影响力”的工作,那么很遗憾,很有可能2024对你而言并不会变得更好。2024,各行业的头部都还在迅猛扩张,腰部开始纷纷掉队;
2024,超一线城市已经开始复苏,但是二三线城市依然深陷泥潭;
2024,股市的确涨了,但是个股的分化变得越来越大;
2024,越来越多的个体,包括企业家去成为网红,开始积累影响力。
当在2024年12月31日第三次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圆方有一种将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预感。是的,从“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几个字,相信小伙伴们能感受到圆方的“乐观”。
如果要给这个乐观下一个定义,大概相当于:
1977年那一年,圆方的父亲20岁,本来高中毕业只能在村里种田的他,突然听闻,今年马上就要恢复高考后,他的那种乐观。2024年,世界线大概是变动了一下。这个变动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应该是在2024年7月13日6点13分,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的竞选集会上,一颗子弹从武器中射出的那一刻;是在唐纳德·特朗普一个轻轻的摇头,躲开射向他的那颗子弹的那一刻;是在他之后站起来高呼“Fight,Fight,Fight”的那一刻。那么在那个没有发生变动的世界线,在那个特朗普没有当选的世界中,我们或许会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过去四年拜登基于“Diplomacy”搅乱世界,钳制中国的威力。(参见《另一条世界线》)不过,世界线被这一发子弹,拨动了。这很难说一定是一件好事,不管对美国,对中国,还是对全世界。但是特朗普的胜选,让全世界有机会感受到另外一种可能。“圆方,特朗普爱的是美国又不是中国,他现在还没上台,就已经对我们喊打喊杀,威胁加关税什么的,他上台了,中国能有“好果子”吃?”“另外,通过这八年,特朗普的能力肯定也提升了,他难道不会学习拜登的先进经验来钳制中国?”的确,特朗普这些年“进化”了,从一个政治上的小白,变成了一个资深的“玩家”。但是,他越是资深,反而越是无法复刻拜登的“先进经验”。因为,这是由各自的利益所“限制”的。实际上,不管是拜登还是特朗普,他们只是美国这枚硬币的“两面”。
(这里之所以不说是“共和党”或者“民主党”,是因为在这次大选中其实是“建制派”和“反建制派”的斗争,单纯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已经不足以描述美国的政治格局)
而不管是拜登还是特朗普,他们所有的政策,虽然都打着为美国“人民”好的旗号,但是相信所有小伙伴都知道,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则是不同的。拜登所代表的,对于美国而言,就是“建制派”,他们作为“官僚体系”“学术精英”(掌控媒体,医疗,教育)的代表,通过掌握舆论机器,拉拢”非法移民“”少数族裔“”性少数群体“来获取支持。而特朗普所代表的,在上一届更多的是万斯“乡下人的悲歌”所描述的失意者,而这一届则是把所有“反建制派”的力量整体捆绑上了他的战车。而建制派的利益,就来自于“全球化体制”。美国作为这一轮全球化“帝国”的首都,在全球化中汲取了最大的利益。所以拜登的策略是,以搅乱世界“出卖”其对手(俄罗斯,伊朗,中国)的利益,来换取盟友的支持,从而收割。但是这样得益的大多都是“建制派“,而不在“全球化体制内”的美国人,就被“抛弃”了。而“反建制派”的利益,则是打破这种“体制”,他们相信,以美国得体得天独厚的优势,靠着向全世界(特别是盟友)收保护费,就可以过得更好。因为这种方式不依赖于现有的成熟的“全球化体制”来做交易,特朗普可以拿盟友的利益,建制派的利益,来喂饱选他上台的更多普通美国人和一小部分利益群体。所以,即便这八年特朗普的能力提升了,但是因为“利益”的问题,他注定无法学习拜登的先进经验来钳制中国。要不然,他很快就会被自己的支持者所抛弃……今年在访谈的时候,当提及“2025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很多小伙伴给出的答案是“战争”。是的,一转眼,俄乌打了快三年了,而且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去。巴以冲突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周边国家收到波及,诸如叙利亚一夜之间政权倒台,朝鲜派兵参战这样的新闻,让人们很难相信2025会迎来和平,担心战争的阴云会波及更多国家。这并不是圆方相信特朗普比拜登热爱和平,而是“选择和平”对于特朗普来说是个更划算的“交易”。所有的战争,不管打的是文化,民族,历史,信仰,又或者什么旗号。归根结底,为了还是利益。而2025之所以会迎来和平,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对于特朗普而言,选择“和平”所带给他的利益,要远大于选择“战争”。今天美国的整个军工复合体实际上是和美国的“外交”系统绑定的,而美国的“外交”系统,实质上是被“建制派”牢牢控制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发动战争,打起来真正得益的,一定不是特朗普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而且圆方相信,在上个任期中,特朗普派去军方查账的人一波波团灭,以及在选举最后阶段,被军方“背刺”的经历,一定让特朗普印象深刻。所以,如果特朗普在自己上任后的前一两年,如果不能大刀阔斧的改革军队,血洗中间的政治势力换成自己的人,特朗普大概率是不会选择“战争”的。中国,大概率是整个蓝星上,今天唯一可以在非“核武器”层面,和美国掰一掰腕子的存在。最近一段时间新式武器跟下饺子一样露面,不管是新一代战机,还是战略轰炸机,又或者“准航母”,其实都是在给特朗普及其团队喊话:“不要误判!”毕竟,即便是劫匪上门抢东西,也是要先算一算性价比的,如果自己抢劫的风险远远大于“抢劫”的收益,那么劫匪也会权衡利弊得失。而正是因为中国,现在有能力保护自己,甚至有能力输出保护其他国家。直接下场参与战争对于美国而言,成本和收益就不成正比了,所以美国“选择战争”的概率,也就被慢慢变小。
(当然,中美两国内心都希望对方被卷入某场战争,自己置身事外可以渔翁得利)上面分析的不管是政治派别利益,又或是对手的博弈,的确会影响战争的“可能”,但并不是“和平”的决定要素。真正的决定要素,是这一轮的“技术革命”。在去年的文章中,圆方就有说:
在2024年,圆方认为在新的技术方向确立之后(增量逻辑明确之后),发生大的世界范围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大大下降了,世界秩序被摧毁的可能性也大大下降。而在2024年,随着中美相继决定把“技术竞争”,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国策(中国新质生产力,美国加速主义),双方都明确的认识到,谁在这一轮技术革命中掉队,谁就会“不败而败”。而有了人工智能作为生产力跃升的支撑,作为下一轮增量的来源,全人类,大概还有20年的技术红利是可以继续吃到的。而如果发展新质生产力能赚到更多的钱,那么谁又愿意傻乎乎的去选择“战争”呢?(大概率是那些没有机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家吧……)
中美的竞争,非但不会停止,反而会愈演愈烈,而且这次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从技术到文化,从经济到制度,中美会在2025包括未来的十年,持续的进行除了“直接战争”的全方位的竞争。未来四年,中美其实是打明牌的。双方会围绕以“人工智能+能源革命”为代表的“第四次技术革命”,进行长期的,复杂的斗争和博弈。美国,或许在试图复刻当年的自己,构建一个“新冷战”的格局,从“技术封锁”到“政治孤立”全面围堵中国。而中国,却不会选择当年“苏联”搞小圈子的方案,反而会以更大程度的开放(包括对于美国的开放),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来完成这次破局。这个斗争不是一年两年,很有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直到中国像之前几个挑战者那样认输,又或者以绝对的优势超越美国为止。而之所以会形成这样“斗而不破”的局面,是因为双方都认为“优势在我”。我们需要清醒的意识到:我们国家现在的“生产关系”其实是不适应当下“生产力”发展的。(当然,全球适应的也没几个,包括美国也不适应)这里面的原因,是因为“生产力”的跃升,生产效率的改善,越来越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里。当然,这也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最早,10个农民的生产力,一定是超过20个狩猎采集部落的生产力。
之后,10个产业工人的生产力,一定是超过40个农民的生产力。
然后,10个程序员的生产力,一定是超过80个产业工人的生产力。
现在,10个AI创业者的生产力,一定是超过160个程序员的生产力。这样算一算,10个AI创业者的生产力,大概一定会超过1280个工人所创造的生产力。(这里的“工人”不要简单理解为流水线的工人,包括但不限于外卖小哥,滴滴司机等一系列“被流程化”,以时间交换确定性报酬的工作,都可以理解为“工人”)而当效率从量变走向质变,很多事情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具体到我们自己,当下“生产关系”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有许多,而哪些是最急需变革的呢?圆方想了想,我们至少在三个维度,需要彻底的“深化改革”,分别是教育,税收,财政支出。今天我们所习惯的教育,整体上,还是延续着当年苏联教育体系的架构,而苏联的教育是延续当年普鲁士的教育体系。绝不能说这样的教育体系不好,毕竟即便到了2025,现在世界上80%的国家想要做到这种教育体系,还依然做不到呢。而且需要承认,这样的教育体系,一定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完成追赶和“人力资本”积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为什么日本韩国中国能够先后完成现代化,跟奉行了这套教育体系是分不开的。但是这套教育体系也有其弊端,一方面这套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产业工人”的(工人是代称,时间交换确定性报酬的工作,都可以理解为“工人”)在“工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前两次技术革命时期,这种教育体系可以“大杀四方”。而且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其实不需要那么多创新和研发,不用太思考0-1的事,把从1到100的事做好就行,这种教育体制是最具效率的。但是到了第三次,第三次技术革命,“工人”已经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时候,这种教育体系就有些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了。在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时期,对方培养100个“程序员”,我们培养1000个“产业工人”,我们是能跟上对方的脚步的,并且在总量上超越的。但是在这一次AI技术革命时期,对方培养100个“AI创业者”,我们总不能再培养12800个“产业工人”来对冲吧?如果我们不进行教育体系改革,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且相信哪怕是再后知后觉的人现在也已经意识到,在AI加持下,现在80%中国一本大学生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学到的知识,已经没有什么用了……更何况,为了维系这套教育体系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也是极其高昂的,这一点,从东亚越来越低的生育率,以及中小学生越来越大的“抑郁比例”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如果教育体系不深刻改革,中国绝难持续培养出适应人工智能革命的年轻人。更不用说赢得和美国的竞争了。很多人对于税收的理解,其实是不够透彻的。很多人觉得,去吃饭去买东西开的发票,又或者年底的时候扣的个人所得税,才是税收。不然,某种程度上,只要是政府征收上进行二次分配的,都可以理解为是税收。广泛意义上来看,我们的“社保,土地出让金,罚没收入,垄断国企赚取的超额利润……”都可以看成是税收。而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从宏观上来看,有两个大的方向性选择:
一是从增量财富中收税,还是从存量财富中收税(前者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增值税和所得税,后者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房产税)二是从普通人身上收税,还是从有钱人身上收税(前者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社保,后者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遗产税)而中国现行的税制,主要是对增量财富收税,对普通人收税。具体体现就是,越是承担风险,创造财富的群体,被收的税越多,而越是持有财富(资产)被收的税越少。看宏观税负,越是低收入群体,税收负担越重(含社保的话甚至超过50%),越是高收入群体,税收负担越轻(很多10%都不到)。从税收制度也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躺平,不愿意去创造财富(打工,创业,投资),而希望去分配财富(结婚,啃老,公务员)。其实,我们过去选择的税收制度也谈不上什么问题。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一直在努力发展基于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生产力进步。在这个阶段,人与人之间的“生产效率”差异不大。而且存量财富很长时间差距并不大,所以采取这种税收模式,是效率最高,又相对公平的模式。但是随着第四次人工智能革命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生产效率”会进一步拉大。而存量财富的差距也会有巨大的不同。如果税收制度不改革,不在提升存量财富税收的同时大幅下调创造财富阶段的税收;不在对于高收入群体加大征税力度的同时也大幅下调人头税。那么即便有新的技术革命,又有几个人愿意去选择“创业”呢?国家一直呼吁消费拉动,但是这一年来消费为什么还是起不来?这里说的消费,不是调侃的“房产投资消费”“金融投资消费”。这里说的消费就是我们每天“衣食住行”。为什么这些消费,在疫情结束以后,并没有恢复,反而越来越差呢?最最最最直接的原因,是最广泛的消费群体的确面临“循环不畅”带来的“钱荒”。我们缺乏一个,把钱“发”到最需要消费的人群中的能力。这背后是因为过去运转了二十年的“财政循环”,转不动了。过去二十年,我们通过地方财政“卖地-投资-消费-卖地”的方式,成功的在大多数地市,构建起了一套,以地方政府投资带动的经济循环链条。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被按下暂停键,地方政府财政枯竭,围绕地方财政的所有企业也都收不到钱,然后这些企业也付不出他们供应链企业的钱,最终传导到员工工资下降和裁员。这种资金短缺的压力层层传导,让整个社会都出现了“钱荒”。而在以“地方政府投资”为核心的财富驱动链条之外,地方政府又没有“能力”快速构建起来一套新的“发钱”模式。而这,就是当下消费始终无法提振的根本原因。而“财政支出”其实和税收一样,从宏观上来看,也有两个大的方向选择:一是给有资源的人发钱,还是给普通人发钱?前者比如把钱给到地方平台公司让他们去投资,又或者是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落户,又或者是出口退税;而后者就是直接把钱发给大多数消费者,比如发放生育补贴,发放消费券,这样的“普惠”支持。二是给老年人发钱,还是给年轻人发钱?前者是对于未来的预期发钱,比如调高退休金收入,比如提升医保报销比例,等等。后者其实是对于当下的需求发钱,就比如给到更多的给到人住房,就业,生育补贴等。在过去的许多年,我们一直奉行的是给有资源的人发钱,这样能够带动投资形成“涓滴效应”,给老年人发钱,这样能够形成稳定的社会预期。而今天,面对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指望在存量上来回分配,是无法实质性解决问题的。只有让有能力的年轻人冲出来,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以一当百”,才有可能破除当下的困局。圆方认为,应该选择“激活”年轻人,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有勇气,有决心,有获得感,敢于积极去拥抱新时代。或许只有这样“发钱”,才有机会激活全社会的活力。上面这三个,就是圆方认为“急需改革”的方面。当然,需要适应技术变化要做改革还茫茫多。今年以来,圆方其实越来越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议》中所说的: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段话的“份量”和“意义”。
前面唠唠叨叨,唠唠叨叨的说了这么多。或许有小伙伴会问,“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因为,上面提到的不管是世界局势的变化,技术的进步趋势,又或者是我们内部改革的方向。才是真正决定了我们未来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选择,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些趋势性的变化,才能够说在具体的抉择中“选对方向”。这个公众号一写,就是三年的时间了。全国有几十万小伙伴通过这个公众号认识了圆方。说来惭愧,圆方似乎还没有很认真的介绍过一次自己,那么借着今天这个机会,再正式的向所有小伙伴认真介绍一下自己。我们集团一共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
2024年是集团三十周年,也是圆方担任总经理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来,公司营收从3个多亿到今年的50亿;这十年来,公司累计为上千家企事业单位,和近百万家庭,提供专业可靠的服务;这十年来,公司累积带动,培训,安置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2020年,因为在抗击疫情时所做的贡献,集团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表彰,“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勉励,也一直激励着自己不断向前。在过去这些年,圆方也担任了不少社会职务,在2017年,圆方参与并发起成立了“河南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现在担任联合会的联席会长兼支部书记。2021年,圆方荣获团中央,人社部两年评选一次的“中国青年创业奖”。2022年,圆方更是光荣的当选“河南省人大代表”。(所以这两年,1月份的文章,总有小伙伴说像“两会提案”,这里说一下,那不是“像”提案,而就“是”提案)当然,圆方还有一个特别令自己骄傲的身份,就是这个“圆方你怎么看”的作者。1000多个日夜笔耕不辍,从不断更。300多万字的积累,着实在不断打磨着自己。如果没有全国这么多伙伴的支持和鼓励,我觉得自己肯定是无法坚持到现在的。真的真的特别感谢大家。昨天的文章《最大的幸运!》里面提到自己的使命和吴晓波老师的缘分。“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昨天晚上,圆方还受“飞书”邀请,和不少优秀的小伙伴一同参加了吴晓波老师的第十场的“年终秀”,认真聆听了他对2025的判断。在这场“年终秀”中有一句话圆方很喜欢:
“有的时候,这个世界的戾气会令人窒息和绝望,但不妨碍我们仍然向往明天的阳光。”昨晚几乎一些没睡,在赶稿写这篇《2025,世界会更好么?》。在凌晨六点多去往机场的时候,拍下了厦门这张唯美的朝阳。以上这些吧,就是圆方对2025年的一些判断,感怀和希望。下面,按照往年的惯例,圆方还是围绕着这些个"判断",再加上对于前一段进行的“采访”。给到小伙伴们关于2025年具体的一些建议。本来是计划采访的40位各行各业的伙伴,比例大概是40%来自商界,30%来自政界,20%来自学界,10%锚定“世界级”前沿技术的的探索者,共同形成这一份可能对于小伙伴们明年的选择和努力有帮助的报告。从最后访谈的结果来看,访谈总数大概到了80人的规模,更大的样本,也的确给到了圆方更多的启发和思考。整个“建议报告”主要是四个方面,十六个问题,分别是:
经济宏观相关的:
实际感受相关的:
投资方向相关的:
开放性问题:
看好2025最大的机会是什么?
感觉2025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如何适应AI所带来的变化?
实际上,每年写这个“报告”的过程,也是圆方重新思考,重新复盘的过程。因为内容花了很多时间去写, 内容也比较多,比较具体,希望小伙伴们不要只是简单的看一遍就放在那里了。而是希望小伙伴们能收藏起来,有需要了再认真翻翻。所谓法不轻传,根据圆方自己在企业做内训的经验。如果去学习的伙伴所有培训费都是企业出,自己没有付钱,那么大多是当做一种负担。而自己花了一点钱,哪怕是一小部分,也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这次,就和过去两年一样,设定成666个豆,小伙伴们按需购买,希望能对大家明年的工作生活有所助力。同时也算是大家对于圆方一年笔耕不辍的鼓励吧。(购买后可赠予朋友一份,大家可不要浪费宝贵的赠予名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