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 古三古四
“墨茶official”是B站的一个博主,一个失败的博主。他在B站共上传了28段视频,此前总播放数只有1.2万。B站这个年轻人的大本营,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小透明。但他死了,死于疾病和贫穷,死后的他却一夜爆红,成为热点。
如此年轻的生命逝去,痛惜是一个正常人的表现,事件中叠加的疾病与贫穷让人们再一次开始正视极端贫困。而他,又一次来自中国最热点的贫困地区,大凉山!
对,就是大凉山。
是的,还是大凉山。
贫困热点事件频发
这个无数次因为贫穷成为网络热点的地区,在2021年的第一个月,又一次以一个青春生命的离去,进入人们的视野。
而他,并不是该地区,唯一因为贫穷而成为热点的人。
2017年,媒体发现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里有来自大凉山的儿童学艺,甚至有孤儿,还参与比赛表演,一时间舆论轰动,被称为大凉山格斗孤儿事件,政府在压力在接回这些孩子回到大凉山。
2015年8月3日,一位在大凉山支教的老师分享了大凉山一位四年级彝族女孩的作文,一夜传遍中国互联网媒体,让无数人落泪,成为当年最让网友伤感的事件。
2014年,深圳查到有几十名大凉山儿童在工厂打工,随即引发社会轰动,随后遣返回家乡,当地政府组织大量拦截工作,将所有要离家打工的儿童拦阻在大山里。
贫困,似乎就是大凉山的代名词,各类关于贫困的热点事件往往出自这一地区,并一次又一次的撩动着社会大众脆弱的同情心。
但在历次热点事件后,我们需要问的是:
为什么总是大凉山?
是政府扶贫工作做的不够吗?
官方数据显示,国家在2010年—2013年间,仅在大凉山10个扶贫项目中就投入了83.65亿人民币。
凉山州政府2012年的报告显示,当地在2007-2012年这5年来,累积投入276.5亿元改善民生。
而在扶贫攻坚战打响后,大凉山更是重中之重,人力物力财力大量投入,可能是历年的数倍之多。
2018年,全州23个扶贫专项投入资金165.63亿元,比上年增加39.57亿元,部门支出进度90%;中央财政统计口径内的42项脱贫攻坚资金220.93亿元,增加70.55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34.56亿元、增加18.92亿元;佛山东西扶贫协作资金6.59亿元;11个深度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60.03亿元,增加12.48亿元;“四项扶贫基金”全域建立、有效运行,总规模达14.1亿元。
2020年,凉山州的转移支付收入就多达300亿元,2019年,转移支付收入超过400亿元,2018年为191亿元,意味仅三年时间,上级财政给到该地区的财政补贴就高达千亿,而该地区仅有五百多万人口,认定的贫困人口才仅有百万左右。
除政府投入外,在四川大凉山,类似凉善公益促进会、北京启爱公益基金会棒球天使公益项目这样参与到当地扶贫、公益事业的基金会组织和项目还有很多。
基金会中心网2019年12月的数据显示:202家基金会10年间累计在四川凉山州投入736个项目,累计支出28亿元。各类民间自发组织的慈善活动,义卖活动更不不计其数,无法统计,可以说,大凉山是中国慈善事业最为关注的地区,没有之一。
是当地教育没搞好吗吗?
大凉山是全国支教热点地区,无数热血青年无偿担任志愿者,冲入大凉山地区,为当地的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免费午餐活动基本上全面覆盖了大凉山的各类学校,无数大凉山儿童贫困的现状,就是由这些支教老师发出来的。
而来自凉山州教育局的数据更显示,凉山州教育投入连年递增,一路攀升。
2011年至2013年,分别达到49.5213亿元、66.0375亿元、70.8406亿元,2020年当地的教育投入高达117亿元,并且是全国少有的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地区。
当地有82万高中以下的学生,人均财政投入都高达14268元。而人口多达近千万的东莞市,一年的政府的教育投入才六七十亿。
可是,这么巨大的投入进去,依然让凉山的UP主死亡事件成为热点。
这件事也许是一个偶发事件,也许是一个极个别事件,但又一次是大凉山,就让人觉得无比诡异了。
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观念才是贫困首因
1956年以前,大凉山地区实际上是一个奴隶制社会,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整个社会成员划分为“诺合”、“曲诺”、“阿加”、“呷西”4个基本等级。
诺合
即为奴隶主,他们成员皆自称为“色颇”,意为“主子”,诺合的奴隶主贵族身份是世袭的,其下的3个被统治等级即使有的经济地位已经上升,也不能逾越血缘的鸿沟,成为贵族统治者。
曲诺
则为平民,其人身权利和财产所有权受到一定的限制,被迫居住于主子的辖区内,承受一定的隶属性负担。但他们有相对的人身自由,主子不能将其买卖或屠杀,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是自食其力的隶属民或一般劳动生产者。
阿加
意为“主子寨旁的奴”。他们是业已成婚安家的生产奴隶,约占凉山总户数的33%。他们无人身权利,亦无自婚权和对子女的亲权,主子不仅可抽其子女为呷西,而且有权将其赠送、出卖甚至处死。
呷西
意为“主子锅庄旁边的手足”。约占凉山总户数的10%(呷西绝大多数是一人为一户)。他们基本上是单身的家内奴隶,几乎一无所有,呷西的地位最低,可以被主子任意赠送、买卖以至杀害。
有学者研究认为,当年凉山彝族的奴隶制社会形态,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也是惟一最完整的“奴隶制原始社会形态的活化石”
1956年政府推翻了当地的奴隶制,重新建立了新的社会形态。但传统社会观念的落后,才是大凉山地区贫困的本质。
有人总结过当地贫困的核心原因:
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得过且过的生活观、重农抑商的生产观、温饱第一的消费观、共产平均的分配观、崇拜鬼神的文化观、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忠守故土的乡土观和多子多福的生育观。
彝族的传统习惯更多地趋向于“重义轻利”,甚至有“以务商为耻”的行为规范,“喝在酒上,穿在银上,用在神上”是当地的真实写照。
在当地,人们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形成一种“以酒当茶、杀牲待客、来客必敬”的共吃、共喝、轻功利、重人际的民族文化心态。
并且,由于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当地轻生重死观念严重,普遍存在着杀牲祭神(鬼)的习俗,葬礼被视为高于其他一切礼仪的大事,人们互相攀比、往往耗资巨大,甚至为此倾家荡产。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同为凉山彝族人的中央民族大学彝学教授侯远高一直在收救孤儿,其中,一位患肾积水的孤儿兹切被后侯远高收留5年,在2011年末国家发放孤儿补贴后送回给其爷爷抚养。
爷爷收到补贴后,却没有及时送兹切就医,反倒花光了孤儿补贴给他办了一个隆重的葬礼,侯远高听闻兹切死讯去质问其爷爷,“犯病了为什么不告诉我?活的时候不看病?死了把钱吃掉?!”
在这些观念支配下,大凉山还陷入了犯罪率高,吸毒率高,艾滋病高的社会危机当中。
当地罪犯作案的动机随意化;作案的手段简单化,甚至赤手空拳也作案;作案的目标低值化,为一包烟一瓶酒也去作案;他们对作案后果不计较,从未想到作案后会对他人和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只顾眼前目的的实现。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凉山州HIV/AIDS人数占四川省发现HIV/AIDS总数的50%以上,列四川省第1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凉山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昭觉县、美姑县、布拖县、越西县都是吸毒贩毒的重灾区,四个县的彝族人口都占全县总人口的94%以上。由于区位特点和普遍贫困,凉山成为金三角毒品经云南贩运至四川的重要通道。
同样是贫困山区,走出大山来到城市改变自己命运的地区多如牛毛,所谓地理位置不好、穷山恶水等这些自然条件,根本无法解释在改开四十年后,各沿海地区大量缺工的情况下,依然有如此严重的贫困。
说到底,奴隶制社会带来的千年传统和错误的观念才是他们贫困的原因。
慈善能帮助他们吗?
政府对大凉山地区的投入实际上是一种政府慈善,数百家国际国内的慈善机构对大凉山的投入是一种民间机构慈善,而无数热血青年冲入大凉山为孩子们带去更好的教育是一种个人慈善。
大凉山地区可谓是中国慈善能力的大集合了,数十年来可能多达数千亿资金的投入,可以改变当地的现状吗?
美国有一本书叫《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2006 ),作者威廉·伊斯特里(William Easterly ),是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曾经在世界银行工作16年,做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
我们知道,世界银行可不是普通银行,它是国际扶贫机构,专门给世界上贫穷的国家提供援助,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这个扶贫组织的业绩怎么样?其实不怎么样。伊斯特里就在书里说,过去50年,西方对非洲的援助达到2.3万亿美元,但非洲的贫困并没有被大量消灭。
在实践中,至少会有如下六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
1)缺乏反馈机制。
最重要的一点,是市场有很好的反馈机制,而扶贫行善,则缺乏适当的反馈机制。
有10个人,我给他们每个人2万块钱,让他们出去做生意。半年之后回来,我看他们赚了多少钱,就能够判断谁是会做生意的人。
但倒过来呢,我给10个人每个人2万块钱,让他们去做善事。半年之后回来,我用什么标准来判断,他们谁是最会做善事的人呢?没有明确的标准。
我们遇到两个孩子,一个又穷又笨,一个又穷又聪明。你如果手上只有一笔奖学金,你会把这笔奖学金给谁?是又穷又笨的孩子,还是又穷又聪明的孩子?有标准吗?
我们先不讲这笔钱最后应该给谁。我要说的是,在行善里面,我们缺乏明确的关于效率的标准,所以我们不知道行善怎么才是有效率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2)委托代理问题。
许多负责行善的人,他花的钱不是自己的钱,只要不是自己的钱,他的认真程度就要打折扣。
3)所托非人问题。
有很多地区的贫困,恰恰是政府造成的,而国际扶贫机构却把钱交给这些造成了当地贫困的政府。那么这时候,如果我们要依靠这些政府去扶贫的话,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4)慈善会消灭市场
:一个贫困地区缺少粮食,如果慈善组织经常性的送粮食到这个地区会发生什么?粮食不要钱了,谁还生产粮食呢,结果导致粮食更没有人种,供给进一步减少,从而带来长期的粮食缺乏。
5)慈善会鼓励贫穷
:因为穷,你就可以拿到慈善组织的捐助,就可以拿到政府的补助,我要是努力富了一点了,那这个补助我就拿不到了,那我会怎么办呢?
很大的概率就选择继续贫困下去,因为你收入提高,会有损失感,毕竟捐助可不需要努力去换,只需要贫困的身份就可以了。持续的扶贫会造成人民的依赖,使他们不愿意再去尝试,不愿意再去努力。
相反,他们努力的不是力争上游,而是力争下游。他们争取的是,怎么才能保住贫困地区的称号,怎么才能够持续获得援助。
美国对贫困的单身母亲给予大量的补贴,结果是什么呢?2015年美国本土77%的黑人婴儿出生于单亲妈妈家庭,而单亲家庭则进一步制造贫困和犯罪。
6)慈善会让人难离故土
:政府将大量富裕地区的税收补贴给极端贫困地区,让山区的路更好一点,让当地的穷人可以得到救济,但结果是让资金这种资源投入到没有产出的地方去,让当地的穷人可以不通过努力就得到生活的改善,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去沿海打工呢?
中国沿海地区近十年来,长期处于缺工状态,甚至有大量的工厂因为招工不足和工人工资上升大量迁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去,而大凉山需要当地政府组织和动员人员去外地打工,难道去外省谋求更高的收入不是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应然之举吗?怎么还需要别人来动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