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空间
我们是美好生活的搬运工。:)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艺空间

安藤忠雄:从三流拳击手到建筑大师,每次出手都震惊世界

艺空间  · 公众号  ·  · 2019-09-22 10:05

正文


从一个被街坊认为没有希望的小混混,
到三流拳击手,
最后成为一代建筑巨匠。
安藤忠雄身上的战斗精神令人感慨!

究其原因,
是他从小培养的独立、自由的灵魂,
让他能野蛮生长。
无论成就高低,
这种“独立”“自由”
是任何被规训的灵魂无法企及的。



不求上进的街头小混混


1941年,安藤忠雄降生在大阪。
因为是双胞胎,所以按照当地习俗,
父母将他过继给了祖父母养育。
祖父去世后,安藤忠雄与外婆相依为命。
二人住在阴暗狭窄的长屋中,生活清苦。
祖母是家道中落的大家小姐,
为了维持二人生计,勉强经营一摊小生意。

安藤忠雄和双胞胎弟弟


安藤忠雄自幼生性顽劣,
喜欢在街头混迹,一言不合就动手打架,
简直打遍一条街的小朋友。
邻居曾向安藤的外婆告状:
“管管你外孙吧,整天打架斗殴,学习不求上进,
性情暴烈,将来别惹出大祸!”
没想到,外婆并不在意,
她并不要求安藤成为多么出色的人,
只说:“你不许为错误找借口,
要做一个独立的人,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外婆的人生智慧给了安藤很大影响,
他儿时能够自由生长,心灵没有被规训,
所以,成年后他保留了内驱力,
为了心中的火不断战斗。

迷失的三流拳击手
高中时,安藤出于好奇接触了拳击,
没想到练了不到一个月就考取了拳击执照,
他说可能自己“有打架的天分”。
到了要上大学的时候,
因为没有钱付大学学费,
安藤打算做一个职业拳击手。
他整日在拳房挥汗如雨、勤加练习。
有一次,拳击馆有个去泰国打比赛的机会,
安藤第一个报了名。
他没有助理、更请不起经纪人,
孤身一人渡海参赛。
每打完一个回合,安藤就独自回到角落喝水,
忍受着巨大的孤寂。


有一天,世界冠军原田政彦来到拳馆,
安藤本来抱着学习的打算去看他训练,
却被对方折服了:
“无论是速度、力量、心肺功能,
哪一项都是我追赶不上的。”
他突然明白无论怎么努力,
也无法达到那种水平,
靠拳击谋生的希望被击碎,
安藤决定结束拳击生涯。


他后来又找了几份工作,
都因为脾气不好被辞退。
这个早早踏入社会的青年
并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

柯布西耶的迷弟
幸运的是,
一本柯布西耶的作品集出现在他生命中。
柯布西耶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安藤,
为了读完这本作品集,
他在书店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更重要的是,
柯布西耶身上“追求自由、敢于挑战”的人格魅力,
打动了安藤。
安藤心情激动地想:
“将来某一天,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在书店偶遇柯布西耶的作品集

柯布西耶代表作之一:朗香教堂


对于现在日本年轻人都以进入大公司为目标,
安藤很不理解,甚至有些生气。
在他看来,去大公司等于放弃了自由。
“我跟他们同样年龄的时候,
一次也没有要进大公司的想法,
因为我这个人是很自由的,
在那种大公司里,
自由的人、不听话的人是会被讨厌的。
他认为年轻人的“自由”被日本社会禁锢了,
年轻人被灌输的都是“功能”“效率”的思想,
他要做抵抗式的“创新”,“逆流而上”。

柯布西耶


他与柯布西耶“自由、挑战”的精神遥遥相望,
心有戚戚,
为了拜访偶像柯布西耶。
安藤千里迢迢来到欧洲,
可惜天意弄人,柯布西耶在一个月前离开了人世。
后来,为了弥补遗憾,
安藤在工作室养了一只狗狗,
取名“柯布西耶”。
挺俏皮的一个老头~

安藤忠雄和“ 柯布西耶
小狗和安藤心意相通,
遇到不喜欢的业主前来拜访便会狂吠。
这时,安藤就会笑笑说,
可能柯布西耶不太喜欢你,
这个项目就不做了吧……
哈哈哈哈
安藤一直对建筑感兴趣,
又受到柯布西耶的影响,
他下决心做一个建筑师。
托朋友买来全部教科书,跑到大学旁听。
几堂课下来,诸多疑问困扰的他,
他就一遍遍地看书寻找答案。
因为白天要打工维持生计,只能余下时间学习,
所以他经常看书到凌晨,
课本都翻过数遍。
柯布西耶说过一句话:
“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安藤真的背起书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他周游世界,考察各地建筑。

新的开始——住吉的长屋


1966年,25岁的他创立了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从街头混混、拳击手到迷茫青年,
这次安藤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但这是又一轮挫败与斗争的开始。

初建事务所的安藤忠雄


在建筑行业,大学文凭是入门的门槛,
没有念过大学,基本没有客户找上门来。
安藤只能主动找客户,
他每看到一处空地,就主动做出方案给客户看。
却一次次地被人赶出来。
十年之中,安藤基本没接到什么像样的案子。
他却一直坚持。
有时如同拳台上的他,独自咬牙承受,
有时他还苦中作乐,享受失败。

终于,在十年后的一天,
他迎来了自己建筑生涯中第一个重要的案子
——住吉的长屋。


“长屋”,顾名思义,狭窄逼仄,
一户由两间屋子排列而成,
内有中庭或者小的开放空间。
这种布局不仅动线不合理,
而且采光、通风,都是很大的问题。


安藤从小就在长屋中长大,
一直希望屋里的能看到更多阳光。
虽然客户的要求是扩大使用面积,
但安藤认为,
与扩大空间相比,良好的通风采光更为重要。

住吉的长屋 设计图
因为屋子外侧没有窗户,
他打算在其中放置一个
混凝土结构的庭院,
天光从屋顶照进来,
通风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看到方案时,业主感到匪夷所思:
“我们希望有足够多的使用面积,
为什么还要一个中庭?”
安藤说:“的确,中庭是有一点浪费。”
业主又说:
“房间之间的活动路线都被中庭切断,暴露在外,
我下雨时要上厕所,岂不是还要打伞?”
安藤说:“是这样的,而且天气变化会影响室温,
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业主听了简直怀疑人生,
安藤却给出了理由:
“我小时候住的房子,又冷又热,光线也不好。
可是,在闷热的傍晚感受凉风,
在黄昏时分呆望流泻的天光,
这是童年生活中独有的情味,
也是因四季变化而得到的人生乐趣。
所以我坚信,占去三分之一空间的中庭,
可以给这个家带来一个小宇宙,
在体会它自然魅力的同时,
获得非凡的人生体验。”

业主就这样被说服了,并且一住就是40年。
在他的作品中,
光永远是一种将空间戏剧化的原因,
也许源自于儿时对自然光线的迷恋。
“住吉长屋”斩获1979年度日本建筑学会奖,
也成为安藤艺术创作的原点,
通风、采光、亲近自然成为他一直秉承的原则,
混凝土的运用成了他的标志性风格。
因为有了自然的气息,
混凝土看起来不再是冷酷的囚牢。
一切都变得惬意了起来。

住吉的长屋后,安藤的订单开始多了起来,
其中包括六甲山住宅。
就像每一次的坚持一样,
他竟然说服了日本官员,
批准他在六十度斜坡(悬崖)上建住宅。
日本官员好几次说他简直是“胡来”,
这在日本从没有先例。
最后,却被非科班出身的安藤出色地完成了。

六甲山住宅



更多开脑洞的建筑

水之教堂

在盖六甲山住宅时,安藤看到了远处一片海,
他想“要是能在海上建一个教堂多好”,
就顺手设计了一个模型,
这就是著名的“水之教堂”的雏形。


这个模型被一个客户看中,

客户表示,虽然没有海,

但是我们这儿有一条河,把它盖出来吧。

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

挖出了一个90m×45m的人工水池,

从河中引来了水,

经过设计,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

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教堂运用了大量的玻璃,
白桦林、白云、蓝天倒映在湖面上,围绕着教堂。
置身教堂中,能听到鸟鸣、水声,
和周围的自然融为一体。



光之教堂

完成了“水之教堂”,
安藤对“神圣空间”有了更多的理解。
1987年,有信众找到安藤想建一座教堂。

但因为募集的资金有限,只能盖一座50平的小教堂,

安藤毫不犹豫地接下了委托。




他给出了一个极富创见的方案:
将教堂内部的光线压到极暗,
在信徒面对的墙壁上,
开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切口,让光从外面照进来。


当阳光穿过墙体的十字,
营造出神圣,纯净,震撼的氛围。
令信徒们产生接近天主的错觉。

而光之教堂的精妙远不止此。
安藤传达给大家的思想是,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在梵蒂冈,主祭神父站的比信众高,
而在光之教堂中,台阶是往下走的,
神父站着与坐着的观众一样高。
光之教堂中神父与观众人人平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