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疫情当头,社区、单位、学校都在要求大家每天上报个人健康信息,我们进出小区、乘坐高铁等生活场景,也都需要提供通行证或健康证明。那么方便起见,
全国有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做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有的,这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
健康码
。
阿里巴巴支付宝、腾讯微信都推出了自己的健康码方案,并在国家支持下分别从杭州、深圳向全国推广。
2月11日,支付宝健康码杭州推行,上线第一天,访问量就达到了1000万。支付宝健康码分为绿、黄、红三种颜色,绿码-市内亮码通行;黄码-实施7天内集中或居家隔离,连续申报健康打卡超过7天正常后,将转为绿码;红码-实施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离,连续申报健康打卡,将转为绿码。
3月2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已在支付宝小程序等服务平台上线,并与浙江等地健康码接入互通,更多省市也在陆续接入中。
3月4日晚,江苏健康码正式上线,这也意味着,从杭州出发的健康码,实现了长三角全覆盖:浙江、江苏、上海、安徽都拥有了本地版健康码,全省(市)通用。
健康码领取很简单,上支付宝搜索“省份名+健康码”,如“浙江健康码”、“上海健康码”,即可申领。
同时为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安心用餐,“健康码”还将引入餐饮场景打通“疫情安心卡”,小程序可以展示当日整体“绿码”信息,这一升级能力将于本月内在浙江省首先落地。消费者去餐厅扫码点餐,或者通过支付宝搜索商家小程序点外送时,可了解门店店员健康情况,首批将在奈雪、老娘舅、快乐番薯、一只酸奶牛、蒸小皖、costa、汉堡王等餐厅陆续上线。餐饮版“健康码”在浙江省与健康码的打通是第一步,未来还将与更多生活中的消费场景打通,让用户安心获取便民相关的各种服务,为疫后经济复苏提供安全保障。
为了服务疫情期间的出行与复工,腾讯支持在国家政务服务微信小程序上线“防疫健康信息码”,“防疫健康信息码”是腾讯联合各方推出的解决方案,并助力各地政府推广使用,大家通过申请涵盖自己健康信息的二维码,获得电子出行凭证,凭码出行。可通过各地疫情服务小程序或在微信-支付-城市服务-“防疫健康码”,找到专属健康码入口,需要使用时可直接打开展示。
据官方发布数据显示,截止3月5日,腾讯防疫健康码上线25天,累计亮码已破10亿次,覆盖超过8亿人口,累计访问量43亿,是服务用户最多的健康码。
腾讯“防疫健康码”已落地北京、广东、四川、云南、天津、贵州、上海、重庆、黑龙江、广西、湖南、青海等近20个省级行政区,覆盖武汉、广州、深圳、福州等300多个市县,并多省市已互通互认与支持多国语言版本,目前,广东、四川、重庆等地方的健康码已互通互认,其他省市也都在加快推进中,并支持了韩文、日文、英文等多国语言版本,让在华的外籍人士出行得到保障。
各地推出的健康码是市民通行电子凭证,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自行网上申报并经后台审核生成的属于个人的二维码,如广州“穗康”、深圳“深i您”、云南“云南抗疫情”、贵州“贵州健康码”等,并在短短的时间内,
据阿拉丁指数每日TOP100榜单显示,出现了各地健康码集中上榜的情况,以下为今日上榜的各地健康码小程序,共12个。
健康码的出现,大家不用再为纸质健康证明奔波,不再会出现之前防疫关卡都是靠“人肉”登记的局面,其会让整个省市统一上报渠道,有效减少接触,又能提高各个环节的运作速度;
与传统纸质填报相比,健康码不仅可以向上汇报信息,还可以反过来让居民了解是否接触确诊患者,将“死”的静态数据转变为实时动态数据,基于大数据系统之下,对于流动人口行走路径的统计从更有效的管理人口,当疫区人口行走至非疫区时或者疑似管理者随意外出时能够快速发现的途径。
健康码大大加快了人们抗疫的核验和通行效率,同时也为城市的智慧化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推行健康码管理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武器,目前“健康码”已经在全国多地推广,并且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支撑和统一防疫信息码服务,全国各省市健康码的互通互认正加速推进中。
不难预料的是,
未来健康码会普及全国,实现一“码”通行。
同时,它将成为城市公共卫生管理、市民健康管理、出行管理的常用平台,也将扩展到帮助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疗存档、医保、健康管理及在线就医等多个生活应用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