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飞鱼
责编 | 陈轻轻
你在生活中,也会陷入到这种「开不了口」的困境当中吗?
比如说:
跟朋友相处时,过于迁就对方的喜好,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
跟伴侣相处时,明明出现了意见不合、想法不同,却害怕吵架;
感觉关系无法深入,隔着一层罩子,时常觉得孤独和内耗……
很多人觉得关系越近,越不要去计较所谓的对错;
但结果却是——
因为难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和真实感受,过度压抑自己,关系也变得别扭。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阿津是朋友和伴侣眼中公认脾气好的人。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
无论对朋友还是伴侣,她都压抑着不同程度的愤怒和委屈;
所以在内心深处,她和所有人都保持着距离。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阿津内心也有隐约的答案:
她很难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表达出来。
比方说——
朋友经常喊她逛街,喜欢看书、逛公园的她时常迁就对方意愿,即便不乐意也会答应;
家里新房装修,本来和老公各自分工,但因为对方频繁加班,大事小事都压在同样要工作的阿津身上,搞得她最近异常疲惫……
都说要学会做真实的自己,阿津也不是没想过要把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
但每当这时候,她都感觉有东西堵住喉咙、僵在原处、身体紧绷;
最后内心一句“算了吧”,到嘴的话又咽了下去。
不少人也跟阿津有类似的体会,跟关系越亲近的人,越难表达内心的真实和不满;
结果就是,很多想法就会一直不停盘旋在当事人的脑海里——
是不是自己太敏感,表达出来就是在设立界限、影响亲密;
万一对方觉得是指责,反过来指责自己,翻脸了怎么办?
平常关系这么近,这一闹,接下来怎么相处?
究竟表达还是不表达?
就好像有两个小人在不停的打架,还没付出任何行动,就已经给人造成了严重的内耗。
这种困境的背后,更多是一种跟恐惧相关的情绪:
我们觉得自己会破坏这段关系;
又或者一旦表达出来,对方就会反过来攻击自己。
而很多时候,恐惧的升起,并不仅仅只是来自现实情况中的困难。它还叠加了很多过往成长经历中,没来得及处理、也没有消散的情绪。
拿阿津来说,其实回溯她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
从小,阿津就经常被强势严厉的妈妈否定、打压。
一旦不遵从妈妈的意见,就会被不停地教训;
在她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妈妈叫家里人一起来教育她的画面——
有一次,她考试没考好,一直被妈妈指责脑子笨;
阿津生闷气,房门一关表示抗议。
妈妈喊她出来,阿津一直不应;僵持到下午,妈妈喊来家里的舅舅、外婆、外公,说这个女儿自己是管不动了。
后来,以舅舅威胁要撬锁为由,阿津战战兢兢打开了房门。
一众长辈权威要求她必须马上跟妈妈道歉,以后再也不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阿津感到很恐惧、又很愤怒,但年幼的她根本没力气反抗,只能在这种威逼之下,被迫认错。
这种”尝试表达不满——被强力镇压”的方式,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是一种常态。
渐渐地,阿津越来越不敢表达真实想法,更别提反抗了。
这种方式保护了阿津,让她能暂时性地应对跟控制型妈妈的关系;
但恐惧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被深深地压抑进了潜意识之中。
长大之后,她在关系中习惯性讨好。
每当真实的需求或不满冒出来时,过往那些被压抑的恐惧也会被重新激活;
于是,从感受层面而言,阿津体验到的难度就是现实困难与投射出去的恐惧两者相乘的级别结果。
它们拉拽着阿津,把她重新封控在了小时候那种不敢面对父母的无助场景中……
聊到这里,我其实是想告诉跟阿津有类似困扰的伙伴们——
先探索「内心的恐惧」是不是也跟你的过往经历相关;
如果是的话,那么这种困扰其实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化解;
它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保护了你们很久。
这个世界上,当然存在会比自己更能、更敢表达真实想法的那一拨人;
也势必存在像阿津们这样,背负着更多恐惧、表达出来不太容易的人。
对于后者,我想分享的是——
长大后的你,不再是过去那个被恐惧支配的小孩了;
你面对的,也不再是那个控制、不由分说的打压型父母。
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会更有空间在一片迷雾当中去分辨,哪些是被过度唤起的恐惧、而哪些是现实层面的。
比如说,
我只是无法答应朋友的请求,但并不意味着“我的自私让我们疏远了”;
老公只是提出了一个意见,但并不意味着“我必须听他的”;
关系也可以存在冲突的一面,不是我说不,就会被对方打压或抛弃……
一旦这种自我攻击/被他人攻击的担忧能减少,我们的心就更能在混乱、无序当中先稳定下来。
把自己从「无助、脆弱」的小孩模式先调频到「能自我负责」的大人模式。
这样,我们就不容易被因为过往经历带来的「恐惧」所掌控。
知道但做不到,怎么办?
当然,对于阿津来说,上述调整更多是在理性层面明白:
但每当想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绪时,都需要做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甚至到最后,还是放弃了。
说实话,这真的不亚于上一次战场,需要勇气、策略。
我也相信,还有很多人也跟阿津一样,也正处于这个阶段:
其实一直在努力、想要做到,只是可能还做不到。
那么首先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是——
「面对恐惧、表达真实感受」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动作,它是一个过程。
当我们看到自己原来需要比其他人面对更多过往遗留的情绪和课题时,
那么,我们至少能接纳当下这个自认为还不够好的自己。
允许自己的心力还不够、允许自己还做不到;
减少自我苛责的声音,扫除一些不必要的障碍。
别小看这一步,这真的非常重要。
如果说在自我接纳前,我们是处于负值状态;
那么做到这点,能让自己不再一直被价值感过低、自我苛责的漩涡卷入,有机会回到均值状态。
当你感觉到状态还可以的时候,才有可能思考接下来这一步:
在面对一个是/否的问题时,有没有可能存在第三种路径?
比方说,
当阿津不想陪朋友出去逛街,更想在家看书时,
她还做不到直接拒绝、但又不想让自己过于委屈,那么第三种路径可能是——
跟朋友表达:其实我不是那么喜欢逛街,但因为是陪你,所以我愿意妥协;
又或者逛街过程中,除了朋友的安排外,邀请她跟自己去一趟书店。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一点自己能掌控、能小小改变的部分。
一步一步积累下来,就是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更多的接纳和表达……
写在最后
看到这里,其实我想邀请大家先对自己说声恭喜——
恭喜自己,正走在一条「重视自己感受和需求」的路上。
过往很多时候,为了安全,我们习惯了为别人的需求、感受而活。
现在换了条陌生赛道,肯定会有不安全感、还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但是,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让我们对「变好」这件事情有信念,
只要自己尝试与恐惧相处,那么就是在表达真实感受的路上,往好的方向走。
「在看」+「转发」愿你我都能在重视自己的需求,勇敢表达自己♥
作者:飞鱼,责编:陈沉沉。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出现“开不了口”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如何把自己内心的真实和不满表达出来 ?
如果你遇到了一些个人成长、原生家庭等的心理困扰,推荐你来我们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我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陪你探索自我,觉察过去的成长模式,引导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成为更好的自己。
点击这里👉只需花1分钟时间,帮你智能匹配咨询师,还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添加咨询客服帮你推荐适合你的心理咨询师,还可以领一份全方位心理健康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