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懂懂日记
懂懂QQ:2361456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发布  ·  四川首批!77个! ·  17 小时前  
自贡网  ·  开工大吉,送你一枚“速效收心丸” ·  昨天  
四川日报  ·  一架飞机在菲律宾坠毁,已致多人死亡 ·  昨天  
四川日报  ·  蛇年首虎!周喜安,任上被查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懂懂日记

2020-12-21

懂懂日记  · 公众号  ·  · 2020-12-20 07:00

正文

温馨提示:本文有偿阅读

小卖部要开张了。

如今,电子化审批越来越方便了,注册个工商营业执照,从提交到审核,全是线上,直接打印营业执照即可。

包括签字,也是网上进行。

应该说,疫情的到来,加速了无纸化行政审批。

是好事。

老百姓不需要来回跑了。

我对小卖部的定位就是卖自己喜欢的玩意,每个月上一次新品,我们计划全发顺丰,那就需要签大客户协议,顺丰的大客户协议是需要有量作为支撑的,没有量价格自动上浮,基础量是一个月 3000 票,那我需要考虑怎么把 3000 票的业务先稳定住。

那就需要做高性价比、高回头率的产品。

主要是用来稳定快递费的。

例如同是发 5 公斤,若是走大客户系统,可能不到 6 块钱,若是不走大客户系统呢?可能需要 20 元,甚至更高。(前几天我找烟台那边朋友帮我发了几箱 5 公斤装的苹果,在帮我发顺丰的前提下,一箱收我 30 元,她依然是有利润的,她那边 6 公斤内发顺丰是全国 5 元。)

选来选去,选了两款产品。

一是烟台苹果。

计划是找人打包,然后我们拉过来,我们自己发, 5 公斤零售价格控制在 28 元左右,我们平本或微亏。

但是,这个价格已经很有竞争力了,光靠铁杆围观者,大家处于体验买上箱,一个月也能让我们发走 3000 票。

二是张裕干红。

酒水利润是比较可以的,我们可以从经销商手里买一些库存酒,例如他们需要周转资金,可能入库价就给我们了,零售价 98 元的酒,我们可能 60 元就敢包邮两瓶,基本是持平价,这个很容易起量,因为也是硬通货。

需要二选一。

这个事是当务之急,若是压不下快递价格来,我们最终就是给快递公司打工了,而且这个游戏是这样的,一旦我们拿到了较低的快递价格,那么走我们系统的小户越来越多,我们还能雁过拔毛,就能形成正反馈。那前期我们能不能走别人的大客户系统?

也可以啊,但是有两点。

第一、每单需要给人家 5 毛钱的补贴。

第二、咱永远都申请不下来大客户系统。

因为你没有机会积累!

做海南水果的符小姐跟我讲,不要用水果起量,因为水果是天然的东西,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口感差异,蛀虫,破损,总而言之,不是标准件,售后是很麻烦的问题。

这个我专门问过卖水果的邻居,她说卖水果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差不多 5% 的售后率,若是精挑细选的那种,能降低到 1% ,至于说百分之百杜绝,可能性不大。

苹果也好,酒水也罢,我做,能持平,别人做,可能就要亏本,因为我省略了推广成本,实际上,推广运营成本才是大头。

我们中了连云港一个标, 330 万,我们施工成本在 200 万左右,若是这么一说,大家会觉得,哇,你们这个行业真暴利,其实现在没有暴利的行业,除非是那种新兴产业,传统行业最终算算账,能到 10% 纯利润的,就算好行业。

330 万,我们能赚到手的,也就是 30 万左右,我们哥俩一分,到我手,也就是十多万,为什么我对这些事不怎么上心?我会怎么想?我哪怕蹲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光乞讨,用不了几天,我也能要到十万元,关键是纯利润,哪需要劳师动众的跑连云港去干个活,一干就是半年,赚这么点钱?

没意思!

这就如同我写的法拉盛付小费的事,法拉盛在纽约,按照美国的文化,付小费不是应该的吗?商品标注税率不也是应该的吗?

可是,中国人接受不了真实。

只能设计一个笼统价,这个包子多少钱,这个毛巾多少钱。

省的你多想。

不做生意的人,怎么还价?

你多少钱进的,只要比这个价格高,你就有利润……

一瓶零售 200 元的酒,他若是知道进价只有五六十块钱,他接受不了,你咋能这么黑心呢?

他们不考虑,到处的广告牌的钱是谁出的?工人工资是谁付的?

接受不了!

我计划对我的小卖部透明化经营,但是我认为,对我最有挑战性的,就是这个,因为我觉得大家未必能接受真实的、赤裸的价格,我说的就是真相,但是太刺眼,例如你们在天猫店双十一抢的 98 元的酒,我拿货 16 元一瓶,你们觉得咋能这样呢?是不是假的?县级代理商拿货是 48 元一瓶。

实际上,葡萄酒不就是水吗?你去欧洲看看,普遍就是 1 欧酒,在法国的时候,我们一群人去逛街,我买了整个酒水柜台上最贵的一瓶酒, 15 欧,合人民币不到 100 块钱,已经超级好喝了。

我之前卖的红酒,我批发价是 900 元一箱,合每瓶是 150 元,我拿货是 90 元一瓶,在法国这个酒零售是 5 欧,已经是很不错的酒了,我之前科普过,我们日常喝的所谓的进口酒,就是 1 欧酒。

很多列级庄酒,网上卖八九百的,我搜了一下在欧洲的零售,也就是 30 几欧。

我自己都觉得太刺眼。

在商业经营中,商品本身的成本,顶多能占到 50% ,推广、运营才是大头,老百姓完全能理解这一点,还是需要时间。

平时,带我爹我娘出去吃饭,我爹总喜欢点评菜,每个菜的成本不超过多少钱,意思是我们花了冤枉钱,我爹理解不了厨师是需要花钱雇的,房租、装修、水电,在我爹眼里,一个菜的成本只有菜的实际成本,没有这些虚拟成本。

这些虚拟的,才是大头。

我卖酒,很不愿意卖给本地人,也是这个原因,他们往往会问我,你这个酒是多少钱拿的?意思是你多少钱拿的,给你多少钱本钱就是了,咱是哥们,你还能赚我钱吗?

对于小卖部的选品,我的原则是,美的。

就如同我在群里讲的,我每天在这里 BB 个不停,其实就一个原则:分享,美!

美的文字,美的思想。

我有个独特的资源,就是芬兰特产,北欧值得我卖的东西有两个,一是灯具,二是餐具,灯具呢?我总觉得有些贵,我也没 GET 到它的艺术所在,所以我持保留态度。餐具呢?北纬姐能给我找到货,但是没有价格优势,因为这两年芬兰的餐具在国内太火了,各大品牌在香港都有代理,北纬姐帮我进到货的价格跟他们在国内零售的价格相比,差不多。

是不是假的?

不是。

是这样的,我举例你就懂了,一辆长城汽车在国内卖 20 万人民币,出口的话,可能也就是 10 万人民币,因为不涉及到很多税,还有就是一个批发与零售的关系,贸易方是一次性批发很多很多,那么出口后,贸易方在当地卖 20 万或 15 万,可能依然有利润。

这就如同我们平时出国玩耍,在机场可以退税是一个道理。

我决定选几款我比较喜欢的芬兰盘子、碗,买回来自己研究研究,例如是不是可以发到潮汕去,问有没有能给仿制的?咱只卖款式就可以了,或者他们工厂恰好有类似的款,那我们更省心了。

贩卖咱的审美。

这些日子,我在研究音响,维维送了我台胆机,我自己配了两个音响,那我就需要单独收拾出一个房间,听歌的,我办公室是比较大的,我自己占用了接近 200 平,要放音响的这个地方,原先是放茶具的,盘子、碗之类的。

这时,我突然看到了四个杯子,上面都写着我的名字,这个杯子是齐州窑的老板娘送我的,送了好几年了,咱也一直没给人家写写,也没提过。

我突然想起要做盘子。

咱也恰好欠他们一家人情,我就发照片问她:这样的盘子、碗,你们能做不?

她说,能。

我说,那我发过去,你对比一下。

她说,好。

他们家的特色是柴烧,每个作品都不同,都有一定的变数,给我的报价 360 元一套,就是一个盘子配一个茶碗,我觉得这个价格高了,我的理想价格是百十块钱,我卖的话,卖 150 元左右。

但是,工艺和成功率决定了,这个价格他们做不着。

她就给我推荐了他们做的其它系列,例如不是手工的,是批量生产的一些,价格在 100 元左右的,我选了一款,感觉还不错。

订了一批。

订完后,她送了我两个杯子。

当时我在想,你看,我为什么这么信任她?也没见过面,也没讲过价,就是因为咱拿过人家的东西,总觉得亏欠。

之前老师跟我们讲,只要比你优秀的人,愿意要你的东西,对你而言,就是恩赐。

仔细想想,很有道理。

我那个做杨梅的朋友,叫 ANDY ,每到杨梅季节,他就送,不仅仅送我,他熟悉的朋友,都送,我认识他的时候,应该是 2008 年,我在上海工作,他到上海去找,还很羞涩,那时他一年就工作一个月,一个月利润 100 万左右,懂百度推广的人极少,他的杨梅都是在百度上购买竞价广告卖掉的。

只做高端客户。

今天,依然如此。

他的产品在杨梅领域,算是卖的最贵的,叫梅秀才。

做杨梅的应该都知道。

他还经常参加 EMBA 培训之类的,只要是同学、老师喜欢吃,他都送,你要买?

他不卖!

所以,你看,他有 N 多大客户,包括平安总部每年都定点采购,采购了去送客户,他选杨梅就跟人家选核桃似的,每个大小、颜色,都严格标准,包装也是独立设计的,去掉了那种很土的泡沫箱,他经常跟我讲,对于水果而言,包装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主要加分项,包装的核心是用心、大气,但是不代表要奢华要土,例如弄个皮箱装俩苹果,那是傻缺。

这两个例子,都是一类人。

就是很懂的付出,默默的付出,不求回报的,你想,你对一个人一送就是十多年,关键是懂懂这样的人,你送了也白搭,他根本不在意,麻木了。

很了不起。

我也学到了很多,我开书店,也做着这个事,遇到一些高能量场的,我都是每个月给发本书,于咱,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我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好,为什么我从来没怀疑过我搞的那个攒钱买法拉利游戏能实现?

就是我有这个人脉积累,我坚信!

杯子是 118 元一个,礼盒 28 元一个,运费 15 元,我计划卖 198 元,前期我只拿了 100 个,先试试水……

很多东西,在于探索。

很有乐趣。

运费为什么这么贵?

还是那个原因,咱还没起量,还没有资格获批大客户系统,那要不要先把酒水做上?

可以是可以,但是现在手续不全。

营业执照拿到了,食品流通许可证还没拿到,因为疫情的缘故,因为涉及到冻肉监管,食品流通许可标准又开始苛刻了,各方面标准都卡的比较紧,至于说跟过去似的打个电话就办了,难度太大。

都怕担责任。

我问了问,排队要 20 天。

20 天就快过年了,我还卖个 P 啊?

我需要加速。

我有个校友,在类似部门工作,但是这几年几个局交叉合并,我也分不清她到底在哪个部门了。

我联系了她。

结果,一联系,她说心情不好,正好想找人聊天。

我想起了网上那个段子,此时应该回一句:离我远点,我心情很好,别影响了我。

但是,咱求人家办事,肯定要积极一点,嘘寒问暖,要不要中午一起吃个煎饼卷串?

她说,好。

咱不能真的请人吃这个。

中午,我牛肉炖萝卜,炒了个油麦菜,买了包煎饼。

来吃吧。

来了。

我问,咋了?

她说,这两年,我工作一直很努力,各方面也都还可以,论学历也不低,全日制硕士,半个博士,今年要推一个副科,怎么排都排到我了,年龄也到了,这次排不上,以后希望更渺茫了,我今年 40 周岁整,之前也找我谈过话,也递交过资料了,但是今天早上突然找我谈话,不是我,原因说我是无党派。

我说,听我的,咱不要。

她说,特别失落。

我说,咱可不当那个破官,高危职业。

她说,不是想不想,总觉得应该是你的东西,被人拿走了,你也知道,这些东西都是熬出来的,今年弄不上,未来还不知道猴年马月,一延迟退休,大家在位上不走,这些问题更突出,你现在看看,大家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上不去,现在普遍干到 60 岁,你慢慢等吧。

我说,你要这么想,人家肯定付出了你没付出的。

她说,我都懂,就是有那么一丝想不开。

我说,这就是为什么举报信那么多的缘故,都是想不开。

她说,那不至于,我不会的,领导第一时间找我谈话了,我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年轻的、优秀的、有闯劲的先上,我这就是中年妇女了,精力都在孩子身上,怎么安排怎么好,都接受,也很认可,还生怕给了职务自己干的不好。

请她吃了饭,她说给问问。

我说,若是很简单,就给弄弄,若是不简单,我再想办法,咱不给人添乱,只是想快点拿证。

她说,我明白。

下午给我答复,说最近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管的的确严,让我录个视频给她,我就录了我们一楼的视频,她问我,你是在车库里搞?

我说,差不多,否则咋叫小卖部。

她说,那你注册个什么劲?直接干就是了。

我说,我是想每单开票。

她说,你这脑回路,惊人。

不好弄……

校友的意思是她再喊着分管的,要不要一起坐坐?

我一听,算了。

若是我哥办这个事,我哥肯定这么干,上次开会我还说他了,我哥替有的人买单,光一个人,一年就能买十多万,只是吃饭、喝酒,人家也不是说就是让你请客,还是以给你机会的名义:董总,介绍个什么样的朋友给你认识认识。

你不急忙去买单吗?

我经常跟我哥说,这些朋友资源,没用。

我哥认为有用。

有什么用?

喝酒的?!

一直到有一天,我哥解决一个乡镇上的问题,我发现,的确有用,有什么用呢?就是这些人给下面人打个电话,很好使,一路绿灯,仿佛是伺候祖宗,还要安排你吃个当地特色。

我跟我哥是两个方向,我认为一切都是生意,就是明码标价,就如同我给我娃办入学,找什么人,那么复杂,我直接悬赏 2 万元,谁给我娃弄个入学资格,我給万元现金,我不管你是什么渠道办的,只要拿到入学通知书就算。

马上就办了。

多简单!

早上醒来,我又犯了神经,我发了个悬赏,问谁能帮忙立刻拿到食品流通许可证,我给 1 万元。

发了一会,有朋友就提醒我,让我删了。

说这个不是孩子入学,会引发舆论的,总理都要求 3 天拿证,结果把开小卖部的逼的悬赏 1 万元,容易发酵。

我想,对。

开车上班的路上,有朋友给我打电话,做天猫的,她说看到我发的朋友圈了,让我别着急,她一会上班帮我问问给她家做公司代办的,说是很快就拿到了,就是最近办的……

我突然受到启发,何必这么复杂,直接联系黄牛,问多少钱就是了。

5 百块钱,可能就办了。

我为自己这么聪明感到很骄傲,一路哼着小曲。

我急忙给同事打电话:谁也别找了,找谁都少不了一顿饭,关键是这些人都是闲人,总想跟咱交朋友,吃了一顿又一顿,你直接去找黄牛,就明码标价。

OK

又推进了一大步!(实际上,也没办成,后面的文章会写到。)

中午,我计划煮牛肉、炒西蓝花,在朋友圈直播了,问谁来吃?

我车友联系我:董老师,来我这边看看吧?我请你吃。

我问,有啥好吃的?

他说,去吃驴鞭。

我说,不吃。

他说,全驴宴,很过瘾。

我问,你那边好停车不?

他说,不好停,你快到的时候,给我打电话,我让人下去帮你停。

我说,好。

快到了,正好有个车位,停好了。

等电梯时,遇到了车友媳妇。

我问,嫂子,你咋来了?

她笑的跟花似的:我老公说大作家要来,让我抓紧来。

我问,谁是大作家?

她说,你呀。

我说,我不是。

我现在把朋友圈搞成连续剧了,每天干什么,都同步直播,非常有意思,从这里开始,我就开始了探险直播。

两口子,发财了。

今年营业额 2000 万,利润 1000 万。

咱刚说过大部分生意利润也就是 10% ,我靠,人家这个 50% ,干什么的?

就是玩偶、盲盒,以外贸为主,不内销。

在我眼里,就是破塑料。

大的一人多高,小的跟手指肚似的,我拍了一组发朋友圈,结果出现了什么情况? N 多人问我要,要么是让我送,要么是要链接,他们要买。

其中一个绿色款,据我车友讲,光这一个款,就做了 200 万利润。

我是没有 GET 到这些点。

谁买这些?

有病啊?

一个 40 厘米高的绿色工程师,要卖 5999 元。

成本 450 元。

嫂子给我演示什么是盲盒,手都在颤抖,是真的颤抖,我还录了个视频,发了个朋友圈,开盒子,怎么也开不了了,手忙脚乱的。

我问车友,这玩意还有多久的红利期?

他说,至少一年,明年的爆发点会在内销,目前是监管空白期,这个东西有点像赌博,一旦发展开了,国家肯定会出台相关的监管政策。

我问,这个东西的核心是什么?

他说,工厂有的是,核心是设计,就是开发,对于咱,就是贸易商了,要找设计师给出款,然后咱找人给代工,然后做外贸或做供应商,所有的这些玩偶都是限量的,每出一款玩偶,其实就是发行一支定额股票,买家会不断的分享,买卖。

我问,有没有款,设计了没人买。

他说,应该说,大部分都没人买,你设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