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中午12时许,哈绥高速公路相继发生3起多车连撞事故,事故共造成7人当场死亡,2人受伤,45辆车不同程度受损。此外,几乎同一时期哈大高速公路也发生5起多车相撞事故,共造成7人受伤。据黑龙江省交警部门介绍,经初步调查,当天的多起事故都是因雪急风大形成雪雾(俗称“大烟炮”),导致能见度低、视距短,加之驾驶人操作不稳定,采取措施不当所致。
▲ 车祸现场新闻图片
交通事故有一个特点,就是“
每逢节假车祸多
”。除了前述小年夜的车祸,2016年清明期间(4 月 2 日)发生在沪宁高速常州段的事故也令人印象深刻,由于两货车以及多辆小车追尾的事故,最终演变为多达56辆车相撞,21人被困,2人死亡的重大事故。至于节假日期间小规模的交通事故,则更是随处可见。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如何有效预防交通事故,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
德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高速公路不限速的国家,但该国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却常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其中,被誉为 “最牛交规”的德国交通规则,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德国生活期间,因工作需要,经历过此类考试,对此颇有体会。
德国的交规为什么“牛”?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多 。
全套共58张卷子,每张卷子至少30题(部分卷子还有附加题,内容为力学原理,一般不纳入考试范围),也就是说,差不多有1800道题目,这些题目全是选择题,但单选和多选混在一起,增加了记忆的难度。因此,光是学习交规 ,德国人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外国人则通常需要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其次是考试难。
考试的卷子由随机抽出的30道题组成,满分100分,分为2、3、5分三种题型,成绩在93分以上(含)者考试通过,低于该分数则不通过,也就是说,要是答错超过2道题,就很难通过了。据说,由于考试实在太难,有德国人为此还特地跑到邻国去靠驾驶执照。
最重要的,是德国的交规确实严谨、细致。
这里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比如机动车在超越非机动车时,必须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比如在高速公路的某些路段,严格规定大货车禁止超车;比如在某些路段,设置“主路”标志,以保证通行效率等;比如在狭窄车道会车时,本方车道前有障碍物的一方,应提前停车让对方先通行;比如遇到车道变窄的情况,应根据交通标志采取“拉链式”(交错进入)或“半拉链式”(一方优先)的模式等等。这些细致的规定,明确了在路上通行的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德国各类交通信号构成了一个体系,并且有明确的优先顺序,即:
交警指挥>信号灯>交通标志>让右原则
的序列。前面的几点比较好理解,大家可能对“
让右原则
”比较陌生,该原则适用于既没有交警、也没有信号灯,连交通标志也没有的交叉路口(通常在居住区内),到了这个路口,你必须让你右方道路的车辆先行通过,哪怕这时候你是直行,而右方车辆准备转弯,起初本人对此还不太适应,但习惯以后感觉确实合理,因为到了路口以后你无需再东张西望,只需关注右边即可。
比如,德国交规明确规定在每年入冬之前(10月底)至次年开春之后(4月初),必须强制更换质地更软、纹路更深的冬季轮胎;如果遇到路面冰冻,或冬季在山区行驶,还须安装轮胎链以防滑;再比如,德国对于货车上路,除了对车况有非常严格要求外,还规定所有的车辆必须为厢式货车,以彻底杜绝车上掉物对周边车辆的影响;德国交规当然也强调前后车的安全距离,但并不是简单教条地告诉大家应保持安全车距,而是针对很多人对刹车距离没有概念的弱点,很人性化地设计了一个简易的计算公式,即(时速/10)的平方数,如市区时速是50公里,则完全刹停需要5x5=25米的刹车距离,在高速上以120公里时速行驶的话,则需要12x12=144米的刹车距离;
再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酒驾,德国交规中明确指出,酒精在体内的代谢需要8个小时,因此,酒后8小时内均有可能构成酒驾等,进而让大家对此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
不要以为德国交规都是严厉地说教,其中人性化的部分也不少。比如说,有这么一道题目,如果你的前方有一辆外地牌照的车,这时候你需要注意什么? 正确的答案是(由于它对这个城市不太熟悉),因此,有可能会突然停下来、可能会在路口犹豫、可能会突然变换车道,而错误的答案是,你按喇叭提醒它,因为这有可能会加剧对方的紧张和不安,从而造成新的安全隐患;德国的公路(包括高速公路),通常并没有应急车道,当发生交通事故需要出动警车、救护车、工程车时,德国交规明确规定,双车道的道路,左右车辆各往两边让,多车道的道路,最左边车道的车辆往左让,其余车辆一律往右边让,从而确保让救助车辆从中间通过,不少人在视频中可能见到过这样的场面,
与其说这是素质使然,不如说是规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