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翔电子研究
国信电子行业分析师:刘翔、蓝逸翔、马红丽、唐泓翼,关注中国电子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角色的渐进式升级,致力于为A股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的电子板块股票投资咨询,为中国电子产业与资本共荣尽一己绵薄之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色影无忌  ·  传闻 | ... ·  昨天  
旅拍誌  ·  大S早期写真!好美好鲜活!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翔电子研究

太平洋电子|每周关键词:中国移动&苹果&中美谈判&小米&阿里巴巴&大唐电信&富士康

刘翔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5-06 21:36

正文

翔述上周关键词

三大运营商一季报:中国移动服务收入承压

近日,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经营业绩,营业收入方面,中国移动以1855亿元拔得头筹,但从增速来看,中国移动收入增速仅为0.8%,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营业收入分别为966亿元和749亿元,增速为5.6%和8.5%。


在运营商最为核心的通信服务收入方面,移动、联通、电信分别实现1667亿元、666亿元、879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3.6%、8.4%、7.1%;净利润分别为258亿元、30.05亿元、56.98亿元,其中,联通利润增速迅猛,达到248.7%。


从财报数据看,三大运营商表现出不少共同特征。例如,手机上网流量继续高速增长,一季度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总流量达到2178kTB,环比去年四季度增长38.1%;中国联通为37525亿MB,环比增长21.6%,中国移动为51658亿MB,环比增长16.9%。其中,电信的流量增速明显高于另外两家。

资料来源:证券时报网


苹果公布iPhone销量:中国区营收暴增20% 买X的多

苹果已经公布了新一季度的财报,营收和利润都超过了业内的预期,而财报中还公布了一些干货,比如iPhone的销量。


在财报中,苹果宣布第二财季共售出5221.7万部iPhone,与年同期的5076.3万部相比增长3%,而今年第一季度,他们共售出7730万部iPhone。


此外,本财季中,iPhone为苹果带来了380.32亿美元的营收,比去年同期的332.49亿美元增长14%。根据历史数据,过去三年的第一季度,iPhone的销量分别为5076万部、5119万部、6117万部。


苹果还公布了各个地区的营收表现,其中增长最高的是日本,营收为54.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4.85亿美元增长22%;大中华区营收为130.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7.26亿美元增长21%,同时美洲部门营收为248.4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1.57亿美元增长17%,而欧洲部门和亚太其他地区的营收分别是138.46亿美元和39.58亿美元。


对于这样的成绩表现,苹果CEO库克表示,客户选择购买的iPhone X多于其他任何iPhone机型,所以大中华区和日本业务的营收增幅都超过了20%。

资料来源:环球科技


中美迈入战略谈判期 中兴事件有望快速解决

5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充分交换了意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专家表示:“此次磋商是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时机,表明双方均有意愿通过对话磋商解决经贸问题,缩小分歧。”


在此次交流中,中方就中兴公司案与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美方表示,重视中方交涉,将向美总统报告中方立场。


4月16日,美国对中兴通讯激活拒绝令、禁止中兴通讯7年内购买、出售或从事任何涉及受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约束的物品、软件或技术等交易。此举使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事件发生后,商务部、外交部等均积极发声,表示将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兴通讯也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坚决反对美国不公平的制裁。同时,中兴通讯表示不会放弃通过沟通对话解决问题的努力,也有决心通过一切法律允许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月4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称已正式向BIS提交了关于暂停执行拒绝令的申请,同时已按BIS的指引提交了补充资料。

资料来源:ITbear


小米赴港上市 或成2018全球规模最大IPO

5月3日,小米集团正式以“同股不同权”公司身份向港交所提交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文件,有望成港股首批“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也有望成为2018年全球规模最大IPO。


小米拟赴港上市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此前多家券商预计,小米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据港媒报道,小米最快6月中招股,6月底至7月初挂牌。这一规模的IPO将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小米同时也有望成为今年全球最大型的科技新股。


小米董事长雷军在IPO申请文件中表示,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物联网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目前,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并且创造出众多智能硬件产品。


根据小米公司的IPO申请书,此次中信里昂证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为联席保荐人,将采取“同股不同权”架构。据披露,在股权结构上,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持股比例为31.4%,如计入总股本ESOP员工持股计划的期权池,则雷军的持股比例为28%。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0%,为小米集团控股股东。

资料来源:集微网


阿里巴巴全资收购先声互联,料布局语音专用芯片

阿里巴巴于3日宣布全资收购北京先声互联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先声互联”),但未透露收购金额。先声互联是大陆最早从事语音增强、远讲语音交互介面技术的团队,曾为阿里、百度、小米等多家公司提供解决方案。阿里表示,此次收购规模不大,主要针对技术和人才。据了解,随着阿里在晶片方面的战略布局,未来也将在语音专用晶片上有更多进展。


阿里巴巴表示,先声互联创始人、大陆中科院声学所前研究员付强,入职阿里达摩院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负责语音交互前端处理技术和方案的研发;同时入职的还有先声互联创始团队的多名资深专家,多为付强在大陆中科院的原班人马,有一位则来自著名的杜比实验室。今年4月初,阿里宣布全面进军物联网(IoT)领域。付强带领声学团队加入,将成为阿里IoT场景落实的重要一环。


付强透露,目前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的短期目标,是语音交互技术在多种场景和终端上落实,在复杂环境下保持正确的识别率;特别针对IoT化的智能家居的需求,正研发基于小阵列语音增强技术的低功耗、低成本、高集成的端云一体语音交互技术和硬体方案;随着阿里在晶片上的战略布局,也会在语音专用晶片上有更多进展。他并透露,正在筹建专门用途的声学实验室,主要用于复杂声学环境下的语音交互系统线上端到端测试。


此外,阿里巴巴4月20日宣布全资收购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很多技术也是面向IoT领域。阿里巴巴CTO张建锋表示,阿里IoT战略必须要做资源可控、技术可控、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事情,这也是达摩院组建以来最重要的研究突破方向之一。

资料来源:IT之家


大唐与高通组建合资公司获批 主攻低端处理器

5月4日晚间*ST大唐(600198)公布重大投资项目进展公告,称公司于2018年5月4日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出具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予禁止审查决定书》(反垄断审查函[2018]第1号),公司与高通、建广等设立合资公司案,获得有关部门批准。


2017年5月26日,建广资产、大唐电信、联芯科技、高通、智路资本共同签署协议,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瓴盛科技(贵州)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总投资为30亿元,其中,高通和联芯科技股份占比均为24.133%。 合资公司成立后将专注于针对在中国设计和销售的、面向大众市场的低端智能手机芯片组的设计、封装、测试、客户支持和销售等业务,而这一业务领域原本正是联发科和展讯的主要业务发力范围。


*ST大唐称,后续公司将与合资各方依据《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共同推进该合资企业设立的相关事宜。


大唐电信副总裁、联芯科技总经理钱国良曾对外表示,此次多方资源整合成立合资公司,将融合高通和联芯双方的先进技术,依托双方市场客户资源与本地化的技术服务能力,聚焦移动通信应用。合资公司初期计划定位在中低端领域,主攻100美元左右的全球化市场。

资料来源:环球网


富士康成立半导体事业集团 考虑建造12英寸晶圆厂

据DigiTimes北京时间5月5日报道,行业消息称,富士康电子已经成立半导体事业集团,并在考虑建造两座12英寸晶圆厂。


消息人士称,富士康的芯片制造相关附属公司,例如京鼎精密科技、讯芯科技和天鈺科技已经在半导体事业集团下运营。京鼎精密科技生产半导体设备,讯芯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半导体模块封装测试的高新技术企业。天鈺科技公司则致力于LCD驱动器ICs的设计和开发。


据称,富士康正寻求进入晶圆制造领域,并且已经让其半导体事业集团评估建造两座12英寸晶圆厂的可能性。


知情人士指出,尽管富士康在收购东芝内存芯片业务的竞争中失败,但该公司并未放弃它在半导体领域的雄心。

资料来源:凤凰科技


三星LG等韩国电池厂商加大对华投资:补贴结束 机会来了

据BusinessKorea北京时间5月5日报道,随着对中国汽车厂商的补贴将于明年底结束,韩国电池厂商正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中国的这项补贴政策旨在培育本国电池行业,从而与国际对手竞争。


有迹象显示,中国市场将再次向LG化学、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等韩国电池制造商打开。 据电池行业消息人士称,一些中国汽车厂商正在与韩国电池厂商洽谈,以采用它们的产品。


随着中国计划于2020年完全取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韩国电池制造商再次迎来了机会。向奔驰和通用汽车供应电池,已经证明了韩国公司在价格、性能和稳定性方面的竞争力。近年来,大众也选择韩国公司作为其下一款电动汽车的电池供应商。韩国产业专家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寻求向国外出口汽车,因此它们将别无选择,只能考虑采用韩国公司生产的电池,这些电池让电动汽车充满电可以一次行驶300多公里。


关于电池技术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今年下半年,SK Innovation将开始量产NCM811电芯,用这种材料生产的电池可以让汽车实现500公里的续航里程。LG化学计划在2021年量产NCMA712电芯,在2022年量产NCMA电池。三星SDI则在全力开发镍钴铝(NCA)电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