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硕士博士读书会
河流的哀伤,是文明的隐喻。一切改变,从阅读河殇文化开始。
51好读  ›  专栏  ›  硕士博士读书会

他是孙中山佩服的人,曾拒婚宋美龄,蒋介石为他举行国丧

硕士博士读书会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2-01 22:48

正文



他被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称为"奇才",孙中山想和他结为连襟,他是民国政坛呼风唤雨的人物,去世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他也是顶尖文人,从民国至今,写颜体者无出其右,他就是谭延闿。


最后的会元


光绪三十年,夏历三月,在河南贡院(京师贡院毁于庚子之乱),举行甲辰恩科会试考试,因正逢西太后七旬万寿,故本次正科改称为恩科。


会试放榜,取贡生273名,谭延闿夺得第一,高中会元,成为最后一个会元,也填补了湘科清代200年来没有会元的遗憾。


五月二十一日,众贡生入保和殿参加最后的殿试,谭延闿以甲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并选任翰林院庶吉士。



谭延闿,字组庵,祖籍湖南茶陵,18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其父谭钟麟曾任浙江巡抚,谭廷闿是典型的高干子弟。


谭延闿幼承家学,天资聪颖,5岁入私塾。11岁学制义文学,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称之为"奇才"。


初识革命


1903年,胡元倓和龙璋在长沙创立明德堂,建校初为筹款而四处碰壁。


谭延闿从京城科考归来后,欣然资助明德办学,成为校董,这也为谭在湖南革新派中赢得了口碑。


革命党人黄兴从日本回国后曾在明德堂任教,谭延闿也在这时认识了黄兴。


谭延闿与黄兴的认识是在一次宴会上,他见黄兴"魁梧奇伟,沉着厚重,两目奕奕有神,认为是一个有作为的人,前途不可限量,内心钦敬。"此后就与黄兴成为朋友,并在黄兴欲起义杀死湖南巡抚,被告发抓捕时助其逃脱。


1909年清末新政,谭延闿任省咨议局议长,成为湖南立宪派的首脑人物。


1911年焦达峰、陈作新在长沙领导起义,有人指出两人"年少资浅,不能服众。"于是咨议局议员就将谭廷闿作为最佳都督候选人推选出来。


当时谭延闿并没有表态,之后焦、陈遇害,正逢武汉义军与清军作战,急需湘军北援。这样,谭廷闿就成为了湖南都督,并得黄兴等革命党人的承认。


文武双全的总督


谭延闿担任湖南都督后,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可他管辖的5个师长对他不屑一顾。因为他处事圆滑的,说话呵呵哈哈,所以军士不把他放所以在眼里,还给他起了个"谭婆婆"的绰号。

  

一次广西将军王芝祥、赵恒惕北上长沙,湘军将领特邀谭延闿在小吴门外校场观看打靶表演。王芝祥善射,在校场表演,连放了10枪,只有两枪未中,观者叫好。

  

王对谭说:"请谭都督也放几枪!","谭婆婆"慢吞吞地接过枪来,大家心中都埋怨他不该此时亮相,一旦在客人面前出丑,会让同行们下不了台。


哪知他举枪连击十发,弹弹命中靶心,无一虚发。真人不露相,一露必惊人,"谭婆婆"的百步穿杨之功,叫那些骄兵悍将无不瞠目结舌。自此湘军将士再也不敢怠慢这位书生意气的谭都督。


谭延闿与孙科等人的合照


爱美食不爱美人


谭延闿三督湖南,三起三落,后于1922年投奔孙中山。在其危难之际,谭延闿率领湘军,全力扶持,与叛军陈炯明展开血战,使孙大为感激,孙中山对谭延闿信任有加,先后任命他为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内政部长、建设部长等要职。


当时谭延闿夫人去世,孙中山就想把自己刚回国的小姨子宋美龄介绍给谭延闿,但是谭延闿无意续弦,又不能驳孙中山的面子,于是就备了一份厚礼来到宋家,一进门就给宋老太太连叩三个响头拜为干娘,接着又认宋美龄为干妹妹。



谭延闿虽拒绝了美人,但对美食却爱的深沉,是民国有名的美食家。


他还亲自实践,自制菜谱,创了组庵菜系,湘菜中"组庵豆腐"、"组庵肉"、"组庵鱼翅"等皆出他手。


鱼翅,为谭延闿所独钟,每餐必进,非鱼翅不饱,几至成癖。有次赴宴,席间主人大谈鱼翅之不足食,喻为味同嚼蜡,谭氏唯唯。酒至半酣,鱼翅未见上席,而主人遍请宾客随意点菜,询及谭氏时,谭莞尔以答曰:"如蒙不弃,请赐嚼蜡如何?"


谭延闿离不开美食,即使行军打仗,也有两名专做海味和湘菜的厨师不离左右,以致后来得了高血压,便接受医生劝告,每天做温水浴和电疗一次。他风趣地对友人说:"我平生好吃,现在自身每天被清蒸一次,烧烤一次,大概是对贪嘴的报应吧。


为蒋介石做媒


谭延闿和宋美龄不做夫妻做了兄妹,最开心的莫过于蒋介石,因为他自此第一次见宋美龄就想娶她,不过当时宋家人除了大姐宋霭龄赞成外,其他人都极力反对,宋美龄只好求助于谭延闿这位"畏三哥",去做她家里人的工作。


谭延闿在干妹妹的一再哀求下,首先去做宋老太太的思想工作。谭延闿见到宋老太太,大肆夸赞蒋介石年轻有为,之后又说服宋子文。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的大华饭店举行了盛大的结婚仪式,谭延闿作为蒋、宋联姻的介绍人出席了这次盛会。



近代颜书大家


民国书法家中有"真草篆隶四大家"之谓,他们分别是谭延闿的真,于右任的草,吴稚晖的篆和胡汉民的隶。


谭延闿位居四大书法家家之首,素有"南谭北于"之誉,是活跃于政坛的顶尖文人,其颜体自民国无出其右者。


根据他弟弟谭泽闿描述,这位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的最高元首,第一任的行政院长平生共临写颜真卿的《麻姑碑》二百余通。


黄埔军校的校名"陆军军官学校",南京中山陵碑亭石碑也是谭延闿所题。


谭延闿手书石碑



政坛不倒翁


谭延闿处事圆滑,八面玲珑,通权达变,善测政治风向。大清想改革,他是立宪派的重要人物。辛亥鼎革,他又成为革命元老。每逢历史关头,或多或少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二次革命,倒袁,提出了"湘事还之湘人"的口号。


再往后,追随孙中山。又积极促成"宁汉合流",成为新成立的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核心人物,后来成为首任国民政府主席。


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重新上台,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改任行政院长,又跟蒋介石结盟,似乎永远也不曾落伍。


从三督湖南到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到最后出任第一任行政院院长,构成了谭延闿的官场显赫篇章,让他成为群雄纷起的动荡时局中为数稀少的政坛不倒翁。


1930年9月22日,谭延闿病逝于南京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蒋介石自汉口赶回,亲往执绋,送葬于中山陵侧之灵谷寺,又下令全国降半旗3天,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哀悼。


参加国丧的队伍


谭延闿只活到五十岁,却到了政坛的金字塔尖,足见其功力。


他做官自有一套,诀窍就是锋芒不露,处事圆滑。最著名的就是"三不主义":一不负责,二不建言,三不得罪人。


所以他被人誉为"药中甘草",也被人讥为八面玲珑的"混世魔王",对于讥讽谭延闿也公开承认,他认为混是一种境界,"混之用大矣哉"。


或许在腐化的官场中行走,在权力斗争的政治漩涡中沉浮,明哲保身的实用主义也是一种法宝吧。


谭延闿墓


谭延闿的墓位于中山陵旁边,墓园规模之大,在近代名人墓中,除了孙中山大概无人能及了。


光阴流转,现在更多的人可能早已忘了他是谁,做过什么,但灵谷寺规模宏大的墓园依然昭示着他在那个时代的辉煌。


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