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课
杜骏飞老师的课外辅导,一千零一次人文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产先生  ·  今年,要求楼市回升的城市,不止一个 ·  22 小时前  
舰大官人  ·  好车!😋-20250207115317 ·  昨天  
视觉志  ·  新疆姑娘的行李箱,真香…… ·  2 天前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 ·  2 天前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 ·  2 天前  
视觉志  ·  七言 | 会遇见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课

自来熟(杜课812期)

杜课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9-02-16 23:57

正文

全文共 1554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Q
&
A


自来熟是“社交表演”吗?


黄牧宇


“第一次见面就表现得像老朋友一般,和谁都能聊得来”的一种社交能力称为“自来熟”。在中国的北方,尤其是东北,“自来熟”是一项常见的技能,尤其是当“自来熟”相遇,“俩人就成了前世走散的亲家”。有论者认为,东北人的“自来熟”,像是在人情社会历练久了,养成的一种社交习惯。


“自来熟”的热情通常让“社恐”患者难以招架,没有过多客套,且不按社交流程,不习惯此交往模式的人容易感到不适。


“自来熟”的开朗和外向是否是一种表演?“自来熟”的社交分寸感该如何拿捏?在人情社会中,“自来熟”是否比“真诚”的社交收益更大?


Q
&
A


自来熟


杜骏飞


不是所有的“自来熟”都是社交表演 ,大部分时候,“自来熟”的印象,来自人际距离—心理距离的缩减。


社会心理学定义的人际距离(interpersonal distance),是人际交往中双方的距离及其意义。 E.霍尔认为,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同,距离也不同。他指出了四种人际距离:亲密的、个人的、社会的和公共的。亲密距离(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交往的距离),约为 18 英寸;个人距离(朋友或熟人之间的交往距离),一般为 18 英寸~4 英尺;社会距离(一般认识者之间交往的距离),约为 4 英尺~12 英尺,人们多数的交往发生在这个距离之内。公共距离(陌生人之间、上下级之间交往的距离),一般为 12 英尺~25 英尺。


倘若一个人将社会距离的社交,缩减到个人距离状态,甚至将公共距离的社交,缩减到亲密距离状态,对于社交对象而言,一定会发生不适应症。有意缩减社交距离,优点是具有积极的突破性,缺点是让人感到被冒犯感。人们也会把这种人为的距离缩减,称之为“自来熟”,但却隐含着不满和批评。


不仅仅是空间距离,“自来熟”还拥有更多的表现方式,例如说话方式的过度亲近,对他人私域过多介入,过早地假设社交双方的行动一致性和观念一致性,等等。这些言行,均可能令人产生前述的不适应症。


因此,这种“自来熟”,容易产生混淆人我、以公犯私的问题。


对一个社交言行是否“过度”的测量,并无标准答案。一般来说,人际距离与文化背景有关。拉丁美洲人和阿拉伯人在交谈时,保持很近的距离。亚洲人和北美人在交谈时,喜欢保持较大的距离。即便在中国,北方人在交谈时,也比南方人保持着更近的距离。


这种文化差异,是不容忽视的社交前提。试想,一个阿拉伯人在和北美人交谈时,仍然保持很近的距离,他就会引发对方的不适应甚至不愉悦。同样,一个东北人在和上海人交谈时,仍然保持很近的距离,也会引发对方的局促不安。


因此,中国有一句成语:入乡随俗。正是在界定这一“尊重客体”的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把自己当外人”的社交自来熟,其实不是一个稳健安全的模式,很多时候,会招致心理距离远的对象的反感。



还有一种“自来熟”,来自高信任社会的语境,当你意识到周围的陌生人也带有善意,甚至以为大街上人人皆可信任时,你的人际交往姿态会立即变得松弛而随意,这同样会表现为交际距离的缩减。


不过,这种所谓的“自来熟”,并非是社交层面的,而是社会关系、文化环境、道德风尚意义上的自然表现。它与混淆公共与个人交往的类型相比,有一个重大不同: 它尊重他人,不会轻易介入他人的私人生活,也不会轻易谈到隐私话题。


因此,这种“社交自来熟”,其实是社会和谐的表征。



倘若不是以上两类情境,那就可能更近似社交表演。


一个不太擅长社交的人,显然可以通过社交技巧、人际互动训练,成为一个积极社交、甚至产生社交侵略性的人。对他本人来说,这是训练有素、社会化充分、社交圆熟,但他人则有可能认为他有些“自来熟”,会感到文化不适应,甚至促发负面评价,认为他过于老练、不够自重。


最好的社交表现,当然是不惧怕陌生交往的从容、镇定,加上待人亲切友好的善意,还带有几分对人际关系的积极促进——同时, 注重分寸、绝不过分,且一定会尊重他人。


这种表现,不是一味抵近的“自来熟”,而是 保持风度的“成熟”,是温而不热,清而不冷。


愿你铭记。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推荐



人物: 甘地说 林清玄说 一纸读遍梁任公|世间已无钱玄同


视频 杜课导言 新闻理想 元旦的晚餐|除夕寄语


文字: 银发川柳 自我实现者的画像 如何正确地讨论问题 永恒回归


关注 花炮少年和成长者 王菊现象学 杜骏飞:甘柴劣火又如何 |要担心的不是咪蒙 |信息愚民是从哪里来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