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偏执狂”黄仁勋,百万富翁制造机 ·  2 天前  
新周刊  ·  自制便当的年轻人,爱上做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机智的年轻人,用年味对冲班味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1-19 13:0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春节期间的年轻人面临的多重身份与面貌选择的问题,以及年轻人如何处理这种问题的背后心理。文章提到了年轻人面临的压力,以及他们如何借助传统节日的氛围来治愈身心。同时,文章也讨论了年轻人回家过年的纠结,是在外表上打造“精致”还是去追求久违的“舒适”。文章最后强调了无论什么面貌,陪伴和团聚才是春节最重要的价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年轻人面临的多重身份和面貌选择问题

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下,年轻人追求不同的身份表达,出现了“后缀热”等现象。在回家过年这一传统背景下,年轻人面临展示何种面貌的纠结。

关键观点2: 年轻人处理面貌选择问题的背后心理

年轻人面临的精神压力、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导致了他们在展示自我时产生了矛盾和焦虑。他们希望通过不同的面貌来平衡自我和社会期待,同时也寻求一种治愈的方式。

关键观点3: 春节团聚的重要性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无论年轻人的面貌如何变化,陪伴和团聚都是最重要的价值。飞利浦青春爆改间的活动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见面与团聚,传递出平衡精致与舒适的自在姿态迎接新年的理念。


正文


春节进入倒计时了。有人说,这是工作效率最低却无人责备的几天,一句“年后聊”成为甲方乙方丙方们心照不宣的口头禅;有人则早早请假,已经在回老家或者出远门的路上,顺便把微信名称的后缀加上“休假版”。


过去这一年,从微信这一班味最浓的地方,到小红书这样玩儿劲很足的空间,年轻人掀起了“后缀热”。“XXX-休假中”是基础操作,“XXX-见过宋佳版”“XXX-已瘦30斤版”则足以窥见一代人的具体生活和所思所想。


而如果说互联网的匿名性带来了年轻人赛博身份的多面性,那么在回家过年这一摆在眼前的年度“线下行为”面前,习惯了多副面孔多条出路的大家,则陷入了新的灵魂叩问:究竟,该以什么样的面孔面对家人朋友呢?


班味还是年味,这是个问题


要论为什么年轻人有那么多“版本”,一个可能的解释,要回到整个2024班味浓度破新高的氛围里。


年初的电影《年会不能停!》写下命运注脚,打工人不只是大银幕的主角,还是社会头条上的常客。从北京往返上海高铁上的远程会议,到迪士尼乐园城堡下的修改PPT,顶着“被优化”的恐慌,大家随时随地都在大小班。


打工人随时随地大小班。(图/《年会不能停!》)


如此背景下,网络上,“抽象”成为年度关键词似乎合情合理,霸总短剧当道也非常能被理解。无处消解的精神压力,化为了一个个“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段子。最新的进展大概是,去小红书问美国人英文完形填空的答案。


现实中,越来越多人正在回归具体,从“卷”透了的工作边角料中翻出一点新鲜空气。公园20分钟效应,成了都市人的救命稻草;世界破破烂烂,人类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猫猫狗狗的缝补。


抽象也好,具体也罢,以不同的面貌穿梭在虚拟与现实中,年轻人似乎才能好好喘上一口气。而一系列动作的背后,藏着的是他们夺回生活自主权的呐喊与决心。


那么,生活究竟在哪里呢?


靠猫猫狗狗治愈生活的都市打工人。(图/《装腔启示录》)


当下,生活可能在传承了几千年的“年味”里。今年,春节成为非遗,传统遇见现代,灵机一动的年轻人,开始用年味去班味了。


过去,散文家梁实秋先生写:“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


如今,当春晚官宣了和B站的合作,年三十晚上将注定是场弹幕齐飞的盛典。在年轻人眼里,具体什么节目不重要,吃饱喝足躺下来,与家人朋友一道进入这种热闹的生活氛围就很难得了。


越来越多年轻人认为与家人朋友一道进入这种热闹的生活氛围更难得。(图/《故乡,别来无恙》)


从“万吨车厘子抵达中国”到“砂糖橘的打开手法”,从县城酒店的高预订量,到小镇咖啡馆的人挤人,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讨论,让过年的意义具象化了。


在社会整体都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借着传统节日的契机,去感受当下时髦的年味,未尝不是一种治愈身心的方式。


过年前,

那些爆改自己的年轻人


如果说回家过年逐渐成为人们暂时休憩的时间节点,那对于年轻一代而言,似乎还有一个重要的课题要处理,即是用在外打拼中打造起来的“精致”去见亲人朋友,还是卸下一切面具,用那份久违的“舒适”去满足自我的需求?


有媒体最近围绕过年活动在微博上让网友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三件套”,结果,比起滑雪、唱歌和看电影,评论区一片“吃饭、睡觉、刷手机”。一边是直播间里“过年战袍来一件”,另一边是内心疲惫小人“休息一下”的呐喊。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矛盾。


“过年前专项技能训练”虽迟但到,它教年轻人如何与长辈推托红包,又不声不响地拿下,或应对催婚催生时,如何既礼貌又决绝地回复。


弗洛伊德认为,人始终是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挣扎横跳。用在回家过年的年轻人身上,那是每个人需要处理的“真实的自己”和“理想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当内心笃信的个人宣言,遇上熟人社会里的极限拉扯,年轻人怎么可能不去“扮演”一些角色?


李然,30岁程序员。


“没有人不希望以好的面貌回家过年。”经典IT男是什么样的,李然就是什么样的。但此刻的他,人在上海虹桥枢纽,心还在办公桌的电脑和工作上。他摸了摸青色的胡茬,眼睛里满是疲惫。


走过虹桥枢纽通道,李然被眼前的飞利浦青春爆改间吸引了,一句“顶着班味,怎么过年”一下子扎进他的心里。说的可不就是他么?


对于李然来说,彻头彻尾的“改造”是不现实的,但临时救急的“变脸”是非常可行的。


在爆改间里,李然拿起飞利浦旋转式剃须刀,三下五除二完成干净利落的改造。对于他这样忙碌且不太讲究的人来讲,一台能快速净剃,又舒适贴面的剃须刀,是绝佳的生活利器。


李然拿着飞利浦旋转式剃须刀对自己进行改造。


而另一边,没洗头就来赶火车的阿雅,抛出了她的纠结。如果是在平日,她一定早早起床,洗澡洗头,全妆出马,当上写字楼里最亮眼的白领丽人。但每次回家过年,她总觉得“什么都不想做”,毕竟家是最可以让她放松的地方。


阿雅,28岁白领。


但这两年,阿雅从父母老去的面孔里看到一些忧虑。她想着:“是不是捯饬精神一些回去,他们能更放心一点。”


阿雅迈进飞利浦的爆改空间,试用了最新的高速吹护机。头发焕发的清爽柔顺,让她扫去了大半灰头土脸的疲惫感。此外,她还学到了一些吹发过程中的头皮发丝的护理干货。改造后的她,比平日少了一份精致,多了一些松弛。


阿雅迈进飞利浦的爆改空间,试用了最新的高速吹护机。


如李然和阿雅这样的年轻人,在飞利浦青春爆改间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的故事里,精致也好,舒适也罢,不同的面貌,藏着的是忙碌的现代人略显矛盾的内心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飞利浦青春爆改间不仅巧妙地将这些细节呈现出来,更是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推了年轻一代一把,帮他们看清,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千人千面,

都抵不过“见一面”


回家过年,看似是年轻一代归家团聚的过程,实际也是不同代际人群相互了解的绝佳机会。飞利浦青春爆改间里,年轻人以什么样的面貌回老家的纠结背后,藏着的是中国人对家的依恋与重视。


面貌可以千千万,但在一个愈发不稳定的时代里,和所爱的人见面、团聚本身的意义,也许更重要。这似乎也是这场用年味去班味的行动里,最戳人的柔软所在。


正如短片中最年轻的大学生小刘所说,“对我而言,其实外表什么样都可以,我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儿子。我想用行动告诉他们,我长大了、有能力了,可以照顾他们了。”


对小刘而言,这个春节,让他高兴的,便是用自己赚的钱,为父母挑了两件飞利浦的礼物。爸爸不再被那个用旧了的刮胡刀割坏下巴,而是用年轻人都在用的最新款飞利浦剃须刀,更舒适利落地剃须;而妈妈呢,也可以把用了十几年的吹风机更新换代了。小刘发现妈妈会掉发,既能很快吹干又能养护头发的飞利浦高速吹护机,让她容光焕发。



话说回来,无论是什么面貌,回家“见一面”背后的陪伴,可能才是过年这个节点上最重要的一环。这也是飞利浦青春爆改间所想传递的价值:好好见一面,好好这一年。


短片末尾,阿雅踏入家门,她依然是都市丽人,但脸上多了一份自在;李然的帅气变身,让父母陷入“是不是为了那个姑娘”的八卦场景里;而在片尾彩蛋中,更多的“改造前”和“改造后”的真实面孔一一呈现。


用年味驱散班味也好,用改造给新一年图个彩头也罢,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面前,飞利浦青春爆改间想做的,便是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见面与团聚,以平衡好精致与舒适的自在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飞利浦将青春爆改间布置在了人来人往的虹桥枢纽,这一飞机、火车、汽车交错的地方,因为新年的到来而变得人声鼎沸。无论距离远近,无论身份地位,飞利浦都希望用充满温度的改造,来帮助路过的人们,以更好的面貌启程。


飞利浦青春爆改间。


举手投足的改造里,关乎人本身的多面性和人与人关系的可能性也会被激发。就像飞利浦所倡导的,无论哪一面姿态,别忘了与重要的人相守,哪怕片刻,都是极好的。


作者:Yumi

校对:遇见

排版:鹿子芮

文中未标注来源图由飞利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