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读文摘
有品,有趣,有料,有态度。一个读书人的聚集地。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悦读文摘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人老到一定年龄后,说话阴阳怪气,都会作妖;儿女该说就说,该训就训,之后把一切放下,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悦读文摘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1-25 08:00

正文

作者:三瓣橘子 

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对父母“愚孝”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大强随着年纪渐长、老伴离世,开始放飞自我,各种糊涂行为可谓是层出不穷,着实让子女们头疼不已。



他先是逼着儿子苏明哲给他买大房子,全然不顾子女的生活压力,一心只想住上豪宅,好让周围人都羡慕。


他不断地向儿子施压:

“明哲啊,你可不能不管爸呀,爸这一辈子,到老了,连个舒心的窝都没有,你说我活着还有啥意思!”

苏明哲本就好面子,硬是咬着牙满足父亲的各种要求。


而苏大强却变本加厉,一会嫌地段不够好,一会又觉得装修不高档,稍有不如意就闹情绪。


面对父亲再三的挑剔,苏明玉毫不客气地斥责父亲:“你能不能不折腾了,大哥已经够难的了,你为他考虑过吗?”


买了房子后,他又执意要和觊觎他财产的保姆结婚,完全不顾及子女的反对和担忧。


他觉得子女的反对是在干涉他的幸福,不让他安享晚年。


于是苏明玉直接拿出证据,让苏大强认清楚自己被骗的事实。



还有一次他被人忽悠着把积蓄都拿去投资了,一心想着能大赚一笔,结果血本无归。


意识到自己被骗后,他一时想不开,竟然闹着要跳楼,趴着窗户上大喊大叫:“我不活了呀,我这钱都没了,活着还有什么盼头啊,你们都别管我!” 


看着父亲如此糊涂又不听劝,苏明玉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一味迁就。


而是呵斥到:“想跳就跳吧,跳下去就什么都没有了。”


接着她通过算账的方式,指出如果苏大强跳楼,他将损失未来的120万退休金,而如果选择不跳,只损失当前的6万元。


这让苏大强意识到得不偿失,从而放弃了跳楼的念头‌。


苏明玉深知父亲的这些做法不妥,也明白一味地顺从只会让父亲越发任性,所以她用直接且有力的方式让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事后苏明玉又默默地关心父亲,为他安排好衣食住行,尽自己所能让父亲过得安稳舒适。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人老到一定年龄后,时常会说话阴阳怪气,遇事作妖。


这些行为并不是他们的本意,而是人在衰老的过程中,心智、认知等各方面的机能都在下降,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变低,往往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模式和观念里。


面对这些情况,儿女要该说就说,该训就训,把心里的想法和意见表达清楚,之后放下一切不愉快,继续和和美美地相处。


父母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大方承认自己年老的事实,虚心接受儿女合理的建议与提醒,坦然面对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


胡适曾说:

“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应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不论对父母或对他人。愚孝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追求一种理智、合理的孝道。”

面对父母这样的至亲之人,也不应丧失自我,盲目依从,要坚守住内心的理智。


如果儿女对父母一味的顺从,那便是陷入了“愚孝”的误区中。


“愚孝”看似是对父母的孝顺,可实则是在掩盖问题、回避矛盾。


老人说话做事有问题,儿女不敢纠正父母的错误,选择全盘接受,从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内心的不满便会不断累积。


长此以往,会让家庭关系变得扭曲压抑,亲子关系也随之破裂。


真正舒服的家庭环境,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敬爱父母的基础上,保持坦诚的沟通。


正所谓:“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家庭的和睦离不开相互的信任,而这份信任正源于开诚布公的交流。


儿女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父母愿意倾听接纳,如此才能让家道兴旺,亲情绵长。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阶段性”的


小时候,子女依赖父母,父母是遮风挡雨的港湾;


长大后,父母需要子女,子女是嘘寒问暖的依靠。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会伴随着双方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变化以及各自需求的转变而不断更迭。


老舍先生自幼家境贫苦,父亲早亡,母亲是一位勤劳、坚韧且传统的女性,含辛茹苦地抚养老舍长大。



他的母亲虽然没什么文化,却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她以自己的言行教会老舍很多做人的道理,对老舍的生活和学业都极为上心,在老舍成长过程中付出诸多心血。


但在母亲慢慢上了年纪之后,他与母亲在相处时也遇到了一些棘手的情况。


母亲因为生活习惯以及对一些老观念的坚守,经常会对老舍提出诸多意见。


有时说话的语气“阴阳怪气”、做事的方式也让老舍感到无奈。


一次老舍邀请朋友到家中聚会,大家一起谈论文学,母亲看着一屋子人高谈阔论,心里就不太乐意,觉得太吵闹了,动不动在一旁摔摔打打,弄出很大动静。


还对老舍说:“净弄些乱七八糟的人在家里吵吵嚷嚷的,哪有个家的样子,安安静静的多好呀,咱可没这样的习惯。”


老舍知道母亲有些守旧,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社交,所以没有当着朋友的面指责母亲。


而是选择保护母亲的自尊心,私下跟母亲说:


“朋友和我一起探讨学问,能让我学到不少新东西,下次我让他们小声点,别吵着您了。


下次您也不能摔打,给客人脸色看了,这样是很不礼貌的。”


老舍用这种直接又柔和的语气,跟母亲表达了自己想法,又让母亲意识到这种行为不对。


说完后他也不会把这些不愉快放在心上,依然尽心照顾母亲,就好像那些小摩擦没发生过一样。


年幼时,子女不懂事,父母教子女善恶对错,让子女从懵懂无知到知书达理。


年老后,父母不懂事,子女教父母明辨是非,让父母从茫然无措到安度晚年。


父母和子女之间,就是一场时光的轮回,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相处模式。


就像《傅雷家书》中写到的: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


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使我对人生多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随着年龄的渐长,父母和女子的角色悄然互换,相处模式也要相应的改变。


在生命的接力赛中,两代人要携手同行,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去拥抱不断变化的亲情。



和父母相处

无论感情多好,也要懂这3条规矩


很认同一句话:“愚孝出恶老,溺爱出恶少。”


在和老人相处时,很多人会发现,老人年纪越大,脾气就越像孩子。


劝他们吃饭清淡些,可他们还是高油高盐,还念叨着 “吃了一辈子,也没见有啥毛病”,依旧我行我素。


天天提醒不要乱买保健品,结果越买越多,还对推销员的话深信不疑,让人很无奈。


其实,父母年纪大了,和他们相处,无论感情多好,也要懂这3条规矩:


1、父母有错处,子女一定要劝谏,这才是真正的孝


《弟子规》有言:“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子女要引导父母向好,而且适时的劝谏,能帮父母避免错误,让家庭氛围更和谐。


不过劝谏父母时要注重方式方法,语气要柔和,切不可伤害父母的自尊心,毕竟父母是长辈,内心需要被尊重。


比如父母节俭过度要吃过期食品时,要及时规劝:


“我知道你们节俭惯了,可吃了这些又要进医院,花更多的钱,还不如丢了呢?”。


对于亲情而言,劝谏不是忤逆,而是一份守护;劝谏也不是指责,而是真正的行孝。


家,是讲爱的地方;孝顺,不是对父母的过错视而不见,而是敢于发声,让父母变得越来越好。


2、日常相处中,父母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能倚老卖老


《左传》中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父母也会犯错,但关键在于要正视这些错误,而不是选择逃避。


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才有可能去做出改变。


有的父母仗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固执己见,不听劝阻,还美其名曰“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父母要时刻警醒自己,接纳自己会犯错的事实,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要让错误的行为成为破坏家庭关系的 “利刃”。


3、面对矛盾,一定要及时处理,日子才会越过越顺


父母有自己的观念和习惯,而子女接受的是新思想,双方在很多事情上容易出现分歧,这很正常。


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处理,父母会觉得子女不听话、不孝顺,因此感到伤心难过;


而子女也会抵触和父母相处,任由负面情绪在心底发酵,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疏远。


如果每一次矛盾都能及时处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信任会不断加深,家庭氛围会变得温馨和睦,生活也会越过越顺。



当父母老了,走不动了,希望你记得小时候是谁一步步扶你学走路;


当父母老了,听不清了,希望你记得小时候是谁一句句教你学讲话;


……


面对年老说话阴阳怪气,会作妖的父母,如何恰到好处的孝顺他们是子女的必修课,请学着他们的样子,耐心教他们重新“长大”。


在这漫漫人生路上,愿我们都能紧紧握住彼此的手,用爱传递温暖,用心浇灌亲情,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绽放出幸福的花朵。


点亮“在看”,与君共勉。


*作者:三瓣橘子,本文首发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69。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好,我是悦读文摘~

最近微信推送机制改版,很容易错过推送;

还请大家及时“星标”我们,

同时多“点赞” “在看” “转发”

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啦!

每早8点,希望你我准时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