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艺术也随之开始解冻。时代潮流当中的中国艺术家,自觉地反对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官方意识形态艺术,也反对学院里刻板的艺术教学法。在1985年,不约而同地,一股新艺术浪潮席卷中国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杭州、广州等地区,以现代主义思想观念作为艺术改革的旗帜,艺术家们开展大量先锋性的艺术活动,被艺术史称为“85新潮美术”。
1993年1月,“中国前卫艺术展”在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启动其欧洲巡回的序幕。
参展的16位中国艺术家大多是“85新潮美术”运动的主力成员
栗宪
庭
是
“85新潮美术”
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借由栗先生
近期来访欧洲的
宝贵机会,
蓝书屋
荣幸地邀请到他,同时也荣幸地邀请到
廖雯
女士、
阿克曼(Michael Kahn-Ackermann)
先生、
靳卫红
女士这几位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亲历者,来一起谈谈自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状况。
《江苏画刊》是“85新潮美术”运动的积极参与方,与《美术报》、《美术思潮》并称为“二刊一报”,靳卫红自1991年起担任画刊编辑
《江苏画刊》是“85新潮美术”运动的积极参与方,与《美术报》、《美术思潮》并称为“二刊一报”,靳卫红自1991年起担任画刊编辑
《江苏画刊》是“85新潮美术”运动的积极参与方,与《美术报》、《美术思潮》并称为“二刊一报”,靳卫红自1991年起担任画刊编辑
一些艺术研究认为,以“85新潮美术”作为开端的中国当代艺术充满盲目性,也缺少原发的自我表达方法。然而,艺术家创作的能量在多年压制下喷薄而发,它在盲目寻找“路标”时,所展示出来的鲁莽的原始力量,使之张力强劲,日新月异。在之后20多年间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受到了世界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它很快也在资本市场中崛起,在国际市场上受到追捧,尤其是2000-2010年,中国本土的艺术市场也加入潮流,助推其市场价值,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接受,摆脱了此前近20年的地下状态。
本次活动,四位嘉宾将在柏林自由大学,分享他们眼中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与衰弱,回顾其中的重要实践,分析当代艺术和中国社会的关系,也检讨当下中国艺术的处境。
“85新潮美术”运动中最重要的名字之一。作为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他向中国介绍世界前卫艺术,同时也向世界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的本质。他推动了中国几个艺术流派的发展,如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泼皮艺术、艳俗艺术),是中国当代文化身份强有力的表达者。2000年以后,他开展支持和从事独立电影的策展与研究工作。2014年,“栗宪庭电影基金”被中国政府关闭。他的艺术批评集《重要的不是艺术》是1980-1990年代当代艺术实践珍贵的文本。他对中国当代艺术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她在中国当代艺术迅速发展的同时期,以独立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身份在当代艺术现场工作。自1990年代以来,她的艺术实践范围包含对国际和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研究,是中国研究女性艺术的先行者。她关注艺术中心灵和技艺的关系,以及艺术方式与艺术家自我的关系,也以此为主题策划过很多当代展,主要有《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方式》、《心血匠器》、《占地一平方米》、《假园》、《存在》等等。近十年以来,她进行一系列剧场实验,名为“活演剧场”。她同时担纲导演、剧作者和演员,以剧场形式,连接艺术、历史和现实,并在当下的语境中重新定义它们。
1980年代创建北京歌德学院,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对中国当代艺术、中国水墨艺术予以关注的西方人。他以北京歌德学院院长身份与80年代以来的重要的当代中国艺术家交集甚密。1993年,中国第一个在欧洲的“前卫艺术展”,阿克曼是组织者之一。阿克曼收藏其中一些人的早期作品,并为他们举办过展览。他撰文推荐介绍中国当代文化,对中国当代艺术有系列评价文章,集合了近40年来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在其中,他提出“误读的好处”、“混杂的文化”等观点。
当代艺术家,1980年代末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后,参加艺术活动并开始担任《江苏画刊》编辑,后担任该杂志主编。她与栗宪庭、廖雯、阿克曼相识于90年代初,自此互有合作。她在《江苏画刊》工作20余年,其间,正是中国当代艺术从地下转入公开的关键时刻。《江苏画刊》从80年代中开始,是当时中国仅有的、能发表仍处地下位置的当代中国艺术的出版物。这本刊物在后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当中,扮演重要的推动角色。
讲座信息
地点:
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
Habelschwerdter Allee 30, 14195,
Berlin
1. 成人以及年满14岁以上的儿童可以报名参加。
2. 请报名成功的观众最晚于讲座开始前5分钟入座。
3. 活动现场可能会拍照留念,并作为蓝书屋内部材料以及活动回顾使用。如有异议,请您提前在报名邮件中提出。
蓝书屋2024年的征文活动持续进行中。今年的主题是“我学德语的故事/我的德语学习之旅”,欢迎来稿。请点击
「此处」
了解详细信息。
如果有建议和意见,欢迎和我们联系:
【图书馆地址】Blaues Haus Bibliothek, Maschstr. 7, 30169 Hannover
【N
ewsletter订阅
】
https://lanshuwu.substack.com
蓝书屋基金会(Blaues Haus Stiftung)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法下拥有法人资格的公益基金会,于2022年在德国下萨克森州首府汉诺威成立。
蓝书屋以开展华语文化、艺术、教育的跨区域交流为宗旨,这里的中文图书馆藏书逾万册,涵盖文学、社科、历史、少儿读物等领域。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德国的华人
希望能和你一起
在异国他乡 相聚蓝书屋
分享阅读 丰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