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医生集团数量多达上百家,从医生身份的角度划分,主要有体制外医生集团和体制内医生集团这两类。早在两年前,大家医联作为国内首个体制内的医生集团进入公众视野。两年过去了,这家医生集团发展如何?他们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吗?医生集团这个新生事物未来将何去何从?带着这些疑问,健康点近日专访了大家医联创始人孙宏涛。
探路商业模式
2015年3月4日,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宏涛在微博中宣布启动北京首个多点行医医师互助平台,并宣称医生无需离开体制。由此,大家医联正式宣布成立。两个月后,大家医联即宣布完成首笔2000万元融资,投资方为爱康国宾。
健康点了解到,大家医联的模式主要以医院为模块实现业务对接,是沟通高端医院和基层医院的桥梁。一方面,方便基层医院病人转诊,享受高端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另一方面,为“医生集团”提供了多点执业机会,向基层医院输送技术和人才。通过分级诊疗,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可有效缓解大医院的压力,方便患者在基层医院就医。但签约医生仍受雇于医院,其体制内的身份不曾改变。
据孙宏涛介绍,目前大家医联签约医生达1200个,以北上广三甲医院副教授以上级别为主。还有一部分持有股权的核心医生,在大家医联平台上均是排他性合作。大家医联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全科医生集团平台,除了心血管专科医生外,其目前已延伸到眼科、骨科等30 多个垂直细分领域。
大家医联与基层医院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派驻专家到基层医院做技术输出;第二种是科室共建,定点帮扶;第三种就是股权合作,参股基层医院,但相关项目仍在洽谈中。
孙宏涛告诉健康点,派驻专家到当地基层医院做技术输出,主要是出门诊的形式,期间专家涉及带教,给基层讲课。但这一模式要想实现长久合作,比如建立相应合作科室,核心在于专家的收入能否被覆盖。有个别合作医院如果有需求,大家医联会派驻全职专家长期入驻,具体涉及的专家费用根据需求由合作双方协商,或基层医院自己负担,或者合作方共同负担。而专家收入多少则取决于当地是否有足够的患者量。因此在开展这一合作前,大家医联要做市场调查,了解清楚合作医院所在城市人口有多大,能否支撑建立相关合作科室。
目前,大家医联与和河南驻马店第一人民医院合作的心脏外科中心已成为当地最大的心脏外科中心。据孙宏涛介绍,双方合作后,驻马店第一人民医院去年一共完成91台心脏外科手术,而原本当地最大的心脏外科手术驻马店中心人民医院去年完成的手术数量为59台。
“目前患者量最大的医院仍是省级医院,病人都被虹吸到河南郑大一附院和省人民医院。”但是在分级诊疗的政策下,有部分大医院的外科病人因为正在减少。“以前大部分病人都会从当地涌向更高一级的大医院,现在有一部分人愿意留下来在当地做手术。而当地医院很希望能够把更多患者留下来。”孙宏涛表示,技术输出在基层需求很大,主要在于所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其需求。
大家医联创始人孙宏涛
大家医联还与福建涵江医院开展了骨科和眼科合作,尤其在眼科手术方面,大家医联不但帮助该院实现了零的突破,并且培训当地医生掌握了手术技巧,可以独立开展眼科手术。不过,孙宏涛表示这种技术输出模式虽然能复制,但复制速度比较慢,每个医院都需要一一去谈,需要的周期相对长一些。
去年下半年,大家医联开始建立远程心电远程会诊中心,目前其在全国范围内已签约了大约500个合作项目,合作方均是最基层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不久前,大家医联远程心电会诊平台落地廊坊,一次性与当地35家卫生院达成合作,这也是其首次签署的区域化分级诊疗项目,“通过乡镇卫生院连接县级医院,当地卫生院处理不了的病人能及时送到中心医院。”孙宏涛介绍说。
大家医联的区域远程心电分级诊疗平台具体运作模式是这样:一方面,大家医联引入远程心电诊疗服务商益体康的12导便携式心电图机投放给基层医生使用,基层医生完成患者的心电采集后,数据自动上传远程会诊平台,电脑及移动客户端均可查看心电记录,基层医生可随时随地发起远程会诊与专家进行在线实时交流。另一方面,大家医联平台上的专家,通过在线实时会诊,解读心电报告,及时发现危重症病患,引导患者正确就医。
“这个模式更容易复制。”孙宏涛告诉健康点,大家医联的区域远程心电会诊平台今年将会在更多省市落地。更重要的是,这将成为大家医联的一个主要盈利模式:基层医生每次使用心电图机向患者收取一定的费用,其中一部分分给医生,剩下的益体康和大家医联分成。患者做动态心电图一次收费大约100元,静态心电图做一次收费20~30元。
此外,大家医联还通过合作的方式开拓市场,比如与国药集团合作,国药集团在全国的合作医院成为大家医联医生多点执业的线下场所。同时,大家医联与国药融资租赁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将通过合资、合作、新建及并购、重组等方式,参与国药集团医疗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爱康国宾作为大家医联的投资方,可以为大家医联带去一定的患者流量。“体检大约10%的人有看病的需求。假如有500万体检流量,就会有50万就诊的需求量。”孙宏涛说道,不久后,大家医联在爱康远程会诊中心将在深圳挂牌,“爱康国宾有病人,我们有专家。”专家按照特需门诊的号来做服务。
目前,大家医联平台的大部分收入要支付给医生(收入的85%~90%),平台本身是不赚钱的,相当于一个半公益的平台,“去年赔钱,今年将有望实现盈亏平衡。”孙宏涛说道。
发展速度低于预期
“我们的发展速度比预期得要慢。”孙宏涛略有些疲惫地说道。“落地一个项目前,我们要做大量前期调研,想清楚了再去做,不会太冒进。”看得出,医生出身的孙宏涛在运营层面比较谨慎。
前不久,卫计委发布鼓励医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孙宏涛对此很兴奋,但对这样一个利好政策,他有自己的忧虑:“政策比预想中来得还要快,这意味着会有更多人跟我们一起赛跑、竞争,我们要是跑得不够快,很容易被淘汰。”
大家医联的办公室目前仅有100平米,总共约30名员工。这段时间,孙宏涛仍在为大家医联四处物色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我们不缺钱,但是找到合适的人并不容易。”
孙宏涛坦言,此前大家医联高薪招聘了相应的运营人才,但后来双方磨合并不顺利。“对创业公司而言,高薪聘请的人多数习惯了成熟大公司的运作模式,有些基础的一线工作这类人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双方的需求匹配有差异,最终不欢而散。”
对孙宏涛而言,医生出身的他首次创业,其最擅长的亦是与医疗相关的本职工作。孙宏涛名片上的头衔除了其体制内的身份外,另一层身份即是大家医联首席医疗官兼创始人,而公司运营管理是其短板。他迫切需要找到合适的运营合伙人让公司更快跑起来。眼下,他既要兼顾本职工作,亦要负责整个公司的运营,同时还要平衡好所在公立医院的时间,确有分身乏术之感。
按照规划,大家医联去年要完成2000万元的收入,但最终收入不到1000万元。“主要是因为诊所没有开起来。”孙宏涛坦言,对于要不要开诊所他还在犹豫,因为此前他参观的很多小诊所都处于亏损状态,多数诊所开业后至少三年才能实现盈利平衡。目前,孙宏涛更倾向于参股线下医疗机构,一种更稳妥的策略是跟随大的基金公司做相关投资。“整个医疗市场未来会向医疗集团模式发展,而且必然会走向线下,走向重资产。”不过,孙宏涛表示合适标的很难寻找。
目前,体制外医生集团代表张强医生集团已逐步开始自建线下诊所。张强在接受健康点采访时表示,其规划是在比较大的城市建立一个线下诊所,未来仍旧是轻资产发展模式为主。“自建诊所可以让医生集团的医生作为一个主要执业点,资源相对集中,标准化程度更高。”
医生集团的未来
孙宏涛表示,短期内自己仍会留在体制内,他认为一个体制内医生创业如果能成功对整个医生群体的意义更大。老百姓的就医习惯很难改变,很多人仍然要去公立医院。“像麦当劳一样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标准化服务,是大家医联要做的事。在传统的医联体,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联体工作是被动的,需要用市场化的方法让医生主动走出来。”
孙宏涛认为,最优秀的医生在体制内,要用医生集团的组织形式,用市场化的机制,鼓励医生体制内的医生逐渐地出来。99%的医生集团是体制内医生集团,完全自由执业的体制外医生集团目前还有难度,因为中国医生的个人品牌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医生最佳创业模式还是体制内医生集团。“体制内医生集团是供给方改革的尝试。强调要做增量,而不是分已有的蛋糕。”
“未来的路径还未知,根据现有情况,最好的方法是暂时留在体制内,等待真正自由执业的时候。”孙宏涛说道,未来,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医生集团将会走向融合。而且,从大的政策环境来看,医生自由职业的路径将会越来越多元化。孙宏涛告诉健康点,目前投资人对于医生集团依然很看好,但在选择投资标的上会更加慎重。
张强则表示,体制外医生集团的限制更少,体制内医生集团需要处理好与第一执业点的关系,身份问题是他们比较大的挑战。而体制外医生集团的挑战主要在于整个团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把握,对自身内部的考验更多。“我认为未来会有更多医生走出体制内,但医生集团短时期内应该会以体制内为主导,体制外为辅这样一种模式存在。”
作者 | 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