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艺术
提供最新、最实用的艺术新闻资讯,涵盖收藏、造物、设计、摄影、文博、生活、珠宝、人物、展讯等多个板块内容,通过图文、视频、直播、专题等多种形式呈现。欢迎喜欢艺术的同学们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人生建议: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  2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801 ... ·  昨天  
心禅道  ·  投资#801 ... ·  昨天  
拾榴询财  ·  新一轮户型革命来了!还有这么炸裂的房子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英特尔,偶像的黄昏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艺术

作为一名青年艺术家,他竟直言“艺术绝大多数是失败的”!

网易艺术  · 公众号  ·  · 2019-11-21 18:07

正文


当代艺术对于很多普通观众而言似乎晦涩难懂,但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却乐在其中。 创作了《翡翠》等作品的当代艺术家就是本期嘉宾郑江。



“笨巴比妥”可以是一种治疗失眠的药物,也可以是一个当代艺术展的引子;

“梁上尘”可以是《本草纲目》的一味药方,也可以是一场当代艺术展的主题;

“翡翠”可以是一种名贵玉石,当然,也可以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

当代艺术对于很多普通观众而言似乎晦涩难懂,但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却乐在其中。

《100个有腔调的人——郑江》


创作《笨巴比妥》作品、举办《梁上尘》个展的当代艺术家就是本期嘉宾 郑江 。2019年春天,他带着全新个展 《翡翠》 亮相798墨方空间,展览呈现了他的最新同名作品《翡翠》。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坦言 艺术家绝大多数都是失败的 ,认为最好不要把做艺术这件事看的多伟大、多重要,只需要去做就踏实了。


作品《翡》


作品《翠》


/ 夜晚,石窟中的夜光粉闪闪发亮 /


作品《翠》创作过程

在这次的个展《翡翠》中,擅长绘画的他带来的却并不是绘画,《翡翠》是一件在地的现场作品,在画廊空间中通过影像的方式呈现。

聊起创作这件作品的初衷,郑江介绍到,自己的家乡浙江缙云有一个名为“石下”的山坳,盛产石材,当地但凡和建筑相关的材料都使用的是石头,包括、 房屋、凉亭,桥梁,坟墓,棺材 等。加工石材也成为郑江家乡的唯一的经济来源,自己的父亲也曾是一位 采石匠 ,也正因为如此,很久以来就有回家乡创作作品的念头。


作品《翡》创作过程

郑江选择两个几十年前被自己父辈开凿石材遗留的洞窟,在其中一个洞窟的巨型石柱上亲手拍打上绿色的 夜光粉 ,另一个则被拍成了红色,白天石壁依然是石窟的本色,夜晚红色与绿色显现。在《说文解字》中“ 翡,赤羽雀也; 翠,青羽雀也 ”,即红为翡,绿为翠,雄性翡鸟与雌性翠鸟合称翡翠,这是作品《翡翠》名称的来源。

郑江表述“让两个空间, 一个是父亲的象征,一个是母亲的象征 ,然后让它们自身在山林中进行一种远古便存在的对话。”同时我们也可以把这理解艺术家郑江关于自身的一种对话,北京与故乡,现在与过去,当下与回忆。


/ 一位职业艺术家的日常 /

郑江真正和绘画结缘在初中,开始跟着新来的美术老师学习素描。2010年毕业于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并于2012年获得过 约翰 · 莫尔绘画奖 (中国)优秀奖。

绘画一直以来都是他最被大家熟知的艺术语言,而这次的作品《翡翠》也给郑江一直以来的创作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之前的很多绘画作品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记忆,而现在的绘画作品更多的开始和当地特殊的建筑空间方式产生关联,这些都是从《翡翠》衍生出来的,关于创作思考的问题也从过去的一些小事变的稍微大一点。

同时因为《翡翠》的创作郑江现在的绘画创作更多的用到石头这种材料,他将家乡的石块带回北京工作室,研磨成粉以备绘画使用。



作品《石头记》录像截屏

作为职业艺术家的郑江更多的时间是在工作室度过的,发呆、喝茶、刷手机,似乎和普通上班族过周末一样放松,但郑江却说其实艺术家的脑子里始终有一根弦在绷着,那就是关于作品的思考,这两者是一种并行的关系,偶然间的一些想法,会使自己来到画布前,尝试画面成立新的可能性。 工作室之外,他更愿意去花时陪陪家人,带着孩子去逛逛博物馆。

我们一般认为靠你自己做的工作为生可称得上是职业,但在郑江看来还有一个对职业的定义,那还有一面就是自己内心的定义,虽然做着很多其他工作为生,但自己心里的标准认为自己是否职业这点也很重。或许我们可以说界定职业艺术家与非职业艺术家更重要的是看艺术家创作了怎样的艺术?


/ 当代艺术的观众也可以相信自己的观展感受 /


作品《十八岁》


作品《温度》

相比较职业艺术家, 当代艺术家 可能是对郑江更为准确的称呼,因为他的创作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看起来很当代,在家乡石窟中涂抹夜光粉的《翡翠》、蚁狮会不间断而且缓慢翻动沙子的 《地衣》 、在常温中慢慢挥发的樟脑粉末组成海棠花纹样的 《梁上尘》 、借由“海棠花玻璃”元素创作的 《苯巴比妥》

面对观众对于当代艺术的看不懂,郑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艺术在持续的发展,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当代,这是一个很长的脉络,所以想要看懂所谓的当代艺术肯定也需要观众的知识与经验积累。 同时郑江认为也有时候是观众把艺术想的太高深,在他看来面对作品观众也可以直面自己的感受,其实当代艺术也是开放的状态,观众可以相信自己的内心感受。

《翡翠》虽然是一个在地的现场作品,如果有机会走进石窟的观众可以在现场沉浸体验。面对目前艺术展中很多的新媒体互动装置作品 ,郑江说他不是很喜欢这种过于简单和表面的互动,艺术和观众的互动可以是超越物理层面的,在他看来心理与精神层面的互动才更吸引人,从这一角度讲看一张画也就是一种互动,只是这种的互动不被视觉观看到。

关于《翡翠》郑江坦言创作会一直延续下去,因为家乡那边还有很多的石窟,他希望希望那个石窟山林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可以形成一座美术馆,借用石窟这个特殊的载体,承载着他对艺术的思考。

我们也希望这座美术馆和这些作品被更多的人知道,和更多的人形成互动,去到现场体验。 科技让今天如此便捷,自从杜尚之后大概所有能被成为艺术的东西其实离我们都不再遥远,而艺术家的成功之处便在于他们使生活变得和我们亲近了。



- E N D -


100个有腔调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